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本玩家:我们在剧本杀中经历自己的“前世今生”

蔡星卓 · 03/01

来源:界面新闻

图、文丨蔡星卓

大年初七晚八点,在大小城市的侦探社、推理剧场,一场场剧本杀即将开始。

“这是一个现代校园爱情故事。围绕着一对名叫白舟和思琪的恋人,几名主人公共同穿越生死,并做出影响着结局的选择。他们有的经历了校园霸凌,有的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孤儿,还有的是因内心脆弱,最终走向极端的年轻母亲……”这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设定和大纲。在国内市场中,除了推理、机制、还原、阵营等类型,情感类剧本杀越来越成为主流。

几名玩家围坐在一张大桌前,主持人打量着他们,询问每个人的性格与处事风格,以分配合适的角色,再根据人物关系调换座位。玩家们好奇的期待着,这些角色和接下来的互动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人生”。他们时而斗嘴,时而大笑,时而相互袒露“心声”。经历五个小时的沉浸式交流,在凌晨一点钟,各人擦擦眼角的泪水,心满意足地离开。

由西南地区开始,近两年,国内的剧本杀行业飞速发展,疫情也没能挡住它迅猛的发展势头。“我觉得剧本杀是少数线下市场没有太受疫情影响的产业,因为剧本杀边际成本极低。”剧本杀发行小T这样认为。他与合伙人早就看准了这块市场,去年9月份决定入行。

剧本杀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欧美的“谋杀之谜”游戏。这一款派对游戏,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出现桌游,后来又发展出了角色扮演。不过,虽起源于推理游戏,在国内市场中,比起硬核推理、机制、还原、阵营等剧本,情感类剧本杀,或带有明显情感元素的剧本,风头渐渐盖过了其他类型。

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每晚不知有多少场剧本杀同时在进行。同时,不知多少玩家以情感上的沉浸体验收尾。“2020年的主流就是情感本。”北京繁汐推理剧场的合伙人之一姚尧介绍,在去年剧本杀的交易展会上,大家抢着购买的爆款剧本大多是情感、沉浸、演绎类的剧本。“即使一部分包含推理或是机制、阵营等等的剧本,现在也会做一个非常丰富的感情线。”以某爆款情感本为例,作为拥有7个房间的店家,两个月内就开了约50场,甚至同一时间段内,会有两场同时进行。

姚尧从17年初开始接触剧本杀游戏。和现在相比,那时并没有成规模的剧本杀店,也“没有纯粹的情感本”。到现在,他玩过300来个剧本,其中至少四分之一是情感沉浸类。而他店里的客人,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冲着剧本中的情感元素而来。“我们喜欢玩本儿的人,很喜欢遇到那种特别沉浸的玩家。”姚尧的店里就有这样的玩家,玩本时,甚至会特意穿着与角色相匹配的服装。

情感本的大量涌现,在姚尧看来,是市场决定的,受众群体的庞大,是因为对玩家来说,淡化了“推凶”的情感本门槛不高,也同时适合新、老玩家。而除了剧本质量,作为店家,也需要聘用具有角色演绎能力的DM(Dungeon Master,出自游戏《龙与地下城》,指剧本杀中的主持人),同时用逼真的道具等来营造气氛。

在这里,我们分别与几位情感本的参与者聊了聊。他们分别是剧本发行小T、剧本杀编剧姚远、具有玩家和主持人双重身份的大莫。

北京指纹侦探社的店铺里,有几乎一整面墙都是剧本。
北京指纹侦探社,二层都是可供玩剧本杀的房间,中间的空间内摆放着一些道具服装。
北京繁汐推理剧场有近600个剧本,其中至少150个是不建议反串的情感类剧本。
北京星澜沉浸式推理剧场的一间房间。

 

发行人小T:情感本为何会成为剧本杀的主流

我叫小T,是个90后的创业者。大约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与合伙人一起做剧本杀的剧本发行。可以说,剧本杀是少数没有太受疫情影响的线下市场之一。

我早就是十分“疯狂”的玩家了。2019年,我和合伙人第一次玩剧本杀,我记得那是一个硬核推理本。他是一个狂热的粉丝,所以我们玩的频率很高,基本上一个星期就会刷两、三个剧本。后来,我们就把这个兴趣转变成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我们看中这一个领域还有一个原因,是从2018年开始,包括店家市场在内的剧本杀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同时,好的剧本是这个行业的核心,但又十分稀缺。

剧本杀的发行,有点像传统内容产业里的出版社,是作者和玩家之间的一个桥梁。在接受作者的投稿之后,我们会帮助作者润色剧本,接着通过展会等方式推广给合适的店家。2020年,剧本杀的情感本呈现出“井喷”的状况。据我的观察,情感本现在绝对是剧本杀中的主流,带情感元素的剧本大概占60%以上。

在推广给买家之前,我们也需要对剧本做出判断。这个判断不仅包括从文学角度来讲是不是好的文本,也包括剧本是否具有商业化价值,能否被大多数玩家所接受等。而剧本的题材、玩法等因素,都可能对剧本的商业化产生影响。对于目前的中国市场来说,沉浸的古风题材和现代情感等题材,大众接受度比较高。而比如克苏鲁神话题材的剧本,可能对女性玩家就不太有吸引力。发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评测剧本。剧本有无市场潜力,需要经过大量玩家的测试。

