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色:让日本技术更接上中国地气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上游代工领域,已有66年历史的东色正用“变与不变”来诠释着“宁静致远”的匠心含义。

在坚守企业原则的基础上拥抱变化,这样的东色在以后的任何时期都能被称为新工匠。

——东色田村敬治

作者:傻老师

“日本企业善于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的需求与顾虑,并以此为基准来进行生产”,采访从始至终,上海东色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村敬治都在强调这句话。

▍田村敬治

1

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东色,目前已拥有占地面积15000平米的工业园区,建筑面积达10600平米。在1999年成立时,东色还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直到2009年才变更为独资企业,并搬迁到新工厂。

东色集团的生产范围涵盖了功能性原料、粉体和液体彩妆、指甲油和护肤,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家与莹特丽、科丝美诗同场竞技的代工企业,66年前在日本成立时的名称是“东色颜料株式会社”。

目前,上海东色的生产线达到16条,月产能达到500万个。

▍东色生产车间

在田村敬治看来,日本市场护肤和彩妆各占比50%的局面,已经很难改变了。而中国市场中彩妆市场占比在30%左右,上升空间非常大。

“中国彩妆增长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慢,只是最近开始提速了。”对于今年彩妆的火爆,田村敬治如此认为,彩妆市场的增长会持续,且将来会有更多品牌和企业进入彩妆这一领域。

田村敬治认为持续火爆的将会是眼部与唇部的彩妆。“因为彩妆的本质是表现差异性和美,这两个部位是最为明显的。”

由于彩妆本身开发速度较慢,配方更替较快,品牌自身开发难度是比较大的。而彩妆代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也需要一些“绝活”来赢得更多客户。

“在生产和配方上,其实各家之间已经接近透明了。”田村敬治介绍,东色的服务也会体现在附加价值上,如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方案等。

2

“刚进中国的时候我们的研发意识还不强,认为直接把日本的东西搬过来就行了。”田村敬治表示,创立之初,东色还未认识到本土化的意义。

仅就“把日本的技术用在中国化妆品生产”这点上,品牌和消费者是有需求的。但两国文化、化妆习惯、消费者肤质等问题凸现出来后,即使保守如东色这样的企业,也必须做出改变。

▍东色研发室

“现在是国外品牌的都想进中国,不是中国消费者都想去国外买。”田村敬治认为,得益于电商的高速发展,国与国之间距离正在缩短,特别是中日都处在亚洲文化圈中。而跨国企业这一身份,让东色洞察到了文化差异与区域界限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还是会考虑用日本的技术及配方。当然原料方面除了用日本原料以外,也会接触其他更有技术含量的原料。”田村敬治表示,今后上海东色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在中国更接地气。

近年来,东色与中国彩妆品牌的合作不断深化。而东色来自日本的原料和技术也频频走上了前台。“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在幕后支持品牌发展。”田村敬治如此认为。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上游代工领域,已有66年历史的东色正用“变与不变”来诠释着“宁静致远”的匠心含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