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女工的背影

郭玉洁 · 04/29

2014背景系列-01- 150x180cm

 

为什么你一直都在画女性?一定有很多人这么问,郭庆玲仍然答得诚实又苦恼,似乎百口莫辩:“因为我比较了解女性,男性……我太不了解了啊!”

最开始,是一种直觉。在那之后,可见与不可见的原因交杂,郭庆玲用不同手法,画各样女性。她以浓艳色彩和夸张手法画市井女性;在时尚杂志工作时,她画街头潮流中的女性,名为“海鲜”;“灰色”是生理、心理有疾病的女性;她画知识女性系列,大刷子,黑白两色,不描细节,却有丰富的灰,朴素而微妙。

2010年,同是艺术家的先生李消非去浦东、湖南等地拍摄女工。郭庆玲有时同去,东看西看。流水线上女工坐成一排。回来之后翻看消非的素材,郭庆玲对影像中的人物陌生又好奇。生于1970年代的郭庆玲,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没有记忆,她的成长经历,是当代中国阶层迅速分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艺术家、知识女性,她清楚自己和这些女工分处不同世界。车间里脏乱差,空气中都是颗粒粉尘。她总不敢打扰她们,即使她们闲时围坐讲笑话,织毛衣。但是她喜欢这些劳动的身影,专注有力。最终她完成一个系列,叫做《背景》,女工们低头忙碌,身形因久坐而敦实。

之所以画背影,郭庆玲说,就是在表达这种陌生与不敢惊扰。接下来,似乎已做好心理铺垫,她往前一步,开始画正面肖像,她想画劳动中的女工被打扰的那一瞬。她反复凝视影像中的人物,然后夸张、变形。在上海莫干山路郭庆玲的工作室,我看到一副未完成的作品,一位方脸盘女性,一绺过粗的头发垂在颧骨边,嘴唇微张,愣住了一样,但又充满善意。这灵光一现的回视令我震惊,她可以不是女工,也许是路口卖煎饼的大姐,也许是公司保洁的阿姨。她的面孔上,总结了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情感力量。

郭庆玲曾在大学教书,也曾在时尚杂志做设计,最终她受不了人际关系而次第离开。组织化的生活,要求与他人合作,消磨个性,服务于更大的目的。消磨多少,或有不同,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一切都妨碍了最高使命——完成自我。郭庆玲离开组织,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八点半开车去画室,到四点离开,她都在架上涂抹,苦思冥想。架上绘画到今天,近乎穷尽了一切可能,如何使自己的风格更鲜明,并非易事。

去画室的路上,郭庆玲想,我现在要去的,真是一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地方。像一个科学家的实验室,她很少和人交流,用颜料和画布反复实验。在画室的入口处,是她画的大提琴手杜普蕾,拉满琴弓,耸肩闭目。郭庆玲觉得这像她,在创作中进入了迷醉状态。

有时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出门与人交谈,维持与世界的联系,但是日常生活仍然粗糙生硬。几天前,她去接儿子时,被一辆停在路当中的车挡住出口。她对司机说,你们不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吗?惹来一顿街骂。她结舌,说不出话来,按了一阵喇叭。她说,我知道我不对,我不该按喇叭,但是我真的没有办法。

孤独赋予她自由,却也让世界更剧烈而时常地晃动。在应对现实——包括交出房租、维持创作生活——的努力中,郭庆玲找到了自己和女工的共通之处。消非和她发现,女工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保障,很稳定。这六个字,就包含了她们对生活的梦想。

 

 

2014背景系列-03- 150x180cm

 

 

2014背景系列-04- 150x180cm

 

 

2015背景系列-07- 100x125cm

 

 

2015背景系列-11- 100x125cm

 

 

2015背景系列-12- 100x125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庆玲出生于中国湖南,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以《有保障,很稳定》为题的展览将于5月30日在上海开幕,郭庆玲的《背景》系列参与了这次展览。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郭玉洁
郭玉洁
已发布47篇优质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