我是学文学出身。作为发行,有时我们也需要帮助作者润色剧本。比如我们刚刚发行的一个剧本,最初它的感情线并不明显。在作者试本的过程中,发现常常有玩家落泪,收到了这样的反馈之后,我们建议他强化剧本中的感情元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情感类剧本?首先,我觉得这是剧本杀的社交属性被放大后的必然结果。对于大城市里交友圈比较固定的玩家,人们有扩大异性社交的需求,而剧本杀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因为一场剧本杀往往需要拼场进行。在不同类型的剧本中间,情感本有时可以让大家熟悉彼此对情感的态度,从而比其他类型的剧本更容易对其他玩家有深入的了解。有些剧本会要求玩家在故事中组CP,这样的过程也会让大家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到一些情感认同。

其次,情感本的娱乐性可能更适合打拼十分辛苦的都市人。比如硬核推理类的剧本,可能会让工作一天的人脑力不堪重负,人们可能更愿意选择不太烧脑、比较放松的情感本。

到现在为止,情感类的剧本杀我玩过将近100个。我自己心中对情感本有不断在刷新的排名,和我个人化的标准。我自己是个“菠萝头”,很难被单纯的剧情打动。什么样的情感本算是好的?在我看来,它需要剧情丰满,要给玩家反转和惊喜,情节不能落俗套。甚至,能不能与其他玩家成为朋友,也会成为我的评判标准。

北京星澜沉浸式推理剧场是一家刚刚开业的剧本杀店,店铺中的架子上不乏一些针对都市人的情感类剧本。
郭心予是一名剧本杀玩家。因为发现了市场的空白,他与团队正开发一款名为“踪纪”的小程序,预计3月份上线。这是一款专门为剧本杀玩家“拼车”的小程序,也可以通过用户主页等满足玩家的社交需求。

 

编剧姚远:剧本杀需要让每个玩家都成为主角

我叫姚远,生于1989年,武汉人。我开始做剧本杀编剧,是疫情之后开始的。

我是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出身,也当过乐队的吉他手。研究生毕业后,自己开了家影视工作室,在业余时间将写小说作为个人爱好。疫情之下,工作室没法营业,我才开始做独立的写作人员。那几个月的时间内,我把以前既定节奏的生活放弃了。除了睡觉之外,我几乎都在推敲剧情、设计故事。

接触剧本杀也是在疫情之后。去年的6月,我第一次玩到线下剧本杀,那是一个比较适合新手的古风情感本。大概也是那时候开始,我尝试自己创作剧本,9月份完成了第一稿,12月中正式在昆明发行。

这是一个现代校园爱情故事。围绕着一对名叫白舟和思琪的恋人,几名主人公共同穿越生死,并做出影响着结局的选择。我将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投射在了这几个角色身上,玩家会发现他们有的经历了校园霸凌,有的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孤儿,还有的是因内心脆弱,最终走向极端的年轻母亲。我尽力去描写这些人物的动作、行为等细节,以让玩家感受角色的心理。同时,我在剧本中埋下了几条暗线,引向整个系列中我正在创作的其他故事。

以我的经验来看,和其他种类的编剧创作相比,剧本杀作者在创作时面临的最大区别,是需要面对多个读者,也就是需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主角。针对情感本来说,没有经验的作者可能会忽略某些玩家的游戏体验。

到正式发行为止,我大概试过20多次自己的剧本,其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玩家。比如有一次,有人“炸车”了,体验很不好,因为觉得被分配到的角色与他本人的个性不同。我也曾在展会上碰到过一个女玩家,情绪上十分崩溃,因为她曾有和角色类似的经历。玩家的沉浸感比较强,说明他们真的对我的剧本负责。

我想也许很多人对情感本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在我看来,现有的剧本杀分类,比如情感本、硬核推理本、机制本、阵营本等,更多是一种市场需求。店家通过区分剧本的倾向性,最终将玩家进行分类,比如通过“情感本”的标签让情感类玩家聚在一起。据我观察,玩家在选择剧本时,对剧本类型的判断并没有很明确。比如他们可能只是几个朋友,想哭一下,于是选择了情感本。或是被店家推荐而选择。更加主动的选择往往发生在成为更有经验的资深玩家之后。

不过,这些分类标签并不代表某个剧本只包含某一种或几种元素,比如情感元素强的剧本也有可能包含缜密的逻辑推理。比如在我自己的那个剧本中,推理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它与接下来的剧情反转息息相关。

剧本杀创作吸引我的地方,是作为作者本人,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玩家对文字内容的反馈,或者说可以更快地得到这种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我个人作为玩家的时候,不太能迅速地把自己的情感打开。不过作为作者,尤其是当创作出了包含较强情感元素的剧本后,我希望遇到那些和我相反,拥有很强情感共鸣能力的玩家。

