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潮汕的神仙们

曾戈 · 05/10

来源:界面新闻

 

一提起潮汕人,就知道他们喜欢拜神。

有人认为潮汕人非常迷信和传统,其实这是不了解潮汕。相比西方人信的上帝耶稣,潮汕人信的则是神明。西方人要去教堂,潮汕人要抬着“老爷”出来巡游。众多神明应有尽有。潮汕人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潮汕人生活的顺遂。

过年期间,潮汕地区民俗活动遍布每个城区和村镇。潮汕最有名的就是“拜老爷”、“营老爷”,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这里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

在潮汕,任何民间节日都与祭祀有关。不同节日,祭祀的对象和形式也不同。在潮汕人眼里,祭祀对象只分祖先和“老爷”——“老爷”就是一切神的统称。

今年过年回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走访拍摄了汕头市以及附近乡镇的部分民俗活动。有的地方位置偏远,有的吉日时辰是在通宵半夜。但潮汕本土文化的这种多样性、内聚力,一直吸引着我。 

 

走街串巷时,我被这对优美的书法门神吸引。笔法浑厚有劲,与古朴的木门相得映彰。郁垒神荼是中国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一个叫神荼(古音:“shēn shū”),一个叫郁垒(古音:“yù lǜ ”)。但在这里,并没有任何门神画像,而是一副书法对联。(正月十九,澄海冠山)

 

游神的大队伍所到之处,都有鞭炮锣鼓相迎,震耳欲聋的声音在狭窄的道路里回响。每当你不知道队伍巡游到哪里的时候,不需要问人,只用跟着铺满一地的炮竹碎就可以寻觅到队伍。(汕头澄海区,上岱美村)

 

正月初六,汕头澄海区前沟乡举行游神,一名西乐乐队成员正在演奏。在游神队伍里,由年轻力壮男青年抬着的“老爷”像走在中间,有时也会请来乐队、英歌舞队、布马队,助兴“恭迎圣驾”。

 

“营老爷”时,游神队伍中走在前列的还有担着花篮的女孩。她们都是村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由未成年少女担花篮,已是一种风俗,也代表着整个村的形象。游神时,她们经常从早上跟着队伍走到中午或者下午,许多母亲担心孩子体力吃不消,所以也一直陪同走完全程,同时忙着擦汗递水。(正月初六,汕头隆都)

 

一名参加游神队伍的女孩,她所在的小学由老师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仪仗队,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正月十一,潮州阁洲二村)

 

鞭炮阵仗刚打完,一名扮演“牧童”的青年站在鞭炮碎边。牧童表演时,牧童多方戏耍舞鸡:由牧童手持大笛子唤出舞鸡(由人扮演),舞鸡随音乐锣鼓翩翩起舞,先后表现“悠游沐浴”、“翩然戏水”、“专注觅食”、“安恬舔虱”。(正月初七,汕头澄海区,上岱美村)

 

农历正月初八的凌晨三点到清晨,汕头月浦镇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赛大猪”民俗活动。

“赛大猪”风俗始于明代。相传明代潮汕地区常发生鼠疫,为了挡灾,月浦镇村民便把大猪当做“祭品”,祈求消除厄运,以保平安。按村里习俗,年满24岁的男青年就是“丁头”,那么他必须参加本年的“出花园”仪式(月浦镇的成人礼)。主要仪式内容即“出丁头,摆大猪”。哪户人家有了“丁头”,就要出一头大猪参加祭祀。“丁头”无论身在何方,这一年都应回家参加仪式,通过比赛,纪念自己的成年。

正月初八的凌晨半夜,村民就会把自己家的大猪抬出来,一起放在广场上比拼大小、装扮,看谁家饲养得最大,看谁把猪打扮得最漂亮。大猪被打扮得喜气十足,嘴含橘子插满头饰,背上驮上一只羊。(汕头月浦)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剧”。在潮汕游神赛会中,为了让“老爷”欣赏地方文艺,也为了助阵节日的气氛,当地人常在祠堂对面的空地搭建舞台,邀请潮剧戏班子现场演出。(汕头月浦)

 

在潮汕人眼中,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元宵游灯,是人、灯以及神三位一体的游动。人们会提着灯笼过街穿巷。

