人来人往:一间小酒馆与它经历的这五年

小北 · 04/23

来源:界面新闻

| 小北

 

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一间小酒,开在居民巷里, 50米、6张桌子1个吧台。10度的自酿酒,甜滋滋的像饮料,不怎么醉人,适合夜酌微醺或朋友聊天时对饮酒吧顾客大多是周围小区的居民,去的频繁了,会发现一些熟面孔,大家彼此点头示意。在这个类似于社区酒吧居酒屋”的酒馆里,店主和顾客间有种情感接,相互会了解关心彼此的近况。

大都的许多小区邻里彼此不到来或离开都显得安静而突然。小区周边的店铺反人们有了交集,比如菜鸟驿站、面馆、书店,以及我熟识的。因巧合在一起的人们、因工作变动而离开的熟客……小酒馆见证着人世间的来来往往。人们的来与去小酒馆自身的变化以及城市的发展,经纬交错地影响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文中人名为化名)

 

1

位于一条居民巷内,从成都的一条道转就进入这条南北走向的巷子。沿着巷子往北走,两个较大的小区,巷子中部向左另一个较大的小区。三个小区环绕着这条居民巷,巷口的快餐、卤味、干锅店以及这家酒吧,就成了附近居民吃喝玩乐的地方。

店铺清一色在巷子右侧,左边无店面,但不时有流动商贩。傍晚七八,小商贩会骑着三轮货车过来,货板上堆着当季水果,最近卖得好的是耙耙柑,元四斤再往里,是一采耳摊一个立牌,两张折叠靠椅,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自称祖传采耳”的他们,疫情前是祖父孙三人,老爷子已经80多岁,但采耳时手仍极稳,附近的居民有时特意他采耳。

小摊开得久,大概有17摊主一家也见证了这条居民巷的发展历程

附近的小区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年代,是国企分配出售给员工的住房千禧初,随着新的居民来此买二手房或新房,这些房开始对外流转。采耳摊一家就是因购置二手房来到这里,当时巷口的餐饮还不发达,大多是一些杂货店、超市水果店。

2015年左右,采耳摊的摊主发现,小区里多了许多陌生面孔。来自四川其它城市、附近云贵两省,甚至其它地区、其他国家的人,越来越多地来到成都,旅游、工作或创业,成都美食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巷口许多店铺从生活日杂转为餐饮。巷子口有一家川菜店口碑很好,总排队,门口没位置,食客又要久等,就会来采耳。祖父孙三人,一人拎两把折叠靠椅,生意兴隆。

那是采耳的黄金年代。巷口陆陆续续开了数家餐饮店,川菜、串串,甚至鸡爪,五花八门。但很快,一些店因为同质化竞争,关的关,转的转。2017年,在那家较大的川菜馆的压力下,一家川菜小店开不去,挂出转让告示不到个月,这个店面被重新盘了下来,装修之后成了一家酒吧。附近只一家,饮酒在年轻人生活里越来越盛行,它成了附近年轻人常来的地方

2017赵雷的民谣《成都》火遍大江南北。随而火的,还有歌词里提到的成都的小酒馆。这一年,原本打算去大理开客栈的高林,也加入了开酒馆的热潮。他有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梦:有一个迎来送往的场所,听许多故事,见许多人,无客时,可以拿起吉他自弹自唱,或是看看闲书。

对高林来说,这个梦想对应的场所,从前是客栈,现在成了小酒馆。随着《成都》的流行,小酒馆成了高林更好的选择:离家近、有亲戚和朋友,能照顾家人,开店也不至于因为地方陌生而两眼一黑。甚至想好小酒馆的模样:地方不必太大,人不必太多,平时放音乐,有空时便自己弹唱最重要的是,他想知道别人的故事。

今天的他看来这个想象的图景充满了理想主义、未经社会毒打的天真,很大程度算是玩票性质但当时他却极其开心,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找朋友借了些钱,凑足50万,打算轰轰烈烈干一场。连宣传语都想好了——我有酒,你有故事吗?不过现在看来,这话有点俗了。高林说。

起初想将小酒馆开在宽窄巷子,那里游客多,最能满足他听故事的想法。但后来才发现宽窄巷子的房租贵得吓人。在那个毕业生工资普遍3000的年代,宽窄巷子的租金差不多200//平。也就是说,租一个50平的小店,一个月房租成本至少要一万块,位置好的店面可能还不止这个价,或是有价无市。后来高林又看了看玉林路的租金。玉林路是成都80年代的高端小区,因赵雷《成都》里走到玉林路的尽头而翻红,价位同样是高林难以承受的。

后来,一个朋友看到了这条居民巷小店出兑的消息,告诉高林。来看过后高林觉得位置、面积、价格都合心意,定了下来。两个月时间装修一新,开张那日,店门口放了迎宾花高林的朋友、附近的居民都来凑热闹兴高采烈的高林,忙得脚不沾地,心想:梦想成真啦!

