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沁(脉策数据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2023年6月,中国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上升至21.3%,达到了统计局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数值。
对国内大部分读者来说,青年失业率,是一个近年来才出现的统计口径。
在短短的五年之前,当人们谈论失业率时,说的还都是“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反映的是在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总数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关系并不大。
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开始系统进行劳动力月度抽样,之后开始发布“调查失业率”。利用入户的方式,每个月统计人员都对约34万户家庭进行月度劳动力调查,直接汇总结果算出各项失业率,这也是我国在失业的计算口径上首次与国际接轨。
从2018年1月到现在,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波动如下图所示:一般稳定在5%左右,在2020年的2月达到了6.2%,在2022年4月达到6.1%,这两个月份正是疫情影响范围最大的时期。
从上图能看到,从2022年4月之后,中国的调查失业率趋势总体波动向下的,目前连续3个月维持在5.1%,达到了近一年半以来的低点。
青年失业率则呈现另一种特征,从下图可以看到,中国的16-24岁人口失业率(下文统称“青年失业率”)在2018年劳动力月度调查刚刚开始时就达到11%,并在随后几年波动上升,在2023年6月达到了21.3%的最高水平。
全国总体的调查失业率在近一年来稳中有降,但青年失业率却不断攀升,两者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数据错误,甚至是数据造假;有人认为是短期宏观因素冲击,也有人认为存在更长期的结构问题。
无论哪种说法,我们都需要对这个指标进行更细致地分析。
国际比较:多高的青年失业率才算“很高”
虽然青年失业率在我国还算一个新指标,但却早已出现在各类“国外水深火热”的新闻中了。从百度搜索2013年到2017年的新闻,可以看到这样一系列结果,分析各国的青年失业率为何如此之高。
而在这些新闻中可以看到,韩国青年失业率虽然创新高,但也只有10.7%左右,而澳大利亚的青年失业率一度达到过27.1%;部分欧盟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则非常之高,希腊和西班牙甚至达到过50%以上。可见这个指标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从1980年到2022年间各国每年的青年失业率:
从上图不难发现,在许多经济增长并不慢的国家或地区,青年失业率也常常会突破10%、甚至20%。在南非、希腊、西班牙等地区,青年失业率长期位居30%以上。
在上图的43个国家,从1980年到2022年的43个年度,一共记录了1454次年度青年失业率数据,其中1104次达到10%以上,占所有数据点的75.9%;有449次达到20%以上,占所有数据点的30.9%。
考虑到青年失业率与学生是否在校紧密关联,因此有较强的周期性,月度数据会包括更多信息。下图21个有青年失业率月度数据的国家,在过去的40年一共记录有8600次数据,达到10%以上的次数有6595次,占所有数据点的76.7%;达到20%以上的有2674次,占所有数据点的31.1%。
下图记录了每一个有月度数据的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最大值。中国青年失业率的历史最高点为21.3%,从低到高位于第七位,有14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最大值高于中国。
从国际比较来看,青年失业率达到10%以上可以说是稀松平常,达到20%以上也绝非罕见。中国的数值虽然近来上升较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处在较低的三分之一区间。因此,看到青年失业率的数值较高,而担心宏观经济“崩盘”,这种心态大可不必。
但这是否意味着面对当前上升的青年失业率,什么都不用做呢?并不是。
可以看到,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青年失业率都经历过40%以上的高值,虽然在之后也逐渐回落,但很难再度下降到20%以下。因此,我们仍需要警醒,防止短期经济波动的冲击变成长期的问题,对于青年失业率问题,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究其原因。
青年失业率上升:受伤的是谁?
看完上面的图,一定会有很多读者会说:“21.3%这个数字一定有水分!我看身边情况绝不止20%!”
