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人抢一个球有什么好看的?”

德斯蒙德·莫里斯 · 06/29

来源:界面新闻

重要比赛日的早晨,部落成员们在熟悉的情绪中醒来,这中间交织着翘首以盼的激动与轻微的焦虑不安。他们知道,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就会带着荣光或忧愁回到家中。

为了比赛盛装打扮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定不会忘了永远带在身边以求帮助球队获胜的特殊吉祥物、符咒、护身符或幸运饰品。他们可能会经常拿吉祥物来开玩笑,但如果没有了吉祥物,他们就会觉得惴惴不安。

随后,他们前往神圣的球场,与朋友们碰面,接着反复断言己方今天一定会赢球,必然会大比分屠杀对手,绝对会让对方彻底溃败。任何持相反看法的傻瓜都会被立刻要求闭嘴,因为这正是部落巫术开始生效的时候。哪怕只是说起输球的可能性都会招致坏运气。这种不忠的态度会惹怒众神。

球场里,场地管理员在检视草地,官方员工在处理数不胜数的询问,管理人员正陆续入场。检票闸门的人员已就位,自动售货机也已调试好。不远处,光彩夺目的大巴载着客队人马驶向敌人的领土,车上的球员们透过窗户凝视着街道上涌动的主队支持者,以及他们佩戴的敌方配色的围巾和帽子。当蓝色系的客队进入一片红色的领土,随着大巴离球场入口越来越近,这一片红色的人海总会让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远离主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耳边会响起许多敌对的声音。

2013 年,曼联和维冈竞技在温布利球场进行社区盾杯的比赛,赛前球迷们在温布利大道上游行。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大巴小心翼翼地驶向停车场里的专属位置,慢慢地停下来。伴随着“嗞”的一声,车门打开,客队球员已然感受到的紧张氛围顿时变得更加真切了。长途旅行中的闲聊和牌局已经被抛诸脑后。走向客队更衣室时,他们有可能会与刚刚到来的主队球员狭路相逢。如果两家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很糟糕,双方球员可能会刻意忽视彼此。如果过道里安装了闭路电视记录球员们到来的时刻,他们有时会到摄像头前装模作样、嬉笑逗打,摆出一副轻松无比的姿态。如果有原来的队友出现在敌阵当中,他们甚至可能毫无恶意地开起玩笑。现在,支持者们纷纷涌入球场,逐渐填满看台,部落的赞歌已然响起。扬声器里播放着流行音乐,季票持有者轻车熟路地走向自己最爱的席位,查阅比赛双方的出场名单。俱乐部高管在会议室集合,准备进行他们的接待仪式,记者和评论员则在吧台喝下最后一杯提神的饮料,然后爬向看台上层的媒体专座。在球场的远端,客队支持者们如同野马一般,被管束在专门划分给他们的棚子里,周围还有警察警惕地观察着,试图估计赛后出现骚乱的可能性。大看台底下,主裁判及其助理正更换着他们的制服。两间更衣室里,球员们正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日落之前,他们当中至少有两三个人会经受不轻的擦伤或挫伤,甚至还有可能遭遇重创。如此一想,他们的掌心已经汗湿了。将士们虔诚地执行着迷信的仪式。外向的人吵吵闹闹,紧张地开着玩笑;内向的人则沉默寡言,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他们个人专属的小仪式,借此消磨时间——系鞋带,绑绷带,检查护腿板和鞋钉,核对根本无须核对的事项,做肌肉锻炼,蹦来蹦去。空气中弥漫着搽剂的味道。主帅前来巡视,送上建议与激励的话语,一方面是为了填补等待的空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下达最后的指令。

更衣室外,看台上已经沸反盈天。场地两端的双方球迷高唱着富有节奏感的赞歌,他们已经开始痛骂对方,并大肆吹捧自己主队的卓越之处;音响大开的流行音乐声在这场声浪的较量中也甘拜下风。突然,扬声器噼啪作响,随后一个声音接替了刺耳的音乐,念出了双方球员的名字。每念到一个名字,就会引起相应球队支持者的欢呼,以及对方球迷的嘲讽。现在,只有高管包厢里是空着的了。

