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记住:武汉的春天不远了

读者们 · 02/26

来源:界面新闻

编者按:朋友们,想必大家都在密切关心着武汉,关心着全国的疫情。

这些日子,除了官方的和媒体的报道,我们认为那些民间的、具有个人色彩和音调的记录也同样有意义。

一张照片,不需要太多文字注释,就已经说明很多。你在哪儿,这是何时,你拍下了什么你想纪录的?我们现在的社区,阳台,菜市场,医院….正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时候,重要的不再是拍摄技巧和照片质量,而是被看到。这是我们发起此次照片征集的初衷。

上周我们收到了很多朋友的投稿,非常感谢大家。这些照片很动人,也很深刻。本期的正午视觉,我们选出了这些照片与大家分享。                          

让我们一起记住:武汉的春天不远了

 

图、文 | 读者们

封城前夜的武汉汉口火车站
摄影:桂晨曦  
 2月13日,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北路。空无一人的街上,有一个老人在墙上画着些什么。
摄影:WangJue   
2月24日,浙江农村。开学似乎遥遥无期,一个小学二年级男生光脚趴在自家房子边用iPad上网课。
摄影:后竹园小女儿
2月16日,广州天河区。疫情时期15分钟内从路口经过的外卖骑手 。(照片为合成效果)
摄影:愤怒银行  

 

2月23日,北京一所院校。封校的第28天,没有灯光的图书馆上方亮了一颗星星,可怎么拍都不显眼,也许是距离太远了吧。旁边球场里,有同学在打球,一个人的球场,嘣嘣嘣的拍球声。有点清冷。
摄影:XX
2月13日,合肥。无人的黄昏
摄影:刘可
 2月22日,内蒙古乌海市。骑摩托去环湖路撒野,偶遇一个大叔在画水墨画画,停下来走到他身边,如此空旷的地方他也依旧带着口罩。大叔突然问:你会画画吗?我说小时候学过。他说:为什么没有坚持?家人觉得不务正业就停了,我蹲下说。大叔:那可惜了,人必须要有喜欢的事情,等老了有一件事情做是一种寄托,特别是到了我这个年纪。我问:叔叔可以拍你的画吗?他说拍啊随便拍。此刻远处正好路过一辆火车。大叔说:哈哈正好,来得及时。他说:你还有拍照的爱好?我说瞎玩儿。大叔说:嗯,爱拍照很好,光骑摩托就很无趣了。我站在一旁一直等他画完。中途也有散心的人停车围观,大家都戴着口罩走来,夸大叔的情怀。在场的每个人都比平时温和,自由。只有远处高山上的的成吉思汗没有戴口罩,只有他什么都不怕。
摄影:123456

   

1月24日,广西玉林。等待亲人回家过年的老人。
摄影:Junjin CHEN 
成都。四川成都菜市场
摄影:孙敏
 立春前拍摄的这组照片。就在小区附近随便拍的,街上人很少,一连几天都是阴天,好像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突然变得滞重。记得遇到的一位环保大爷,他停下来,等我拍摄,然后说,“我是一个环保工,就是这座城市里最底层的力量”。
摄影:汤米
 2月13日,我所处的城市依旧处在严格防控疫情阶段。在市政府食堂外的空地,两位食堂的工作人员在完成供应午餐的工作后搬出凳子坐在了油菜花中晒太阳,像两个守望春天的人。
摄影:XTL
2月16日,武汉市汉阳区南岸嘴。在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一个年轻人在岸边的台阶上戴着口罩锻炼。南岸嘴江滩公园,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处江滩(武汉长江两岸的步道、公园均称江滩)。图中所处位置为汉阳,正对岸为武昌,从左至右横跨的河流为长江,最左侧成弧形的即为汉江的汇入口。之后就再出不了小区了……
摄影:WangJue
 2月5日下午,武汉。小区进行了一次专业消毒。可能是因为景色带了点不切实际的梦幻色彩,截至21日早晨,大型消毒流程再也没有进行过。
摄影:捂腕中
正月初三。因为我年前经过武汉回乡,因此大门前被贴上了写有我名字的文书。我很生气,让我妈去把文书上名字涂掉或者撕掉,她答应了,但我估计她没去。
摄影:艳

  

