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没有相机的摄影师

高原 · 08/03

正午的话:

 

2016年夏天,高原刚卖掉了她的5D-II,打算换一台新相机。这一阵子,她称自己为“没有相机的摄影师”。

 

26年前,高原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摄影,那时候她用一台理光胶片相机,自己冲洗胶卷。她曾说过,如果能穿越回那个年代,她希望自己“少买点衣服,多买点胶卷”。1992年,她开始为魔岩工作,拍摄玩摇滚的朋友们——一拍就是十几年。那时候没人在乎拍照这事儿,她只不过是一帮玩耍的朋友们中带着相机的一名。

 

2002年,女儿小院儿出生,作为摄影师的高原复出时忽然发现“时代变了”,几乎没有人再自己冲洗胶卷,方便的数码相机一统天下。高原第一次正式使用数码相机是跟拍许巍演出。那时她还不熟悉操作,将照片格式设成了最小。“一张卡拍了五百多张照片,每张大小只有几百K,没法用。”

 

今年,高原魔岩时代的作品被结集出版为《把青春唱完》,那些黑白胶片在重现的同时,也结束了一个时代。如今高原早已能够熟练操作数码相机,但是在旅行时和生活中,和许多人一样,她习惯时不时掏出手机拍摄。

 

4月,在名为“随行手记”的摄影展中,高原展出了50张由手机创作的照片。照片中,有睡午觉的僧侣,有海浪和乌云密布的天空,有夜里开放的昙花,有女儿瞬间的神态,也有清晨阳光中屈起的膝盖。这些画面轻松而私密,高原说,希望观看者能体会到一种“随意的丰富”。高原认为这些照片仍然是她的作品,即使它们不像相机作品那么严肃,那么具有仪式感。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这些“随机遇到的、无法预知的画面”也许更能跨越工具的界定,接近摄影的本意——记录下生活中让我们不忍忘怀的瞬间。

 

——正午 叶三

 

玉兰,北京,2016

 

白马雕像,北京,2016

 

印度,2015

 

睡在寺庙地上的僧侣,印度,2015

 

僧侣,墙外不知道有什么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印度,2016

 

观音像,日本,京都,2015

 

家中,清晨一束光。北京,2014

 

高速路上一头驴过马路,对穿梭的车辆毫不在意。内蒙古,2015

 

女儿小院儿,草原上很大的风。内蒙古,2015

 

曹方专辑的一次棚拍。北京,2015

 

一朵开了十几分钟的昙花,奇香无比。北京,2014

 

西雅图,2015

 

海边无人,微冷,孤独。西雅图,2015

 

仁波切的车停在佛学院的停车场。印度比尔,2015

 

 印度比尔,2015

 

-----------End-----------

高原,著名摄影师,首饰设计师,曾出版摄影集《把青春唱完》。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