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或保险知识训练营:养老计划|正午话题002

11/10

来源:界面新闻

读者朋友们,今天是正午话题的第二期,关于“养老计划”。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好像不能吃饱了混天黑,得想想以后了。

我们收到的信里,有各种年龄段朋友的回答,各种计划,有的十分具体,有的十分感性,有的特别笃定,有的略带焦虑,都很真诚很动人,也很有启发。为表敬意,正午的老年人也派出代表66参与了一把,跟大家分享。 

 

1、冰凉得像我那永不可饶恕的私心

 

正午,

你好。

我今年二十四岁,所以老的滋味尚未尝透,变老的经验却似乎已有一些。十几岁的时候是很难设想三十几岁的,就像在炎夏无法想象冬日的羽绒服,但过着过着也就自然而然厚袄在身了。时间倒没有对我粗暴推搡,渗透的进行时态却一直都在延续编织。二十刚出头的时候交际圈尚满是同龄人,然后生活会随机在身边埋布一些三字头人士:“唉,你居然三十了,真看不出来。”谈吐间实质的区别几乎是没有,相貌打扮的分辨也似是而非。慢慢这些三字头人士在生活里越来越多,哦,然后我也就快要三十了。似乎也不再恐慌,像水滴入海。跨入三十,另一些四字头人士又会渐渐从人浪里浮现面孔,从他们的面孔里再勾画自己,于是又一个轮回开始。人们是如何长大的,各中的故事千姿百态;人们是如何变老的,其间的程序大致如此吧。

老了会怎样,怎样都是要面对那同一个终局。前段时间妈妈告诉奶奶查出了老年痴呆症,病兆不可逆。其实我丝毫不惊讶,我清楚我的奶奶身体底子很好,应该到最后要面对的只是无计可施的衰老而已。我拉过她的手一字一顿地问及琐事,她玩起我的围巾穗子,答非所问地大睁着灰蒙蒙的眼睛,九十多年“像在雾里一般过去”。癌症,脑溢血,心梗……我有点庆幸命运这场点兵点将点中了老年痴呆。我记得外公癌症临终那段日子,那是我生命里最漫长的一段熬日头,那么多的不舍,那么多的留恋,那么多的无可奈何,熬得煎心。可是奶奶不一样,她矇昧的神色仿佛在说:“是我先忘记你的哦,拜拜!拜拜!”好吧,我宁愿让她先说再见当赢家。

对于外公,我还有更多悔意。山田洋次的《弟弟》里我始终记得那一幕,弟弟临终时姐姐彻夜守在他床榻,为防其轻生把弟弟的手和自己的手用线绳拴在一起。这个场景我是亲历过,挂着呼吸机的外公下意识一直要摆手扯掉自己的呼吸面罩,晚上我在他身边一直拉着他的手。和电影不同的是,我把他的小臂用束缚带拴在了冰凉的病床栏杆上,冰凉得像我那永不可饶恕的私心。电影看到那一幕时我哭得很伤心,哭我那总是在渴望抓住别人的自私,哭我自私的手段都不能做得稍稍再得体一点。

关于我自己的最后终局我能说什么呢,可能到时只有一句话要叮嘱身边人:“不要把我气管割开了。真的算了。”我也希望自己也不要哭了,再读一读龙应台的《目送》,把“不要追”三个字罚抄十次吧。

祝 好!

凉拌狗毛

 

2、我的养老计划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叫

 

在正午看文章时见到这个话题的征文,关于我的父母以及公婆,我与老公会在老人身边送至终老。而关于我的养老问题,有种三十年前的某个上午坐在教室,因为疏于学业看着阳光洒在卷子上每个清晰的字迹而产生的恐慌。而我要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已经没有30年的准备时间了。