 

2

高林的酒馆,装修风格很难一句话概括

进门的帘子是日式的,对中一道缝隙掀开,再跨过一道玻璃拉门,就进入酒吧内部。酒吧东西走向朝北的一侧,六张桌子依次排开,中间用印着几何形装饰的布裹着木头,将沙发靠椅隔开;另一木制吧台,摆放着一些二次元的手办吧台后是只容一人的工作区,以及一排排架子,摆着小盅的自酿酒,每盅五六百毫升,最底下则是深色陶缸。

陶缸里是你自己酿的果酒吗?我问高林。

哈哈大笑,酿的酒过来就装进小盅了,这儿的陶缸是空的,只是做个样子,不然着急起来碰碎了、酒淌一地怎么办?高林给我继续科普:自酿酒通常要耐心等上一段时间,比如桑葚酒,一般要等三月到半年才比较好喝,而桃子酒、青梅酒更久一点,通常要等一年。

这是高林后来才明白道理。才开店时,他靠购啤酒来卖,后来发现成本太高、啤酒也难调众口,向业内其前辈取经,才自酿酒转型。

这也是现在小酒馆和从前的酒吧略有区别的地方:多以自酿酒为主,度数在10度左右,搭配一些典型川味下酒菜,讲究边喝边吃边聊,有些小酒馆也会配备驻唱或书画展览。

开业的前半年比较艰难,尽管有朋友支持,周围小区的顾客也多,但真正来店里喝酒的,却实在寥寥大家聊天说的事情也不稀奇,大多是工作的重复、生活的琐碎高林觉得好没意思。

人在平凡的生活里渴望传奇,如果自己没有传奇,便希望听传奇的故事,比如特立独行的人做出与不同的选择,带着某种脱离庸常人生的亮眼和刺激感。但好故事难得,它像酒一样,也需要酝酿。

2018年,来店的人渐渐多,高林也有了几个聊得来的朋友。人多时一起聊天,人少时高林就拿出民谣吉他,自唱。他喜欢朴树的《平凡之路》,这首歌也印证着他性格里交织的矛盾——渴望传奇,又渴望传奇落幕后的平凡。

那一年年中,店里前后脚来了两个此后经常来的熟客,一男一女

女孩子刚从杭州回来,对这个阔别四年的城市感到陌生,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打算创业,但在家里工作不便,压力也大,于是常来喝酒白天小酒馆人少,也可以自助办公。男孩子是东北人,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成都,因工作租房在附近,也常常来喝酒。两人碰了个脸熟。

那一年,高林家里给他相亲,他碰到一个合得来的女孩子两人当时正谈着,没意外的话打算第二年结婚。有了伴侣的人喜欢做媒,高林也不例外。店里这个常客都是单身,高林就想撮合他们。但女孩子拒绝了,她想把心思先放在工作上。后来高林才知道是因为分手才离开杭州回到老家的。高林琢磨这事儿可能成了,也就放下了。

后来的转折高林大呼意外

2019年下旬,女孩子的创业搞得有声有色,通过线下活动聚起了一群爱玩的年轻人。而那个男生也通过朋友的推荐去了女孩组织的线下活动在小酒馆外的场合,两人有了更多交集。没想到他们的性格很合得来,在那次线下活动后的两个月两人结伴来喝酒,找高林聊天,正式确定在一起。

高林喜欢这个故事奇妙的缘分把他们牵连起来,曾经擦身而过,最终又在一起。他骨子里有对浪漫的渴慕,比如后来才发觉,自己和太太(两人这时已经结婚)小时候住在同一街道,两个小区之间只隔了几十米,但两人以前从碰面,反而是后来离开小区各自长大,成人后经亲友介绍认识。

种因缘际会下形成的人与人的牵绊,有些玄学,又像命中注定。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林见证了一对情侣从陌生到恋人,这是他2019年感到开心的一件事。

另一件事则是他的小酒馆逐渐开始盈利他想着:明年应该更好。

 

3

2020上半年,因疫情而关店,直到5高林能重新开店。我这个店也算命途多舛了。”他调侃似的感慨。这一年太太怀孕了。过去玩票性质的开店心理,现在变了。高林想要多挣一点钱,为太太即将到来的孩子,准备好一定的物质基础。

