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正午•1024

王琛 · 05/20

来源:界面新闻

 

每天早晨一睁开眼,只要看到书架我就心里高兴。满满两架书安详地等候在眼前,充实的一天几乎又要开始了。书架应该是99块钱一个,白色,铁的,我在那个总是挤满了乘凉老头和老太太的著名家居商场里买回来,最早只有一个,书满了,又买了第二个,坐地上拼起来,拧紧每一粒螺丝,立起来,晃一晃,确保它是牢固结实的。

屋子四十平米,每隔一段时间我都重新移动一遍家具,除了卫生间,其他地方能动的都动过了,书架摆在什么位置当然费了一番心思。最早我把它和一台落地灯一起摆在床边,它隐含了一种良好的假想:躺在床上,我伸手就拿到了书,再拧开灯,愉快地开启一个带有书香的漫漫长夜。这个假想很快被打破了,我本人一躺到床上就困了,再打开一本书就困上加困,看书不到一页就睁不开眼了,第二天起来,书就掉在床头的地上,还没合上。因此书架摆在床边只能制造一种此人手不释卷卧床苦读的假象,实际上只能给我带来困扰——明明已经困了,躺下去,看见书架立在旁边,总是有点不好意思,于是伸手拿过来一本,拧开灯,几分钟后任由它“啪嗒”落到地上,我才如释重负。读了,读累了,明天再读吧,我告诉自己,接着终于大胆地睡过去了。

也有一阵我把书架摆在门厅处,一进门就能看见,码得整整齐齐。无论是访客还是我本人,一进门就看见它,立即深知此人是个读了书的人。这种技巧不只我会。春节时我去拜访一个同学,他刚装修了房子准备结婚,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个两米高的书架,书摆得密密麻麻,最顶层是几箱世界名著,伸手不好拿,得搬椅子才行。我深吸一口气,贴近去,仔细端详,发现几乎每本书都包着塑料皮,没拆过封。我同学微笑解释说,为了装修,这些书是在书店打折区紧急买回来的,买得太匆忙,不少都买重复了。一边说着,我同学把相同的书分散开,插到不同的位置,退后几步,完成验收。

我把书架摆在门口只有一个星期就挪走了——北京沙尘大,门口最容易积累灰尘,书架摆在那里没几天就落满了灰。书啊书,何其宝贵的东西,我当然不能怠慢了它们。我小心把书皮拂干净,最终把书架挪到了墙角,因为贴得太近,不久以后发现墙角潮湿,角落的几本书发了霉。我不免又心疼了几下,小心把书架挪开,离墙面保持了一道缝隙。我几乎想拿扇子给它们通通风。

两个书架在墙角找到了它们的最佳位置了,我决定把书好好地整理一番。先把书小心地取下来,堆在地上,拿抹布把书架擦干净,再把书一本一本堆上去。我去过一个朋友家里,他的客厅就是一个书房,书籍各从其类,提到一本书他起身就能找到,总之像个图书馆,就差给书架编号了。我羡慕他,虽然书少得多,但我也想摆出一定的品位。

我记得那个下午,真摆了得有一个下午。

书架有四行,从上往下,我决定学我那个朋友,把最显眼、最容易取阅的位置留给最好的书。访客和我本人一眼就能看到我的品位。不过最好的书到底是哪些?反正读过的没有几本,我也没法下结论,这时候再去看书评也来不及了,我挑了半天,只好选择了世界名著,如雷贯耳的那种,殿堂级作家什么的,小心地立起来,一本一本,上面两排就摆满了。我很仔细地把相同作者的书摆在一起,相同出版社的也尽量摆在一起,又考虑开本大小,照顾了方方面面,不停地调整次序,这才定了下来。现在,走到我的书架旁边,不用弯腰,自然地伸开手臂,随便碰到一本书,我有信心他十有八九拿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也把朋友写的一本非虚构报道集塞在了这一层,引他来看。“这一层就你没拿奖了。”我说。

接下来两行的书不好取舍,我摆得没那么小心,不过也坚持了几个原则。比较老的书我就给摆在靠上的位置,古色古香,说明我本人读书有一段历史了,比如有次出差我在书摊买的十几本旧书,它们就发挥了极好的作用——书皮都是脏兮兮的绿色,书页泛黄书脊残破。摆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翻了几页,心里满足地想,何其神奇,这书不知道经由了多少读书人的手,最终落在了我的书架上。畅销书我摆在最下面一行,直接摞起来,看不见书脊。这些书我倒是真读了几本的,不过我恰恰想向访客和我本人回避这一点。其中也有一些赠书,不会读也不好扔,就摞在最底层,它们发挥最后的作用:增加数量,使书架显得更为饱满。两个书架装满了,装不下,我又买了一辆小推车,也是白色的,有点像医院的护士车,上下三层,也摞满了书。

书大部分都是网上买的。一旦在网上书店下了单,我就开始盯着物流,书出仓了上路了,快递员已经出发了,我还是觉得太慢了。我希望它一秒钟都不要耽搁。读书的事情,不能耽搁。门铃响的那一刻我简直连拖鞋也顾不上穿,开门收书,迫不及待拿剪刀打开包装,有时找不到剪刀就用牙咬,总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摸到书皮,问到书香,撕掉腰封。刚要下手,我又停下,特地去卫生间洗了手,擦干手,这才坐到桌前,爱抚地掀开书皮。全世界都安静了,显然此刻没什么别的更重要的事情了,我想从书的前言开始,一字不漏,把那书一口气读完,我一个字都不想错过。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我先泡杯茶,掀开电脑,把头一天的体育新闻看一遍。看了一会儿,我饿了,抬头看看时间,决定出门吃点东西。据说吃了饭人就忙着消化,脑部供血不足,这时候不太适合读书,我回了家就在门口散步一会儿,遛狗,玩一会儿手机,再打开电视。看完一部电影,我感到一阵困意,这时候也不适合读书,我就回到床上午睡。谚语是对的:“春困秋乏夏打盹”。醒过来,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我起来洗把脸,走到院子里沉思一会儿,考虑晚上吃什么。

“喝一杯吗?”我在电话里问朋友。

“去哪?”一个十足的好朋友就该在黄昏里这样回答一个读了一天书的人。

晚风吹起来,告别了朋友,我晃悠悠地回到家里,把桌上只读了一页的新书摆到书架上。我寻找合适的位置,把它小心地塞好。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洗了澡,躺在床上,再看一眼书架。卷帙浩荡,我感到自己无疑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决定第二天早早起床,端坐到书桌前,他将开始新一天的辛苦的阅读之旅。

 

—— 完 ——

题图:2013年3月29日,伊拉克巴格达,伊拉克战争10周年,但留给伊拉克人的创伤远未愈合。在巴格达街头,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尽管如此,这座城市仍充满了希望和期待。(Photo by Ali Arkady/Metrography/Getty Images)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是王琛在正午的随笔栏目,如果你有什么新鲜事,可写信给他:wangchen@jiemian.com

本月轮值主编谢丁,有事请和他联系:xieding@jiemian.com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王琛
王琛
已发布43篇优质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