70后的我,在养老的观念上像极了蝙蝠,既没有我父母传统思想养儿防老,也没有西方观念孩子18岁就撒手社会,老了皮夹克一穿骑个哈雷洒脱的像个逆子。觉得两种想法都有道理又不干脆站在一个观点上不动摇。年轻时赶上计划生育所以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娃眼见他比我高,长喉结去他乡求学,而我鬓角斑白,多少钱的面膜也没阻止皮肤的松弛,所以有些未来的事确实该理理思路了。

记得去年深秋带着母亲去齐鲁医院挂专家号排队时偶遇一位年迈老者,他神情落寞地向我倾诉着,老人是山东大学一位退休教授,孩子学业有成在美国某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老伴儿瘫痪在家,近期自己觉得左眼看东西模糊的要命,就独自来医院就诊。他的听力和我家老太太有的一拼,都不灵光,老人排在我妈前面,我跟老太太讲明老人的情况,我妈说我在外面等你先扶着他进去给他当个耳朵,于是我当了个耳朵做了个翻译,老人蹒跚走出医院时还扮演了助理追上孤独的背影递上遗忘的呢子礼帽,老人边捋顺北风吹乱的稀薄白发边说:有孩子陪伴身边,你妈妈好有福气呀,有个出色的孩子对父母来讲有个屁用啊!这让我想起如晶所讲过的话语: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我忽然还是心生期盼孩子能够有来有往,有情有义,此生相互两不欠,来生相遇浅浅笑。我的各种思虑包括:孩子成年后的忙碌生活,养家糊口,在这红尘中打滚爬行,自顾不暇,那我呢?生他养他,看他狼狈我是添砖加瓦:帮忙做饭,给看孩子,省吃俭用,定期给钱?还是抱腿添堵:旅游照相,唱歌画画,体衰时同住依仗他的照看?

孩子现在外地求学,假若在北上广谋有他中意的工作而在那里安家,就是意味着我要卖掉在二线城市的房产,去凑北上广房子的首付,然后或帮他,或他自己背负着按揭款前行。

而我舍弃的不单单是在二线城市的房子这么简单,我所熟悉的这个城市美食,公园,专家门诊,朋友,远亲近邻,说白了就是要在年迈之际在异乡重新建立生活圈,想想心就累。

洒脱点选择与同等境况的朋友毗邻而居,互助养老。不是不可行,透着股乌托邦的梦幻味儿。至少聊得上来,观念相仿,经济相近,身体同等,有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的统一思想。几十个春秋已过,我就是能有欲望倾诉或倾听的朋友都有限在一个巴掌之内,我内心守的秩序是:这个世界是个大坟场而我是个守墓人(王建国),所以内心孤独,是我接受而认可的常态,它限制了我与人的共融性。不知道我再年长些观念是否会有改变,现在如果出现互助养老中有一个伙伴儿瘫痪至终,我是否能够守护她闭眼,我连我老公若遇上这个问题,我都迟疑也没有答案,别说养老而聚成的伴儿。如若我身处病榻久卧健康无望谁将我送至医院经月插满管子,生不如死,但凡我有丝力气提刀手刃之,真慈悲就送我一把药让我一眠千载。

年老时有余粮,身心还都有能力自我照看,又不愿麻烦孩子,去养老院终老,也不是没有想过,在看:大象席地而坐时,那个镜头里出现的养老院,每个人的孤单垂暮撞击我脆弱小心灵儿,在这中环境里不产生个悲观抑郁的林黛玉很难。你种的花草养的鱼,收藏的紫砂壶,字画,书籍都不能与你随行,有种为生存坐牢的味道。

综上所述,我的养老计划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叫。关于养老的抽签如下:上签能赶上人工智能机器人伴我,做饭打扫,洗衣清洁,数据库有我以往病例治愈用药记录,小病小佯它游刃开方,陪你聊天伴你弹琴至闭眼咽气。中签:寿终正寝。下签:老而还有为,与老伴儿携手慢行,真的生存能力弱爆了时,能够安乐死,保留此生死时尊严,姿态不狼狈。

张艺。

 

3、单身的日子我倒是规划好了

 

对面的你,展信佳!