在各种网络平台,我们确实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文字或图片,向公众述说着这样一个情况:每一届应届本科毕业生都在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总体失业率却呈现稳中有降,这种认知上的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失业率数据,对不同的失业群体进行分拆。
先看年龄,上图呈现了16-24岁人口失业率和25-59岁失业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在青年失业率屡创新高时,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在2023年6月仅为4.1%,达到了该口径出现以来的最低值。
再看学历,上表呈现了四类学历人口从2023年2月到6月的失业率变化。不难发现,初中以下学历、高中学历的失业率,在近几个月出现了明显下降。大专学历的失业率也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唯一保持失业率上升趋势的,正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
很遗憾,我们并不能获取青年人口中分学历失业率的具体情况。但综合上述两张图的特征,不难做出这样一种推断:总体失业率的下降,和青年失业率的上升,两者同时存在可能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宏观经济波动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经济波动中,似乎在就业市场上主要受伤的都是高学历的青年人。
为了进一步支持上面这个推断,我们试图从招聘数据中找到答案。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数据团拥有从2015年到现在绝大部分招聘网站的招聘广告数据。每一条招聘广告,常常会包含经验要求和学历要求。
在2023年7月的招聘广告中,排除教育、经验没有明确需求的招聘,我们使用的招聘数据一共包含大约500万个岗位的招聘,他们的教育-经验要求分布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招聘数量最多的教育-经验组合,是1-3年经验的大专学历劳动者,其次是有3-5年经验的本科学历劳动者,以及1-3年经验的本科学历劳动者,和3-5年经验的大专学历劳动者。合并起来看,对经验在1-5年的大专或本科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占据了所有招聘岗位的66%左右。
那么16-24岁的高学历青年人口,在上述的表格中处在什么位置呢?我们用红框突出了这样的人群,包括没有经验或者是仅有1年以下经验的本科或硕士学历的劳动者。这部分岗位,占全社会当月总招聘的3.96%,不到4%。
接近4%的比例,是高还是低?我们需要从历史数据中观察,寻找参照。下表列出了2021年7月时的情况:
可以看到,2021年7月时,红色方框内的招聘,占总招聘的5.6%。对年轻高学历人口的招聘占所有招聘的比例,从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减少了29%。
当我们将数据进一步向前推至2018年7月时,下表出现了更明显的变化。
在2018年7月,方框内的比例高达8.2%。对年轻高学历人口的招聘占所有招聘的比例,从2018年7月到2021年7月减少了32%。
从占总招聘的8.2%,下降到不到总招聘的4%,对年轻、高学历但是没有经验的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下降。那么,对哪些人群的需求增加了?
年轻、高学历,但有经验的人口。
学历需求为大专的招聘,在总招聘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39.22%下降至2023年的38.47%,看似只减少了0.75%,没有多大变化。
但在经验结构上,无需经验或者只需要1年以下经验的比例却减少了4.96%,要求3-5年经验或者5-7年经验的招聘占比却逆势上升了4.66%。
学历需求为本科的招聘,在总招聘中的比例从2018年的35.5%上升至2023年的50.79%,有15.29%的上升,但是无需经验或者只需要1年以下经验的招聘比例却逆势下降了4.62%,只有需要经验的岗位的比例在快速上升。
下图列出了学历需求为本科的岗位中,各类不同经验需求的岗位比例。可以看到,越是需要经验更多的岗位,需求比例也上升越快。没有经验的岗位需求下降了72%,十年以上经验的岗位需求上升了211%。
从2018年到2023年,所有岗位的平均经验需求,从2.42年上升至3.41年,几乎上升了整整一年。给学历很高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留下的位置,越来越少了。
到这里,我们发现了总体失业率和青年失业率背离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原因:市场仍然需要劳动力,对高学历劳动力的需求也还在增加,但越来越看重工作经验,对没有经验的高学历青年劳动力需求反而在下降。
结构性问题:学历信号的减弱
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加勒比各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曾经历过20%以上的青年失业率,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各国普遍都得出了下面这个结论——解决青年失业,关键在于如何让年轻人获得第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获取经验。
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找到第一份工作,那么他之后的失业率就会骤降;但若是这个年轻人迟迟无法找到第一份工作,只能通过非正式就业(零工、兼职)来维持生计,就会无法积累正式工作的经验,同时出现学历的贬值,无法与更年轻的人竞争,从而距离正规劳动力市场越来越远。
这种现象,被加勒比各国的学者们解释为“无经验的陷阱”,即一旦你无法获得经验,就会越来越缺少找到工作而必备的工作经验。
聪明的读者想必已经发现,这里有一个悖论:“社会新鲜人”们想要更好就业,第一份可以积累经验的稳定工作是关键。可是企业又越来越不需要没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所以,让年轻人“放平心态放低身价”之类的谆谆教诲,对青年失业率问题的缓解并没什么价值。
我们要研究的是一个动态,“无经验的陷阱”始终是存在的,但为什么这个陷阱正在变大?