每逢正月十六晚,磷溪镇溪口乡却有一种独特习俗“穿蔗巷”:人提着灯站立不动,而只有神和抬神的人在游动。

溪口盛产甘蔗,祖辈习惯用甘蔗挂灯笼,希望生活像吃甘蔗一样越吃越甜蜜,也取甘蔗“节节高”的寓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无论老幼妇孺,沐浴更衣,吃过晚饭后先上祠堂祭过祖先,拿出早已精挑细选的一枝枝乌黑亮丽带着叶子和根的“乌腊蔗”,上面挂着自家宗族姓氏的小灯笼,点亮了蜡烛,不约而同聚集在“七圣夫人”妈祖出游必经之路。于是,在村巷两旁,便会形成一条绵延不绝长长的“蔗巷”,近千村民组成的游行队伍“穿蔗而过”。

 

乔林乡的烟花火龙闻名已久。相传明朝末年,盗寇蜂起,屡犯附城村寨。古乔(即今乔林)人英勇抵抗,多次击败匪寇的围攻。有一年,村民制作龙灯,以民间舞蹈艺术的形式庆祝击退匪寇的胜利,后逐渐衍化为过年贺岁民俗活动,表达乡民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乔林每个村一次烧龙时为2龙,8鲤鱼,2凤,8棵烟花树,同时现场还布置了巨大的烟花瀑布,烧龙时,全场鞭炮齐鸣,烟火齐放,震耳欲聋之下,舞龙队员赤膊擎着火龙奔跑如飞。当晚,整片乔林同时沉浸在一片火药硝烟里。(正月初十,揭阳乔林)

 

在江东镇的独树村,“走老爷”和“格老爷”是这里独特的过年民俗活动(正月十一、十二)。“走老爷”(潮汕人也称之为走庵),就是村民抬着老爷赛跑。 “格老爷”(潮汕语中阻碍、相争的意思),是营老爷活动中最激烈的部分。营老爷的队伍在村落间周游一圈后,将神像送归庙,中途要通过一个狭窄的大门口,此时要看哪一方抬轿的神跑得快。

所有抬老爷的轿子,并排在村广场上整装待发,在出发前先“辑老爷”(潮汕语,意为上下猛烈晃动神像轿子),以大红炮鞭炮声响为号令出发,在进入门口时同时抬着轿子转三圈,然后比赛谁能先跑回老爷宫。据说速度快者将会得到神的称赞。而此时不同轿子之间会挤兑,支持各方的观众路人也纷纷参与到这场角力。(正月十二,潮州独树村)

 

老人组的长辈由当地有威信的老人组成,在村级事务中发挥作用,而到了过年游神活动的时候,都会换上新的衣裳走在队伍的前列,接受众人的祝福与尊重。(正月十七,窑美村周厝)

 

“营老爷”时,游神队伍中走在前列的,除了标旗队,还有担着花篮的女孩。(正月十七,窑美村周厝)

 

鳌鱼舞,流传于汕头澄海等地,此刻它正趴在地上“歇息”。(正月十七,汕头冠山)

 

近处游神队伍中的渔船模型与远处港口的船只交相辉映。潮汕文化是“海”的文化,潮汕人天生就面对大海长大。(正月十八,汕头南澳)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作为距离汕头市区最近的海岛南澳岛,岛上居民游神时,甚至把渔船的模型也推了出来。(正月十八,汕头南澳)

 

在祠堂中安静停放着的游神轿子。祠堂早已被象征平安吉祥的竹叶所包裹装饰,而轿子全身不停地浇水湿润,四周装好了可供插香火的稻草,两根长硕又结实的圆木显得轿子十分魁梧。(正月廿二,汕头盐灶乡)

 

正月廿二日这天下午四时,游行准时开始。村民把神像捆在巨大的神轿上,16人抬着在村里游行,待队伍行至指定的空旷“老爷埕”区域时,众人吆喝着,共同猛冲狠撞,各方争相登轿,想把神像拖下来。抬神游行的壮汉则拼命护神,而想拖神的人频频出击,双方各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

单薄的神像在茫茫人浪中就像大海中一叶无助的扁舟,颠簸晃荡摇摇欲坠。现场则锣鼓声、喝彩声、鞭炮声此起彼落,十分老热(潮汕语“热闹”)。(正月廿二,汕头盐灶乡)

 

神像四周插满了香火,就像一个瞪大眼睛的刺猬。(正月廿二,汕头盐灶乡)

 

—— 完 ——

曾戈,汕头人,90后摄影师,2015年获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