2014 年在多特蒙德,多特蒙德对阵沙尔克的德甲联赛开场前,防暴警察将双方球迷隔离开来。



2013 年,阿森纳对阵诺维奇的英超联赛开场前,阿森纳球迷走向酋长球场。

 

看台下方,球员们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等待着的那个声音骤然响鸣器也会响起,然后部落长老们便穿上大衣,拾级而上,走向自己的专座。两间更衣室里,蜂鸣器的声音促使球员们的情绪发生急剧的变化。球员们走来走去,互相握手,互祝好运。他们开始在更衣室门前列队,活动自己的双腿,球鞋上的钉子在硬体操地板上发出嗒嗒的声响;他们等不及想要用双脚感受草皮,以及开放空间里的身体自由。有些球员会调整位置,根据他们的个人迷信来选择站在哪里。最后,门打开了,球员们向前走去,穿过甬道,走上场馆中央的广阔草地。

如果这是一场无足轻重的比赛,那么双方就会分开入场,前后间隔片刻,避免在这个阶段碰面。然而,如果是重要的比赛,那就还有最后一项考验耐心的惯例要执行——入场仪式。双方球员在甬道口肩并肩列队,然后并排前进。站在看台下方时,两列纵队相隔不过几英尺,但他们依然不会直视对方。他们摩拳擦掌,轻轻跳动,舒展筋骨,看起来更像是在热身的芭蕾演员,而不是即将上阵的运动员。即使他们想冒险瞄一眼敌人,那也不会直视对方的脸,而是瞥向他们的双腿;这一条条腿看上去惊人地强劲而健壮,显然能够对脚踝、脚后跟、小腿和膝盖造成可怕的伤害。然而,随着主裁判示意他们走上球场,这些念头都被无数观众愈发响亮的欢呼声一扫而空。参加一项重大部落集会的仪式感很快压制了球员们各自的忧虑,他们开始沉溺于在空旷草地上运动的奇妙感觉。

如果这是一场非常特别的比赛,那么球场上仍有可能举行某种展示,例如体操表演或仪仗队绕场。球员们伸展双腿,来回踢着练习用球,测试球和场地的质感与硬度;赛前表演接近尾声,突然之间,气氛就变了。球员们退回各自的更衣室,练习用球也被收了回去。穿着全套运动服的球童们跑向自己的位置,主裁判及其助理来到了球场中央。接着,双方球员陆续登场,通常每人都牵着一个小孩儿。在国家队比赛中,待国歌演奏完毕,他们会列队从彼此身边走过,一边走一边握手。

裁判抛出硬币,双方选定了攻防方向。此时球员们的心绪十分矛盾,虽然因为比赛终于要开始了而感到如释重负,身体却变得愈发紧张。球员们站定位置,主裁判将球放在中圈开球点。主裁判向其助理示意,启动秒表,举起哨子吹出尖锐的声响。观众们纵情呼喊,足球部落的中心仪式开始了。

上面描述的是部落集会的典型模式,但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些许明显的差别。在北美洲,足球比赛开始前,都会有年轻靓丽的啦啦队员为球场增添魅力。暴露的服装为她们赋予了一种特定的身份,一半是体态健美的泳装佳丽,一半是性感妩媚的歌舞团女郎。她们跳跃、旋转,挥舞着花球,激起现场观众的热情,直到广播里宣告部落英雄们已经到来。随后,她们在甬道出入口排成两列纵队,迎接球员们入场。随着扬声器里传出球员的一个个名字,球员们如角斗士一般依次跑向球场,他们的面孔也闪现在电子记分板上。