以后老了怎么办?想过吗?想过,而且想的最多的是这两年。

我,刚过29岁,第一批奔三的90后,女,未婚,单身。家里父母+弟弟,四口之家。我说说我的养老计划,其实也不算养老计划吧,与养老相关的人生规划。未来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按照婚否来划分,是走进婚姻,还是单身终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青年时期(按官方定义35岁),遇到两情相悦的人,按照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结合未来另一半的实际,两人择定一座城市,工作、定居、买房、结婚、生子,然后一起升级打怪,一起赡养双方的父母。过好一日三餐四季的生活。因为暂时没有那个人的到来,所以没办法具体规划,视情况而定。

重点是,如若一直没有那个人的到来,我单身的日子,我倒是规划好了。

首先,工作4年,职业瓶颈,选择辞职继续深造。如若不深造,这份工作,几乎人生一眼可以望到尽头。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如果一直单身,那么留在这个领域比其他领域要受人非议会少很多,目前,面对流言蜚语和各种催婚者,可以做到无动于衷,但是我不确定人到中年或者老年,还能这么淡而处之(我希望的是遇一人而白首,择一城而终老,而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不得已走进婚姻)。因此,选择一个对婚恋状态包容性强的领域是未来单身,也可以安心养老的一大必要条件,同时,希望,辞职深造能够对我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不仅仅限于收入上的上升,这样,可能会对未来的日子和几十年以后的养老没那么焦虑。养老也好,生活也罢,先得身心健康地好好活着才能谈其他的。

其次,买房,单身,为了中老年后,不会颠沛流离(我很讨厌搬家),在工作的城市或者能够承担起的城市买一套小两居室,是必要的。当然,本人现在是低收入人群,暂不考虑,但是在计划中,最好35岁之前能凑齐首付。不过,在我现在生活的城市,凭一己之力凑齐首付很难,但是选择未来工作和定居的城市时,会考虑首选一个既可以工作又能够定居买房的城市,实现安居乐业。

最后,刚给自己配制了一份保费较贵(相对月我现在的收入而言)保险。实话说,我觉得保险公司的条款都是保险公司拟定的,比较坑,但我还是买了。没办法,这不是理财手段,因为我这个普通人,来自于普普通通的家庭,我承受不起任何来自于疾病的风险,我父母也承受不住任何来自于我意外的风险。另外,打算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给父母配置医疗和意外险。这是养老计划的一部分。

人生的分界线,原来以为是28岁,匆匆忙忙过了28岁,发现好像还没做好准备,马上就三十 而立了。三十倒是快了,而立还没有。那就35岁算分水岭吧。

羊城最近的天气真好!祝对面阅读信件的你,一切顺意!愿你身边有爱着你,你也爱着的人,做着喜欢的工作,过着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

青柠

 

4、就想过成向往的生活那样 

 

说起来很奇怪,虽然才二十几岁,但是我很早之前就开始计划养老之后的生活,和表哥们都商量好了年轻的时候把钱都攒够,然后回到农村老家,把屋子院子翻修一下,养上一条狗,养一窝小鸡,前后都是山,村里也很静谧。下雨天时,可以再体会一下小时候那种雨落到屋檐上的声音,空气中都是泥土小草的味道。写到这里我感觉我就是想过成“向往的生活”那样,也没有什么新意。哈哈。

由于生我较晚,父母的年纪可能比同学爸妈的更大。这一两年我感觉到他们似乎比以前更加想我了。由于我在外地上学,他们也只能通过视频电话来聊会天,不过聊天的内容照旧是今天吃啥呀,冷不冷,然后就突然就没话讲了。我心里知道他们是想我了,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聊下去。有时候我爸还调侃我妈,没视频之前你妈说可想你了,但是到了视频的时候总是说不了几句话。不过上了研究生之后,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父母老了,要多陪陪他们,放假的时候也不怎么出去疯玩,就呆在家里,虽然我和我父母对话不多,但我感觉只要我们呆在一个屋子里,一个饭桌上,他们心里应该是开心的。

不知道大家平时是怎么和父母唠嗑?