这些年来,企业为什么越来越倾向于有经验的劳动力,为无经验的高学历年轻人留下的位置却越来越少?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项回归,用每一份工作的教育需求和经验需求,去解释这份工作的工资,回归式如下:
我们使用从2015年到2023年每一年的招聘数据进行以上回归,记录每一年的两个系数,即教育和经验的回报率。分别表示每多受到一年教育/多获得一年工作经验时,工资能够增长的幅度,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5年到2023年,教育的回报率始终在下降。在2015年时,招聘广告的教育需求每增加一年,该职位提供的工资上升超过8%。到2018-2021年,每增加一年教育需求,工资上升的幅度下降到5%。这个上升的速度到2022、2023年再进一步下降至2%-3%。
与此同时,经验的回报率却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时,招聘广告每要求多一年工作经验,会提供5%左右的工资上升。这个数字在2019年后上升至8%到9%左右。
如果将招聘广告提供的工资理解为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均衡价格,图上的两条线代表的正是教育和经验分别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起到的作用。
教育回报率下降,开始低于经验的回报率,说明企业与其选择一名学历很高但是没有经验的劳动者,宁愿选择学历相对低一些,但是经验更丰富的劳动者。
一句话——企业不再依赖学历选择人才了。
这种现象,可以将其称之为“学历信号的消失”。
高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起到两种作用,一种是培训作用,使得你的劳动技能更高,工作能力更强,干活儿干得更麻利,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入;另一种是信号作用,企业在不清楚求职者真实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教育水平(学历or文凭)去筛选求职者,毕竟能从千军万马中考上更好学校,获得更高的学历的人,大概率都不简单。
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和高校扩招,学历的信号作用正在减弱。下图我们画出了从2003年到2022年的高考录取率,每一个点代表的是当年的高考录取人数除以18年前的出生人数,比如图中的最高点2021年,代表的就是2021年的高考招生人数997万,除以2003年的出生人口数1373万(按照2020年人口普查的分年龄人口回溯),等于72.6%。
2003年出生的人口,有72.6%将能够获得高等教育,而这个比例在十多年前还不足20%——1985年出生,2003年高考的人们,当年的高等教育录取率只有19.5%。
原本希望通过学历来判断应聘者能力的企业,会发现他们的办法越来越不灵了,之前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能力前20%的指标,目前只能说明这个人是否属于前70%。
所有能力迥异的劳动者完全混杂在了一起,企业要从中找到一个高能力的人才,也就只能通过其他指标——包括高于岗位要求的学历、更名牌的学校等等,又或者更加简单直接一些,看是否有工作经验。
在这个充满摩擦的劳动力市场上,每个劳动者能够发送的信号是有限的,而企业能够接受到的信号也是有限的。如果劳动者发送的信号不够强,无法让企业辨别出来,那么他就必须提高自己发送信号的能量,直到被听到为止。
要么是延迟走出教育体系的时间,在本科毕业后为自己武装上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然后只是为了找一份本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工作。
要么是早早地在大学一年级暑假就进入实习,以此来积累经验,让自己能够在毕业时从占本届人口70%的高等教育毕业生群体中脱颖而出。
对于前一种选择,考研热潮正是其体现,与之相伴的是一些传统认知中并不需要研究生的职位,出现了名校研究生扎堆申请的情况。而对于后一种选择,不少企业也发现,一些以往没有人想要做的枯燥工作,现在竟然成了实习同学眼中的香饽饽。
上面这两种情况,在当下的媒体中,常常会简单以“卷”来形容。可我们必须理解背后的无奈:
当学历逐渐失去了信号作用的时候,年轻的高学历劳动者,如果不“卷”,便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失去他们的位置——这批人中的大多数当然最终还是能够找到工作的,但是正在被抛下的人们不断增加,这正是青年失业率逐年增高所反映的现实。
结语:最好的应对时机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青年失业率快速上升,但总失业率却稳中有降。结合招聘数据可以发现,受伤的主要是这样一群人——高学历、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人。与其将青年失业率的高企归因为单纯的短期宏观经济波动,我们更关注背后的“学历信号减弱”问题。
在长期人口变化和教育供给增加的共同作用下,高等教育在人口中的覆盖率快速扩张,学历的信号作用在近年来逐渐消失,使得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下降。
一方面是高学历没经验的青年人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人想要增强自己的发送的信号,选择了“卷”,卷考研、卷证书、卷实习。而企业则仍然无法从刚毕业的青年人这里接收到足够区分能力的信号,因此选择了更保守的招聘策略,他们放弃了学历信号,优先考察工作经验。
在双方的博弈下,“无经验的陷阱”被扩大了,没有卷出头的年轻人们,越来越可能落入其中,难以脱身。
要应对青年失业率快速提高的现象,短期内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答案。因为相比于短期经济波动,青年失业的问题更可能来自长期和结构性的各类因素,最好的应对时机或许是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
往者不可追,那么我们必须在当下做出足够的对策,来应对今年已经积累下来,明年规模可能更大的青年失业人群。例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与企业的匹配率;或是对雇佣校招年轻人的企业进行各类税负减免甚至补贴等等。
一旦被市场抛下这批高学历青年劳动者在进入社会的头几年总是无法找到正式工作,那么未来回到正式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将进一步降低,经验的回报被在正式就业市场找到工作的幸运儿们不断拉高,学历的信号作用则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降低,“光有教育没用,得有经验才能有生产力”将成为不断自我实现自我增强的论断,“无经验的陷阱”会进一步扩大。
从前文的图中可以看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加勒比诸国,青年失业率一度高企后,就再难回到较低的水平。短期的问题不能妥善应对,就将转化为长期的顽症,成为刺激经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未来,比起短期的经济波动,更需要我们重视与规避。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原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城市数据团”。界面新闻获授权刊发。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