在北美洲以外,人们观看这些华而不实的表演秀时,总是带着复杂的情绪。表演着高踢腿的姑娘们的确令人赏心悦目,任何血气方刚的部落成员都不会否认这一点。人们并不是因为假装正经,才对北美人民的热身项目加以批判,而是因为,它们在球场上造成了一种深深的“违和感”,就如同大战将至时,隆美尔和蒙哥马利却在前线安排脱衣舞表演一样。对于传统主义球迷而言,部落集会更多地意味着共同经历一场象征意义上的考验,而不是一次尽享欢愉的家庭郊游。这是英勇的猎人们展示超凡技艺的时候,所以军乐队绕场被认为是合适的,而性感女郎们的欢腾跳跃尽管充满健康活力,看起来总还是和赛场上的激烈氛围格格不入。北美人反驳称,其他地方人民追求的不苟言笑的男子气概有些过犹不及了,这正是许多球迷滋事问题的根源所在。他们表示,如果将足球比赛变成一种娱乐,那么球迷们的情绪就会缓和得多。暴力行为将渐渐消失,这项运动将再次为观众们呈现充满魅力的比赛,而不是潜在的骚乱场景。

在俱乐部层面上,国际锦标赛中,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噱头。赛前的流程往往看起来比赛事本身还漫长。主办方组织了大规模游行,体操运动员们在草地上排列出不同的图案组合,各国旗帜高傲地排列在体育场周围。在这些精心设计的仪式之中,各队球员逐渐泄气,失去了耐心,可是也没有什么能抱怨的。

有时候,这类赛事举办得过于频繁,是与当地官员的虚荣心态脱不了干系的。举个例子:在某届加勒比地区锦标赛的揭幕战前,竟然上演了一场选美比赛。比赛选出了一位“足球女王”,而五位并列亚军则被誉为各支参赛球队的“教母”,正好每个国家一位。无论球队走到哪里,“教母”都一定会出现,即使在开幕式上也不例外。入场时,五个国家的代表队跟在一支乐队后面行进,童子军举着各国的旗帜,而“教母”们则轻快地走在各自“收养”的球员前面。走到主看台时,还会举行专门的升旗仪式,随后完整演奏五个国家的国歌。接着,当地足协主席发表一段冗长的演讲,东道主长官则以一段更长的讲话作为回应。到这时,球员们已经在烈日底下站了一个多小时了,却还没有踢一脚球,这堪称是对足球术语热身”的全新诠释。可惜,球员们对于这种做作的开赛方式的评价并没有被记录在案。

再早些时候,在世界的另一边,俄罗斯足坛也有过一种独特的赛前仪式。它第一次在西方世界亮相是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当时著名的莫斯科迪纳摩队到英格兰踢了一轮巡回比赛。在第一场比赛开始前,他们让到场的观众,和对手切尔西备感惊奇。体格强壮的俄罗斯球员先是随意热身了十来分钟,然后突然跑回了更衣室。当他们和切尔西球员一起再次出现时,观众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身形粗壮、毛发灰白的客队球员各自都在腋下夹了一大束鲜花。演奏国歌时,他们手捧艳丽的花束,肃然站立;随后整齐地迈步向前,动作僵硬、面无表情地鞠了一躬,并将友谊的花束递给了他们的对手,让后者一时之间颇为尴尬。礼毕,他们分散到球场各处,站定各自的位置,等待开球;而切尔西球员们则茫然地愣在原地,手里捧着鲜花,活像是一群傻瓜。助理教练上前营救了他们,他从球员的怀中接过了一束又一束鲜花,然后步履蹒跚地走下场去,整个人都淹没在巨大的花丛中。观众席上爆发出阵阵笑声,而俄罗斯人则在不经意间收获了人们对他们运动风尚的赞誉。说不经意,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项已成惯例的礼仪,他们并非有意让人感到困惑或惊异。后来人们才注意到,在俄罗斯,在重要的比赛开始前,双方球员都会携花束上场。在简短的换花仪式过后,球员们会将花束掷向观众,没有人会待在原地或尴尬失措。如今,俄罗斯联赛也已经现代化了,球场上不再有鲜花出现。



《为什么是足球?》由著名人类学专家、《裸猿》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创作。作为一本通俗足球文化扫盲书,《为什么是足球?》以人类学视角解读足球,科学、系统地回答了“22个人为了抢一个球有什么好看的?”这个问题,涵括了足球历史、典故、规则、球星、教练、裁判、球迷……适合“懂球帝”,也适合伪球迷,更适合对足球完全不感兴趣的读者。



 

—— 完——

 

《为什么是足球?》,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6月出版。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