发誓这学期投出一篇论文的胖子

 

5、变成新一版乡村网红李子柒

 

时值晌午,玻璃外的天色煞白且晃眼。毕业三年,事业未有起色。是的,在同事眼里,我还年轻,但出身南方小镇的我,却早已计划要在退休后回去。

家乡在长江北岸的海门,离海尚有一段距离,去海边开车要一个小时,离江更近点。可在我眼里,去江边玩相当于出远门,而看海捡文蛤就是上了大学之后的事了。

小时候天天在眼前晃荡的是家门口的小河沟。河沟旁一般都会有芦苇,初夏时节扯上一根,随后绑线挂铁丝穿蚯蚓,吆喝三五个小伙伴,小龙虾能钓上一大盆。而现在回去,估计只能钓上寂寞了。

算算退休年龄,再过三十年,我就能回去。老宅还有200平的宅基地等我回去继承呢~在回去之前,首先得把旧宅好好捯饬一下,如果预算充足的话,得推倒重建。随后在丈夫的帮忙下,把屋前宅后的田地规划下:前院栽花(百日草、波斯菊),后院种菜(黄瓜茄子西红柿),保留老宅旁的小竹林和果树(葡萄橘子无花果)。竹林平时可以养十来个鸡,春节前就要吃掉或者转移,为了不影响春天收竹笋;宅东侧的小沟渠种上藕,夏天还能看荷花,再划出十来平用网圈好,养五六只花鸭。吃自己种的菜,还有纯天然的鸡鸭蛋可供,这日子美得很啊~感觉自己要是再做上一个自媒体,分分钟就可以变成新一版乡村网红“李子柒”。

时间的齿轮仍在运转,它还会继续保持冷酷理智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平行前进的生灵,包括你,包括我。再过十年,我的家庭可能会增加新的成员(闲着没事可能会要个二胎);再过二十年,我的鬓角可能会爬上第一根白发;再过三十年,希望我的养老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吧!

 

6、我好像已经没有理由不回家了 

 

我是一个完全活在当下的、自私的人,且从来没为自己留过退路。一切聪明的做法: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思考范围之内,我也是没有考虑过“老”是怎么一回事的。但是最近在和朋友的聊天里(她在为买房忧虑),她突然说:其实,你才是应该买房的那个,你太飘了。一定要回成都买个房子,哪怕小户型,慢慢贷款,都是可以的,这很适合你性格。

不知道为什么,我本来是个连社保都想不买,只想社会秩序稳定、让我能租一辈子房过日子的人,这一次,居然把这个话给听进去了。

19岁开始,一个人从四川到了湖南,在长沙混了四年。没想过自己会活得多长,也没想过自己会养不活自己,觉得,除了意外,其实做什么都是死不了的。一个人管好现阶段的自己就已经足够麻烦了,其他的一切,我都不考虑。

所以,我只顾学习、赚钱、消费、表达就可以了。大量的旅行、去live house看演出,看电影,发呆,颓着,讲废话就可以填满我。

可是最近,在妈妈打了四年的电话,固定的问题:“你什么时候回成都”后,她加上了一句叹气。那样明显的难过,让我突然开始思考,一年见一次父母,是不是真的挺不是人的?爷爷昨天75岁了,连一个拥抱都不能给到他,是不是过于自私了一些?天天觉得谁谁谁都不懂自己,问题是,我给父母懂我的机会了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关于“老了”之后的事情。我可不想带着更多的后悔和遗憾生活。对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见到的笑容,我这样的疏远有什么意义?尽管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意识形态越发不合,但是,这么多年的爱,换一个一年多见我几次的心愿,我觉得并不过分。而且,事实上我对成都一直有爱,演出多、包容性强、又好吃又好玩,幸福指数那么高。我不呆在那儿最根本的原因,纯粹只是不想和家人靠得太近。

