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奇妙世界:苏博7年

朱墨 · 09/20

来源:界面新闻

正午:您是大学毕业后就来了苏博?

我学的是考古。作为男生来说,去考古研究所的比较多,来博物馆的男生偏少。我也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才来到苏州博物馆。一开始来的时候,不能亲自进行考古挖掘,觉得还是有些遗憾。但是,慢慢的,在博物馆工作时间长了后,就喜欢上博物馆了。

我最开始在苏博是编辑出版部。做学术期刊的编辑,学术会议的组织策划,还有馆藏图录的出版等等。出了十几本,几乎把能出的馆藏图录都出完了——图录就是本馆收藏的书画啊,瓷器啊,工艺品啊,碑刻等。然后就是做展览的时候,有重大展览,也会配套出图录。

正午:苏博藏品那么多,你们需要怎么整理呢?

一般是按类别来整理。比如,我们苏博馆藏书画比较多。需要出版一本书画专题的图录来介绍馆藏。我们总共有一万多件书画藏品,最后挑选了百余件然后出书。一般挑选的标准,就是挑大名头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名字的,像明四家的,清初四王的,几乎都是精品。

我到苏博做的第一本书,就是苏博藏的碑刻。主要是墓志,还有一些比如石造像,买地券等。我们按照年代进行分类,拍照,拓片。然后墓志是要做释文的,就是把上面的文字给录入出来。然后把文字配在拓片旁边。

一般录入,就是我们根据拓片,手动输入释文,然后校对。

苏博藏的碑刻最早的有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上面的文字一般写的是谁谁谁供奉的石造像。唐宋五代的墓志也有,但大多是还是明清时期的墓志、碑记。那第一步,需要对放在馆里库房的这些墓志,进行拓片。拓片之后把所有的墓志志文进行录入,就是把墓志上的文字,转变为方便当代读者读懂的文字。墓志上的文字本身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录入做完还要进行断句。

录入断句之后就要开始校对,这一步工作很繁琐,但也非常关键。有些原迹看不清了,比如以前被水泡过啊,被长期日晒后开裂,导致模糊不清。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一些办法去辨识。第一个办法就是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像明清的墓志,在名人文集里会有收藏。譬如说我们当时做的明万历宰相王锡爵墓志,是当时名臣写的。我们找到申时行的文集里收录了那篇墓志,就可以根据文集里的内容来进行校对,这样就有相对详细的资料进行辅助校对了。第二个办法,就是通过拍照,进行放大。根据放大的图片来辨识。第三个办法,就是有些墓志是比较程序化的,有些部分是有固定的用语,可以通过旁证来辨识。

当时做这本书,是2-3位编辑。涉及到的墓志是几百张,我们做了将近一年。那一年,天天对着拓本,看得眼睛都花了。因为实物都是放在库房,要校对都是拿拓片。而且碑刻比较特殊,拓片是比原物要更清楚的。

弄完这些,就是排版了。有些墓志是有盖的。如果是完整的墓志,上面是有一个盝顶的盖。盖上也有志文。这个也需要整理对应。

北齐朱海石造像记

 

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颍州诸军事守颍州刺史张府君(万顷)墓志并序

 

宋故殿中丞范公墓志

 

明故武略将军苏州卫千户唐公墓志铭盖

 

明故武略将军苏州卫千户唐公墓志铭文

 

明故千户唐徳广墓志铭盖

 

明故千户唐徳广墓志铭文

 

王锡爵墓志(大部分漫漶不清)

 

正午:您平常要负责博物馆基本陈列馆的工作吗?

基本陈列馆是一个呈现博物馆本馆藏品的基础性常规展,一般比较固定,成型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几乎不会大变。基本陈列馆是根据本馆的藏品进行策划,来反映本馆、本地域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或者特色。策划一般都具有很长的周期性。

基本陈列主要反映博物馆的一个概括,挑选本馆有代表性的部分藏品来进行陈列。

像苏博的基本陈列展就是06年开馆时候做的。苏博的展览设计是要根据建筑空间来,而苏博的独立空间比较多。当时的展览根据空间做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大的调整。像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博的时候,会考虑到展品呈现高度的问题。什么样的角度对于大部分观众是观看舒服的,所以展柜的高度是精心考虑过的。除此之外,展厅内的灯光,地板的颜色也都是如此。

我们在基本陈列展的工作主要是局部调整。涉及到几种情况。一个是需要保护文物。有很多文物,例如书画、古籍等,是不能陈列太长的时间的。在有空气接触的空间里放太久对文物也是伤害。因此,需要用一些同批出土的或文化风格类似的文物去替换。在博物馆里,保护文物最好的地方还是库房,因为那里是封闭空间,恒温恒湿的。