正月二十六。疫情影响,附近养殖场的鸡卖不出去,只能贱卖,爸爸买了7只,“一只才二十多块钱。”3岁的侄女在用装了酒精的喷壶给刚买的鸡消毒,这个冬天拿着装了酒精或84的喷壶,帮奶奶给家里消毒,成了她的新游戏。
摄影:老鹤
合肥。隔离的亲情,只能在家和外婆视频聊天的儿子。
摄影:刘可
2月16日,成都。“请问还有口罩吗?”
摄影:某米
从山东回北京时,村口的路中间立的牌子
摄影:宋时成
济南郊区一个村子的路口。
摄影:逝缠  

 

春天的阳光在疫情中显得格外明媚,午后在社区里散步晒太阳,看到这一幕很心安。
摄影:1ce.Drugs 
朋友网购消毒酒精和分装小瓶,带领儿子把装好的酒精挂门把手,免费赠送外卖小哥。
摄影:小雪
傍晚的菜市场。
摄影:小雪

   

成都。买菜途中,路过这个饭店,一夜之间的两张文书,五味杂陈,平静的生活竟是这般脆弱。
摄影:霞拍霞说
 2月14日,贵州锦屏。群众在小区门口交换各自的食物,包子和霉豆腐,借此说着话,民以食为天,疫情期间,食物更显珍贵。
摄影:曾永亮
2月9日,武汉。去买菜以及家用消毒液。随着疫情日益严峻,超市里人相对前几次略有减少,但是装备都有升级,看到好几个人戴着头盔,身穿雨衣,甚至头上套着塑料包装袋。防范得严严实实。在消毒液那里,看到推销语写着“拜年必备”,很应景。
摄影:罗景辉

 

 2月17日晚,深圳,笋岗西路与红岭北路交叉口。
摄影:刘悦    

 

我在重疫区湖北省的荆州市区,照片是急着出门为村组员量体温的父亲。
摄影:Liquor 

 

2月19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回家第35天,第一次走到马路上,这条316国道昔日车水马龙,此刻只有我,等待着从前方输送过来的物资。分不清是黎明还是黄昏,但是我知道,黑暗总会过去,光明近在眼前!
摄影:PASS
澳门关闸附近的药房前,市民有序排队买口罩。澳门政府集中采购的口罩很便宜,本地居民和澳门的外地雇员可以排队以八块钱澳门币购买十个口罩。
摄影:Mr.F

 

 2月8日,湖北宜昌。元宵节,正月还没过,那时候还能时不时在街上看到呼啸而过的救护车。
摄影:Ann

  

2月2日,重庆北站安检人员.
摄影:hujianlife

   

甘肃甘南州合作市,一小区门口。
摄影:李勇

  

2月20日早上,近乎二十多天的封锁,使得采购物资变得非常困难,家里的存货不多了,好不容易碰上了养猪人杀猪,便早早赶往现场,一头猪很多人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是马上要外出务工,隔离期间采购也不是特别方便,有的是父亲病了,想买点给他。其实是大家都没开荤了,猪肉变得极其珍贵,在这一刻,大家都忘记了它的价格,好在屠户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分到一点,我也分到了一些。
摄影:佚名
武汉。蔡甸区(火神山所在地)某小区,因为疫情之严重和奶奶身上的基础病,从封城之日起完全禁止奶奶外出,目前小区内已确诊九人,她每天只能在23楼的阳台眺望一下外面的世界。
摄影:杨帆
应景做了口罩馒头拍照片发给老爸看,他说“这个真好,我存下来,有时代意义。”老爸今年60岁,本该退休的他仍在工作。他是名医生,他没有N95,他只有最薄的医用口罩和塑料手套。
摄影:墨
 2月19日,成都。雨水节气,一周没出门下楼买东西。惊喜地发现樱花开了。成都的樱花已经开了,武汉的春天也不远了。
摄影:明月笛声寒

           

如果您也愿意和大家分享,请将你拍下的照片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发给我们:feature@jiemian.com。

甄选编辑后,我们会将大家的投稿在后面的“正午视觉”栏目中刊出。

让我们一起记住。

 

——  ——

 

题图:2月16日,武汉市汉阳区南岸嘴。在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一个年轻人在岸边的台阶上戴着口罩锻炼。摄影:WangJue。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