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视剧越拍越多,但总体来说优秀的电视剧比例下降了,可是电视剧的收视率仍然不跌。
从艺术角度看,《花千骨》、《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青云志》、《幻城》等很多剧都算得上是烂片。拖沓的剧情、辣眼睛的演技、分分钟出戏的场景布置、闹心的镜头剪切,然而这些剧还是红了。
最近《锦绣未央》上映了,虽然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多都…不可说,但抱着侥幸心理,在朋友的怂恿下,笔者还是没能把持住,点开了它。
果然,呵呵!
电视剧里唯一觉得编剧用了脑的地方大概是女主角的身世了吧。原作中女主角是穿越重生成李未央,电视剧改编成了一国公主国破家亡,代替了真正的李未央成为李尚书府二小姐。此处改编可以解释得清为什么一个村儿里长大的女孩子气质大方优雅端庄姿色倾城,不仅识字而且会搞救灾策略,甚好。其它就不可说了。
被追杀被诬陷被嫁祸…编剧为了让女主黑化做足了铺垫。然而这些铺垫真是太刻意了,显得大夫人和李长乐是智障,反派也是人好么;真假李未央、剽窃计策、坠崖受伤坦情意、妈妈和老婆哪个重要等等该出现的狗血剧情也都陆续登场了。
细节方面相当不符合逻辑,比如女主直接抱上了十几年没见过面的父亲,毫不认生地闲话家常;头一次回到尚书府却一直被老夫人照顾,甚至在被人诬陷煞气缠身的时候能让老夫人心甘情愿折寿十年去救她,这是何等的深情厚意过分了啊。还有各种女扮男装只有观众认得出来的老梗真的也无力吐槽。
但是它红不是没有道理的,笔者分析了一下,身边大约四类人在看这部剧。
一、原著党
每天都抱着手机骂导演,但还是一集不落追下去的人挺多。和《花千骨》一样,为什么剧组要一掷千金花大价钱买下小说版权,然后再改的面目全非?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说:“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这些剧组买的就是一个热门IP,买的是群众的“目光聚集之处”。不管拍得好不好,不管有多少人褒它贬它,基础收视率有了,剧组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女屌丝
从本质上讲,这类狗血剧和A片没啥区别。不过一个给女屌丝看,一个给男屌丝看。总归都是屌丝。A片给男观众带来“屌丝也能睡到美女”的快感;而《锦绣未央》圆满了女屌丝黑化,然后逆袭,杀死讨厌的人的幻想。女屌丝们看电视剧其实是找代入感。现实中的她们渴望倾城的容颜和优越的生活;报复心强却没什么能力或勇气反击;探究闺蜜的真实心思;希望遇到个高富帅能珍惜自己。这些隐藏的渴望和人性在《锦绣》中都得以实现。
三、粉丝
微博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转发诸如唐嫣要从傻白甜转型(虽然唐嫣演技确实进步了,但我还是经常出戏(ノ_<)),眼神杀,唐罗cp等消息。知名明星出演加上炒作,当然能上天了。
四、被剩下的人
比如大家都在聊这部剧,倘若我不看便无法融入圈子;优秀的老师想摸清学生的心思,势必会找学生们都在追的剧,窥探一下他们的心理和潮流走向。这是建立在它已经非常火的基础上的。
就这样,一部并不美好的剧被捧上了天。
我知道,一部剧走红的背后是一场导演与观众的博弈,顺应人性,紧抓观众的心理需求才有可能胜出。
虽然观众的G点就那么几个,轻轻一戳就有一大批人被吸引来,但经典的恒久远的作品从来就不是这些恶俗的速成品。金钱固然美好,但是影视拍摄是一门艺术,不要忘了艺术的初衷是什么。希望导演们不要再把观众当傻瓜了。拍不出好片子来就回学校多读几年书,好饭不怕晚,我们大家都等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