很多人提到情感本,会把它和流眼泪划等号,但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本并不等于一定要哭。优秀的剧本应该被综合判断。甚至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会有更多种类的剧本出现,比如让剧本杀更接近小说和影视剧的发展模式。

编剧姚远的第一部剧本杀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盒子封面由专业的美工人员设计。
一名陷入沉思的女玩家。
剧本中的线索卡。
一名玩家正在阅读剧本。

 

玩家&主持人大莫:剧本中的故事是我们上辈子的姻缘

我叫大莫,是个95年出生的河北姑娘。我学音乐出身,本职是个唱作人,也做配音。我是一个剧本杀玩家,也是一个DM。

2019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第一次接触剧本杀,到现在玩过大概100个剧本了。我最喜欢情感类和还原类的剧本,大约占据我玩的所有剧本的四分之一。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想象力丰富,共情能力也特别强。加上我喜欢一切沉浸式的体验,比起狼人杀等游戏,剧本杀会给玩家一个人物设定,将自己代入某个特定角色后,一切情节都变得合情合理起来,会有种体验他人人生的感觉。

在我看来,情感本可能治愈,也可能致郁。亲情、爱情、友情和有宠物元素的剧本,都很容易戳到我的内心。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感本是《再见萤火虫》,第一次玩它的时候是一年前,看到第二幕时我整个人都哭崩了,到第二天眼睛还是肿的。在这之前,我偶尔会做主持人帮朋友忙做DM带推理类的剧本,但玩了这个本之后,我开始尝试带情感类的剧本了。

我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主持人,而更像是一个故事的见证者。拿到一个剧本时,阅读主持人手册之前,我会先自己玩上一把,揣摩角色的内心,随着故事中更多真相浮出水面,脑中会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这样的心理建设也有助于我思考如何给予玩家更丰富的体验。快的时候,玩之后的第二天我就可以带本了。

在剧本杀游戏中,不同的剧本对于DM的需求也不同,有些剧本只需要DM熟悉流程和具备语言逻辑,但有些剧本会需要DM有表演能力。开朗、逗比、爱说话、戏精......作为玩家时,我常常是朋友之间的气氛调和剂。做DM时,对于需要玩家有情感沉浸的情感本,我自己的性格特点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平时说话的声音有些中性,但从老奶奶到小男孩,我都能演绎。我曾经挑战过在一个剧本中变换四重身份,结合专业知识,我会切换声线,对剧本稍作改编,或是变换道具和服装等,同时树立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时,我也会加入一些互动情节,比如在剧本进行中和玩家聊天,送给他们一些符合角色的小道具,或是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心愿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带的剧本是《你好》。这个本是去年年底的一个爆款,兼职做DM的我已经带了20多场,但每次我都还是会被它感动。第一次玩完这个剧本的当晚,我就给自己的角色写了一首歌,在我做DM的时候,会在故事结束后唱给玩家听。

在情感本中,除了让玩家更好地沉浸,通常情况下,DM也需要把控全场节奏。他们知晓故事全貌,拥有上帝视角,因此很少有玩家会意识到DM也是一个角色。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张玩家特意写给我的字条,他确实把我也当成了故事的一部分,这让我很欣慰。

情感类剧本杀也许给了所有人一种情感的突破口。将手机放在一边,至少三、四个小时之间,大家只是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在此之前,很多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已经很久远,甚至陌生,而这一类剧本常能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温这些情感。在特殊的氛围与空间内,有那么一刻,也许真的会觉得眼前之人是自己的亲人或是爱人,或是大家一起经历过了“生死”。这些剧本里的故事,就像在场所有人一起经历过的前世。而今生的我们,又围绕着这个小小的桌子,因为上辈子的那个故事聚在了一起。

 

在星澜沉浸式推理剧场,一场剧本杀刚刚开始。这是一个爆款的情感类剧本。
一名玩家正在翻看自己角色的剧本。
一名玩家正在阅读剧本。
一只道具苹果。
一名玩家的剧本上,一张爱心便利贴。
一名本职工作为编剧的女玩家正在游戏之中。她玩过大约100个剧本,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情感本。
DM与一名玩家。
一个道具面具。
在一些沉浸环节,DM会选择把灯关掉,营造气氛。
沉浸环节,一名女玩家忍不住流下泪来。
北京繁汐推理剧场的一间房间,被装潢成了中式风格。
一枚道具戒指。
北京繁汐推理剧场内,一场剧本杀正在进行,DM正在带领玩家进入剧情。对于某一些剧本,DM会发挥自己的创意,让玩家更有沉浸感。
几名玩家正在互动。
沉浸环节中,一名玩家正擦眼泪。这位女玩家在去年10月份第一次玩剧本杀,到现在大概玩了40个情感沉浸本,这也是她最喜欢玩的剧本类型。
一场剧本杀正在进行。
一场剧本杀结束,桌上被玩家擦过眼泪的纸。
一个剧本的末页。
凌晨的北京繁汐推理剧场,一场剧本杀刚刚结束,透过窗帘可以看到架子上摆放的剧本。

 

——完——

 

作者蔡星卓,界面摄影记者,与世界只有一支镜头的距离。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蔡星卓
蔡星卓
界面记者
已发布203篇优质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