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锁定高频用户 网红激活电商潜能

APASS会员被阿里定义为中国互联网的高端消费人群,要“万里挑一”。他们是如何被“锁定”的?

大数据产业发展至今,最大痛点,就是数据源之间难以建立彼此融通的机制。BAT之外的互联网公司往往只专注于一个垂直领域,但垂直领域的公司往往只有“小数据”,而真正意义的跨界大数据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或者充分说明用户的行为。然而,没有共识,难以共赢,互联网公司数据之间天然的隔离性,使数据价值的共享成为一件困难的事。

“只有数据才能打破互联网的信息孤岛,而前提是要有人先打破数据的孤岛。”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总经理黄磊认为,这正是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的使命,也是其搭建数据开放平台的愿景所在。一份联合15家互联网数据源的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将在CBNData主办的“万有引力第一财经数据盛典”发布,这被认为是国内最大规模的跨行业、跨公司、跨数据结构、跨数据产权的研究分析尝试。报告将通过不同纬度数据的交叉分析,绘制出一幅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全景图,探寻数据价值的大共享与大共赢,打破数据源价值共享之间的藩篱。

大数据的运用已经走进了商家。今年9月初,阿里巴巴带领10位APASS(Alibaba Passport,阿里巴巴黑卡俱乐部)会员开展为期九天的意大利之旅。他们参观了一家玛莎拉蒂工厂,La Perla的旗舰内衣店和梅佐考罗那酒庄(Mezzacorona)运营的葡萄园。这场旅行有一部分在天猫App和优酷上直播。阿里巴巴称,葡萄园之行吸引了40万次浏览量,并且推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

APASS会员被阿里定义为中国互联网的高端消费人群,要“万里挑一”。他们是如何被“锁定”的?

阿里巴巴花了几个月时间,设置了多重指标,根据不同的权重,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复杂算法,才确认了APASS成员。淘宝数据显示,APASS会员30%的购物行为是海淘,数据比天猫淘宝馆的消费比例还高,并且在2014年天猫国际上线前就已经开始频繁通过支付宝海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马歇尔·梅耶表示,APASS是“一种非常聪明的促销方式,是一个很棒的宣传噱头”。

今年,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份《互联网高端消费橙皮书》(下称橙皮书),对APASS会员做了画像。APASS会员由资深淘宝达人、新中产潮妈、商务精英、创一代四类人群组成,消费金额是互联网消费额中位数的5.5倍以上。《橙皮书》分析认为,到2020年,网络渠道将在零售领域占主导地位,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超过2014年澳大利亚全年GDP。这将为中国贡献约0.9万亿美元,占比42%的消费增量。其中高达90%的增量将来自于移动端市场。

麦肯锡《世界城市:全球消费视野》报告曾指出,2030年中国劳动人口(15~59岁)消费额,将占到全球消费总额的12%。人均消费额将由当前的4800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700美元。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消费者对“第一必需品”消费年增长率将为6%-7%,到2030年预计可达家庭支出的37%。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比找到高频消费者更重要的事情。高频消费者通过天猫App和优酷等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消费心得、购物经验分享给社会公众,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新的消费潮流、消费热点,有可能因为分享的行为,瞬间成为“爆款”。

事实上,这种针对“特殊”人群的会员服务体系并非阿里巴巴独有,亚马逊也在中国推出了Prime会员服务,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包裹递送速度的要求。

根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CIRP的统计显示,Prime会员在亚马逊网站上的平均花销大于非会员的两倍——会员平均每年消费1200美元,非会员仅500美元。会员服务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加消费。根据BI Intelligence的数据,2015年Prime会员给亚马逊平台贡献了58%的GMV。

“APASS会员热爱分享。”阿里巴巴客户体验和创新主管汪海说,“在我们的APASS会员地带,每天都有大量会员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故事,如购物小贴士,炫耀一下他们购物单等等。许多APASS会员都是认证博客主。”

让客户持续消费正变得越来越关键。“止步不前是不行的,因为竞争对手正紧追不舍。”投资咨询公司博达克中国(BDA China)创始人邓肯·克拉克表示,“花点时间照顾挥金如土的购物者非常值得。”

阿里巴巴表示,APASS会员数量将在明年实现翻番。这是一个大胆的目标,但考虑到远离实体店的富有消费者爆发性增长,该目标或许能够实现。虽然电商目前仅占私人消费的15%,但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未来五年该数字将达到24%。

普华永道思特略合伙人徐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增长驱动力正发生变化。过去的快速增长由新进网购人群驱动,来自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网购。而近期,网购人群的渗透率正逐渐成熟,电商的主要增长来源则成了钱包份额,即消费者在线上的消费比重提升。电商增长将更多由品类扩张等因素所驱动。”

特别是在电商新增用户边际效应递减的背景下,挖掘存量用户,让存量用户掏更多的钱花在电商上,或者进入其他领域的消费,是电商的未来之路。网红促销,也成为了一种分享和示范消费,激发了消费的潜在可能。

根据CBNData发布的《2016 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 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营销收入以及生态其他环节收入),预估接近 580 亿元人民币,将超过 2015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也相当于国内最大连锁百货百联集团 2015 年全年销售额。

这届“双11”结合大数据分析,新增了内容导向营销:通过后台大数据,监测出热门产品,从11月 1日到11日每天安排直播,筛选优质达人对产品进行预热宣传。这些达人,包括KOL、媒体、自媒体等接入到阿里系统内的内容合作伙伴。

这些达人接入阿里系统后,可以直接从卖家处获得订单,并为产品撰写文案或进行直播,从中赚取佣金。这些内容,最后构成了“淘宝头条”、“淘宝直播”这些栏目里的信息。为了鼓励大家多接单,阿里在几个月前举办了一场 500 多名达人参与的“双 11”达人动员大会。

几个月前,一条关于YSL星辰口红的软文在朋友圈中传播,再一次展现了内容营销强大传播速度。对于网红、达人等内容制造者而言,如何持续生产有趣、带动大流量的内容,是每日的工作之重。

“最初女装市场有很多不同玩法,这些玩法在整个生态起伏势头不一样,网红在所有玩法表现中最优秀。”施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内容和商品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元素。“传统品牌不输出内容,但是对于网红而言,她们每天输出有价值的内容。”缇苏电商创始人施杰说道。

对于网红电商来说,衣服、护肤品、箱包等就是最好的“吸粉”内容,而本身的衣着品味、个性定位就是卖点。在淘宝上,不乏张大奕、雪梨等粉丝上百甚至上千万的电商博主。

一方面,这些博主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维护所定位形象,用互动等方式来吸引维持粉丝数量;另一方面,淘宝等电商平台是这些粉丝数量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出口。网红每次上新往往能从社交平台带来更多新鲜流量,最终在淘宝中转化为成交量。

达晨创投消费行业投资负责人高洪庆告诉记者,自带超级IP的网红,必须具有自带流量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具有不断产生足够引发热点内容的能力。

事实上,网络红人、达人等内容制造者在努力将消费价值体现最大化。张勇曾经将“网红经济”称为“新的经济现象”,依靠个体影响聚集粉丝,产生商业机会。

数据互通互联是否还能够创造更多可能的商业价值?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