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称促消费不是“掏空钱包”,接下来将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包括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3年1月26日,北京,王府井APM商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周一发布20条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涉及汽车、住房、文旅等领域消费。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恰恰相反,政策的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他还表示,接下来将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就业和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李春临说。

20条措施的头两条都和汽车消费有关,包含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李春临表示,针对汽车消费细分市场,发改委将研究优化更多大众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汽车消费还是其他消费品消费,首先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需求变化,创造新需求,供给侧不改革,拿出来的产品不适销对路,老百姓是不买单的。”他说。

除了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也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具体措施包括丰富文旅消费和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

针对疫后出现较强劲复苏的文旅消费,文化和旅游部表示,下一步将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国内旅游品质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保障。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当天的吹风会上表示,将启动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工作,使这些成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此外,文旅部将指导各地开展24小时生活圈和新型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近段时间来,政策端频繁释放提振消费的信号。比如,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7月21日连续发布两份文件,聚焦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

“从消费的微观实现过程来看,往往需要多个环节共同构成,至少包括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对象和消费场景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针对消费对象和消费场景均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但现阶段实现恢复和扩大消费,还需要对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进行针对性提升。”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对界面新闻表示。

7月18日,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必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发改委将持续做好稳就业促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将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推进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和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