想通了这些问题后,尽管是说少不入蜀,但我觉得,我好像已经没有理由不回家了。

前两天看了《一一》,尤为感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里重要的人和事情愈发清晰起来,自然就会回到,珍惜已有的一切的状态。所以,规划设想的老年生活,应该是,心态稳定,平静的劳动,关心亲人和朋友。

所以,养老计划啊,应该是和生命里的人一起成长,青春作伴好还乡。

祝大家生活愉快

小李跑路

 

7、参加保险知识训练营缓解焦虑 

 

正午好:

回想起来,人生当中我第一次较为认真思考父母的年老问题竟是在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注意到母亲的双鬓实实在在添了许多白发,父亲的脸上除了一如既往的黝黑多了令人心疼的褶子。那一刻,才觉得爸爸妈妈们或许真的需要好好休息了。

常和姐姐讨论等他们老了,他们会愿意干什么呢?他们会愿意待在哪里呢?他们生病了能有很多钱治病吗?也曾和他们沟通过,没想到会是简单又朴实的回答:只愿意待在家,因为那里他们熟悉,且只要简单温饱满足即可。哎,常在想是不是身为女儿的我太没抱负和志气了呢,因为那真是一个简单的愿景啊。

想到这些,我时常感到很焦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名叫《面对年老的勇气》,我想我时常觉得焦虑又缺少耐心,真希望我能学着书作者那样当面对年老的他们时,能满怀耐性认真感受真的需求。

同时,也是最近几年渐渐才有给父母买保险的意识。业余时间参加保险知识训练营,也会咨询身边一些专业点的朋友。总觉得这样做是能缓解内心焦虑的,至少对年老后他们会有这安慰感。

大体上是迷茫中怀揣这焦虑,有时候会对自己说,努力活在当下吧并做一些尽己所能的准备。

呵,又开始意识流了,很感谢正午这个平台,让我觉得又有点温暖了。

小侠

 

8、养老就是意味着三件事

 

正午好,

以前,对衰老最美好的想象是叶芝的诗: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枝 / 穿过青春我所有说谎的日子 / 阳光下抖落枝叶和花朵 /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衰老最好的礼物就是,你可能拥有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但养老,则是更现实层面、不那么美好的事情。

以前项目组里有个刚毕业的女孩,家境不错,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悄悄跟我说:好想退休。我没她会投胎,不敢这么早做梦退休,对穷人来说,没准备好就退休=找死。

因为个人原因,我不想结婚,也不想有小孩,养老对我来说主要意味着三件事:一是规划好财务,有钱养老;二是找到几件自己感兴趣的事,能终生持续,老来打发时间。比如喜欢喝茶,就可以想象,将来“寒夜客来茶当酒”,款待老友;三是攒几个聊得来的朋友,将来一起养老,不至于太无聊,可以西窗久坐、同剪灯语。

前几年,身边一些日夜相处的朋友,一直叫喊着将来一起养老,甚至包括有了孩子的夫妻朋友。某天晚上,躺在床上无聊时,我就在草稿本上画了一幢楼的建筑草图,底层是活动空间、餐厅和厨房,二楼往上是六套公寓,每层两套,每套包括一个卧室、客厅、茶水间和独立卫浴。但后来,随着工作变动,这些“准业主们”四散。这只能说明,养老计划要切实际,规划得太超前只是白费劲。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养老靠社会”到“养老靠子女”和“养老靠自己”的转变,虽然看起来可笑、辛酸,但实际上,个体的养老意识也比以前强多了。80后的逃离北上广、90后的养生,都可以说是基于养老意识的努力。

如果说哲学是学习面对死亡的话,那如何规划养老,就是哲学的预备科了。衰老是一个走向消亡的不可逆过程,如何将它变为“时间的玫瑰”,的确需要好好琢磨。

66

 

9、如果你对话题栏目有什么建议或想法,欢迎留言给我们!

 

——  ——

 

题图由朱墨拍摄。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