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吃面点 | 正午·玩物

陈晓舒 · 01/26

 

这是北京一年中雾霾最重的几日之一。三环边的某个小区,下午三点,李寸醒来,披上外套去开客厅的灯。屋内有一股冬日午睡的气味。客厅里零散地摆着四五张木桌子,那是给上门来的食客们准备的。关着的两个房间内还有几个座位,但是眼下,李寸的员工正在房中休息。

开了灯的房间仍有些昏暗。门口的柜子上摆放着三尊陶塑,在这间装修简单的屋子里,它们特别醒目。正中坐着关公,一手捻须,一手捧着《春秋》,扛刀的周仓和关平分侍两边。三尊陶塑一红一黑一白,胡子根须分明,铠甲也真实精致。这是李寸几年前做的陶塑。陶塑比面人保存得久,李寸说。

李寸泡了壶茶,在桌边坐下。再过几个小时,这间私厨便会忙碌起来。墙上挂着李寸的厨师沙龙照,照片上他正在专注地包包子。

李寸是北京人,今年四十多岁。他长得憨厚,眼神中却带着一股精明,眉头总皱着,有时舒展开来眉间也有深深的褶子。他的手特别白皙干净,不留半点指甲。大半辈子李寸都在跟面打交道。

小时候,李寸住的胡同口经常出现一个卖面人的老头。李寸买不起面人,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老头的摊子蹲着,看他捏。别的小孩子没耐心,看一会儿就跑开玩去,李寸却一蹲就一个下午。老头捏二郎神,细工慢活一点点刻画二郎神身上的盔甲,老半天才做好一件衣服。老头又捏孙悟空,红色面拼黄色面,在手中轻搓几下,孙悟空就腾云驾雾活了起来。老头看李寸着迷得很,收摊时就把捏剩下的面送给他。红的黄的绿的面,李寸都拿回家自己试着捏,面用完了,第二天,他又早早地去胡同口蹲守。

长到十几岁,李寸捏面人的疯魔劲还没过去,他开始四处打听北京城谁的面人捏得好,然后逐家找上门去,拿着自己捏的东西打算拜师。可是大多数面人师傅的手艺不外传,李寸常常在一句“捏得不错,继续努力”之后被拒之门外。忙活了一大圈,李寸没拜成师父,只好回家自己琢磨。

那时候,为了捏面人,李寸一有时间就跑去潘家园市场看书画,买不起也常去看;还有北京各大书店,那里的美术书籍也是他的启蒙材料;然后就是听评书。李寸爱上了评书里的五虎上将,他找来各种版本的老连环画一遍遍翻看,张飞的怒目,关羽的衣褶,都一一刻进了他的心里。

“捏面人功力的差别,就在面人的神态和精神气魄。”李寸用两个字来形容:“传神”。最“传神”的面人,他说是在美术馆的面塑展览上看到的。那是“李白醉酒”——李白抱着一缸酒瘫坐在地上,面目痴憨。李寸说,那个面塑捏出了“醉” 。一年一次的面塑展常集合了中国所有老艺术家的作品,直到现在,一有展览,李寸就会带着相机赶去。

17岁时,李寸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和面的配方。用富强粉加上糯米粉和防腐剂,一下子能和出四五斤面,虽然没有祖传手艺人的面好,但也能保证短时间不开裂。那一年,李寸的面人摊子开在了劲松的天桥边。一个面人能赚个五毛、一块,最多两块。除了顾客指名要的,他最喜欢捏关羽,“因为关羽重义。”李寸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他的识别度还高,一张红脸,谁都认得。”他也常捏张飞、赵云等武将。每个面人都要花不少功夫,但许多时候一天也卖不出两三个。更多的路人只看不买,像他小时候蹲在胡同口看老头捏面人一样。摆了几天面人摊,李寸心里明白了,这只能是个爱好,没法成为职业。

在天桥捏面人,李寸吃不饱饭。一年后,朋友给他出主意:“你其实可以去饭店里捏面人,捏给外国人看”。

正巧,当时中苑宾馆成立,正在招聘。李寸拿着自己捏的关羽去了。招聘第一轮是量身高,要求男的身高170cm以上——李寸只有169。面试官问他:“你有什么特长?”他掏出了关羽。面试官看了看说:“你走吧,在家等通知”。

李寸被中苑宾馆录取了。新招来的厨师坐满一个屋子,老师们开始分专业,第一排整排去炒菜,李寸坐在第二排。老师看到他,问:“你就是那个会捏面人的?”李寸说是,于是这一排都被分去做面点。那一年,李寸18岁。

在厨师班学完基础文化课,李寸又被送到广东跟着广点师傅学习了两年。

在广东做学徒时,李寸每天早晨三四点就起床,从冰库里拿出几十斤凤爪掰开来拌,手被冻得又红又肿。掰完凤爪,切肉,一切就是三四小时。一天下来,李寸的手累得没有知觉。“必须干苦活,师傅才会教你。”李寸说。师傅偶尔会把他叫到跟前,一边包虾饺,一边讲解手法轻重和角度,李寸用心记下,再找机会反复练习。两年间,李寸就这样学到了广式面点制作。

刚开张的中苑宾馆广式面点团队有7、8个人,分面案和馅档,李寸专司面案,每日主要工作是包虾饺和包子。厨师是个经验活,渐渐地,李寸学会了冬天多放碱,夏天少放;又渐渐精细到了根据每天的温度和湿度调整配方。广式面点在南方更受欢迎,李寸从北京跳槽到上海和三亚,从一个小小的面案厨师变成了面案团队的负责人。他的手下最多达到14人。

不知不觉,李寸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干了20多年,不少五星级酒店都是他工作过的地方。在上海皇家艾美酒店工作时,李寸被选为夏威夷Apec会议的厨师团队成员,负责面点。他做了两道点心:肉包子和西米兔子。“最后团队问会议主管,所有菜里面哪道最好吃?负责人说是肉包子。”李寸十分骄傲。

去年,李寸的女儿回北京上学,李寸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私厨平台上设立了自己的广点店。这更像是一次创业,每天早晨七点李寸从燕郊赶往东三环,在这个100平米的住宅房里一直呆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

私厨的门客不多,更多的食客是在网上下单由送餐员送上门享用。菜单上都是正宗的广式点心:薄皮鲜虾饺、叉烧包、海鲜艇仔粥……李寸的帮工也就两三人。李寸说经营这个私厨就是为养家。这半辈子,他的手里几乎每天都有面——搅合、摔打、捏弄,他觉得和小时候做的事儿没什么区别。“但是捏面人和做面点不太一样,捏面人能增长厨师的审美,包子捏成什么样子,需要多少褶子,需要哪些颜色搭配……面点是食物,需要味道,面人不需要。”

现在,忙着做面点的李寸并不常捏面人,偶尔有朋友让他捏个面人,或者女儿要礼物,他才重拾起来。“我想只捏面人,但我要养家糊口。”说着,李寸起身换上了厨师服,差不多该准备晚餐了。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陈晓舒
陈晓舒
已发布26篇优质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