同样在这一年,他看着周围的人来的来、走的走

居民巷北面有个开成衣店的女孩,受电商、消费升级的冲击,生意近两年都不大好疫情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关店回老家了。走之前,她来找高林喝酒,感慨生意实在是不好做……

人从一线城市回到成都,短暂地在居住,后来觉得成都就业的天花板太低,又回到一线打拼……

有人在一线城市做到了管理岗,申请调回成都,职级不变,但发现一线用的管理方式在成都水土不服,只好跳出来自己创业……

这一年,世界按下了加速键,过去缓慢累积起来的人与人的联系,在这一年里频繁变化:生成、崩溃、重塑。高林感到成都的变化越来越快。

或许这种变化早就在发生。就在他开小酒馆这几年,南城天府新街日新月异,从前空荡的办公楼变得繁忙去了,年轻人步伐越来越快、加班越来越多和其他区域相比南城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割裂感。有时高林开车经过天府新区,感自己好像进入了某个一线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密密麻麻的人流与车辆、晚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对高林来说,晚上已算很晚那是老成都人认为休闲时间)。用他的话说,那里“一点儿也不成都

成都内部的流动在缓慢地勾陈着成都的变化,即使处于成都老区高林,也无法摆脱加速生活里的不确定性。性格里繁华落尽、渴望回归平凡的倾向又占了上风,他迫切地寻生活里稳定、变化不大的东西比如家庭,比如他因开小酒馆而结识的一些人。

住在巷尾小区的一位老哥喜欢钓鱼,每个周末都去,常常收获不错。他会特地来找高林,两人就着酒鱼,聊最近的事物,发最深的感慨。

一个喜欢植物的大哥,在阳台里种了许多植物,有些长势快的,他也送给高林,还时常和高林说植物经高林对植物一窍不通,能记住的只有摇钱树长得快,因为对方送他的一株摇钱树常常一两个月就要修剪一次枝叶。他们也互相打气、给予支持。

高林觉得,在变化频繁岁月里,有这样两个朋友经常陪伴,是值得庆幸的事。

 

4

教育在成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在高林小酒馆所在的巷子口对面,从前有六七家教育机构。20219月,受双减政策影响,附近小区多了许多离职员工。一位大学毕业后在教育机构才上了三个月的女孩找到高林,想来小酒馆做事。高林她负责酒馆,自己回家照顾妻子。他的孩子刚出生,刚做父母的人对这个新生命充满了期待。

两个月,那个小姑娘找到了新工作,就从小酒馆离开了高林只得招人,两个月后这人找到新工作也离开了。

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城市里,人们来了又去,小区周边的店铺,都成了一种高不确定性的存在。存续的时间长短、来往的熟客人数、能否在这里遇见好的故事,以及能否遇见可以一起走过一程的人,都充满了不确定。

那对在小酒馆相识的情侣,后来成了夫妻,在2020年结婚女孩子仍在创业,男孩子随着天府新区的发展跳去大厂,开始带团队,他们搬离这个小区,定居城南。

开成衣店的老板娘回了北川,抓住了直播电商的机会,卖腊肉、烟熏香肠,日子过得倒比在成都还要滋润。

喜欢钓鱼的大哥,现在再去钓鱼时会带上已长大的孩子父子俩玩玩闹闹,关系倒比以前好(以前这老哥常跟高林抱怨,自己和儿子不亲近)。

喜欢养植物的老哥是跑货运的,但这年头货运不好跑,尤其是疫情后,卡车司机受到的限制多、电商压价,越来越挣不到钱,他索性把车卖了,正琢磨做点别的小生意……

人们的生活都在向前,包括高林自己。他不再追求从前只想听故事的文艺梦,只想着如何把现在的生活过好。有了孩子,他感受到肩头的责任,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但这种烦恼,在今天的他看来,却又是自己真实活着的证明。

从城市高空俯瞰,个体像蚂蚁一样,不断地在城中穿梭,迎接变化;但从微观的场景望出去,每个人都在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以英勇的姿态面对变化,以及不确定的未来。

我现在觉得,身边人的琐碎事,只有拉长了看,才会看出他们的精彩。高林说。

生活看似重复,但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在时间的流动里,重复的生活铺陈开一幅斑斓的彩卷,变成了一个人荡气回肠的一生。

 

 

——完——

作者小北,永远学习进行时,抱着好奇观察大时代下的个体。

题图摄影:小北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