大部分文物都有锦盒、锦囊,也就是用盒子或者囊匣装起来。例如青铜剑一般就是装锦盒里,书画卷轴一般都配有锦囊。这样封存在库房之下对文物的损害是最小的。

保存文物的锦盒

 

第二个就是,当基本陈列馆的东西被借展了。前段时间,苏博的国宝级文物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就被故宫博物院做的一个“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借走了。当然,如果没有好的替代品,就直接说明此展品外借了。

宝藏虎丘-越窑青瓷莲花碗

 

我们主要工作还是在临时展览上。有时候一个月就需要策划一个临时展览。去年一年就做了10多个展览。

苏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陶冶之珍-瓷器
苏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文房雅事-文房用具

 

苏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书画厅(每两到三个月换展)

 

正午:讲讲您做过的一个展览?

我讲讲我做的最近的吴越楚青铜器特展吧。是一个比较重量级的展览。

这个展览在1-2年前馆里领导就有在考虑了。吴越楚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当时在2015年的时候馆里征集了一把吴王余昧剑,上面的铭文就涉及到了三个国家,吴越楚。为了更好地将这把剑的价值体现出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所以馆领导就想做这三个国家的青铜器展览。这是展览的缘起。

这把剑是现在所知青铜兵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也是吴国青铜器最重要的一件。涉及到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内容很丰富。

吴王余昧剑

 

 

吴王余昧剑铭文

 

正好,苏州又有吴国,越国,楚国的历史遗迹。因为苏州最早是吴国的都城,后来越王灭了吴国。一两百年后越国又被楚国灭了。楚国的春申君当时就在治理苏州。到现在苏州还有春申君的庙。苏州是吴、越、楚三国都曾经占为领地的,这一历史背景也是想通过展览,让更多的苏州市民能够认识和了解。

在另一个方面,可以把三国的青铜器比较,例如兵器、礼器啊,放在一起比较展览,再配套举办研讨会,可以促进相关的研究。

挑选展品是我们程义副馆长。怎么挑选精品青铜器呢?青铜器挑选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越多,文物就越珍贵。当然,我们这次挑选的器物都是铭文内容跟本次展览主题吻合的,也就是跟吴越楚交流有关的。

当时就做了一个清单,把三国的青铜器挑选出来。把展览分了四个部分。兵器,“兵戎相见”; 礼器,“礼尚往来”  ;乐器, “乐享天籁”;工艺,“工精技良”。

根据这四个大的门类,来挑选器物,确定陈列大纲。大纲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跟各个博物馆联系展品了。你想借什么东西,不一定人家都借。一般来说,联系比较多的比较好借。如果展品正好不在,就借不到了。所有的器物,100多件,涉及到30几个博物馆。然后去联系,哪些是可以借的,哪些是不行的。

最终答应借的是22家博物馆。这已经是规模比较大的展览了。前些年苏博做明四家展览的时候,文征明展涉及的借展单位跟这个展一样多。

在运输之前是要买保险的,一般是借展方博物馆提供估价,当然其中是需要沟通的。

运输必须要找专业的运输公司。专门做艺术展览的运输公司,得拿到这个资质的,数量不多,就特定的那几家。他们是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文物的安全。

确定好了运输方案,就得确定点交文物人员。每个地方得安排至少两位人员前往对方博物馆进行清点交接。一般点交的都是保管文物、陈列展览部门的,或具有相关经验的。每次点交都需要对文物进行拍照,仔细填写文物点交单,点交完后就封箱贴密封条。

运到苏博后,开箱单方面是不允许的,得请对方博物馆的点交人员来到苏博,三方在场才能开封。

文物点交箱封条单

 

文物点交照片

 

文物到了博物馆,所有展览的设计基本都到位。就可以直接放进展柜了。

其实做一个展览过程是非常复杂,我说的也只是大概。肯定还有很多遗漏。

大邦之梦展厅
大邦之梦展厅

 

大邦之梦展厅

 

大邦之梦展

 

正午:您在苏博工作了这些年,苏博有什么东西是让你特喜欢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苏博的建筑。这个建筑近处看,远处看都好看。我待了这些年,觉得越来越美。这个建筑对我而言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很多其他博物馆当时具有时代感,但过个几十年,大家就觉得不好了,可苏博不会。

我最喜欢的就是片石假山那里。和拙政园一墙之隔的地方。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都走过那里。晴天好看,下雪好看,什么时候都很美。

片石假山

 

主庭院

 

 

——完——

 

漆跃文:在苏州博物馆工作七年,而立之年北漂。但博物馆于他而言,不曾远去,从未离开。

题图:苏州博物馆主庭院。

所有图片由苏州博物馆提供。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朱墨
朱墨
已发布21篇优质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