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津差距进一步缩小,“北方第二城” 青岛指日可待

天津青岛间的差距再度缩小——2021年上半年,差距为770.04亿元;2022年上半年,差距缩小至550.23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两者的差距仅334.12亿元。

日前,青岛和天津相继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天津GDP为7842.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54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78.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5083.75亿元,同比增长5.7%。

2023年上半年,青岛GDP为7508.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5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58.61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817.54亿元,增长6.7%。

这也意味着,天津青岛间的差距再度缩小——2021年上半年,差距为770.04亿元;2022年上半年,差距缩小至550.23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两者的差距仅334.12亿元。

这一数据让青岛坐稳了“北方第三城”的位置的同时,与“北方第二城”天津的经济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青岛成为“北方第二城”指日可待。

争夺“北方第二城”,经济总量与增速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而是要将经济总量与其他指标相结合,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真正体现影响力与辐射力。天津与青岛,过去十年发展速度,相比于南方城市都放缓了,特别是天津。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受欧美日韩等外围经济低迷拉低需求影响,几乎所有的海运城市发展都开始放缓,如宁波、大连、深圳、苏州、厦门等城市。青岛和天津表现得有点后知后觉。在上一轮追逐服务业的浪潮中,天津与青岛也脱实向虚过猛,作为工业起家的两座城市,工业是两座城市的基石,但过去一些年,两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路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天津、青岛、宁波之间的格局被打破。宁波在2017年顺利超越青岛,取代青岛在五大计划单列市第二城的席位,并在今年一季度,超越天津。

GDP排名下滑在于工业结构没有跟上时代,缺乏打头阵的新兴工业。青岛也是一样。这些年天津与青岛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均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两座城市均表示,要开启寻根之旅,重塑自身的工业,要让制造业占比回升。同时,要大力布局新兴产业。而制造业回升与新兴产业布局,正是决定青岛能否超越天津,天津能否守擂成功的关键。

在新兴产业布局方面。天津方面,新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5.7%,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25.2%和36.9%。青岛方面,上半年的数据没有披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数据。2022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5%。

两座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上规模增加值中的占比相差不是很大,但考虑到天津的工业增加值高于青岛不少,显然天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规模要高于青岛。因此,从产业角度来看,青岛虽然上半年拉近了与天津之间的差距,但想要实现对天津的超越,压力依旧很大。

促进南北协调发展,天津与青岛大有可为,两城有责任也有能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天津、青岛等北方经济强市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重点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与结构调整方面下大功夫,加快培育北方经济新增长极,更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要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提高对投资和人口的吸引力,提高创新转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到投资不过“南宋版图”,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北方经济整体落后于南方,全国经济前十城市中,目前仅有北京一座城市。放眼未来,北方地区迫切需要更多强有力的支点来撬动,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促进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天津和青岛有责任也有能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来源:青岛资本圈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