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智能出行巴适得很

《报告》显示仅今年第三季度,成都地区的智能出行总人次达到1.3亿,成都也因此成为西部地区智能出行渗透率最高的城市。

成都以休闲娱乐之都闻名,自古被誉为 “天府之国”,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11月16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和滴滴媒体研究院在成都联合发布《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成都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滴滴出行平台全量数据,从出行角度解读成都的城市生活节奏、社区出行、区域发展及居民生活,为研究该地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报告》显示仅今年第三季度,成都地区的智能出行总人次达到1.3亿,成都也因此成为西部地区智能出行渗透率最高的城市。

全是滴滴死忠粉,不再需要等等等对于智能出行,成都人热情指数可是倍儿高。《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滴滴出行平台已经为成都地区850万用户提供过出行服务,即每10个成都人中就有6个使用过滴滴出行服务。

成都人的平日上班晚,下班疯,他们的平均上班时间为8:49,比北上广深的平均时间晚了16分钟,温江区出门时间最早,青羊区最晚,但是交通压力却依旧十分巨大。《报告》显示,目前成都市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智能出行量已经达到41.5万人次,这相当于138列地铁列车,或3715辆公共汽车,或11307辆出租车的载客量。目前,成都市的出租车每天服务量为117.7万人次,而智能出行平台每天服务141.6万人次出行,相当于为成都额外增加了1.2倍的运力。智能出行,正在积极助力成都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为何智能出行在成都火爆成这样?是因为它带来了好处简直多得数不清。在成都采用路边扬招的方式打车,平均等车时间为12.3分钟;而通过智能出行方式,这一时间被显著缩短至5.6分钟,相当于每天为成都市民节省了12.6万小时的等车时间。如果按照2015年度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来计算,智能出行相当于让成都人每天可以多挣348万元。目前,在成都选择智能出行的主力军是以80后和90后群体,两者占据了成都智能出行用户总量的75%,贡献的智能出行总次数占比更是接近90%。而从行业划分的标准来看,智能出行在服务业、互联网和通信、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中最受欢迎,三者累计用户数达37%。

真没想象那么堵,平稳出行倍儿爽成都堵车情况严重不?每天最堵的是哪些时段?成都最堵的路段在哪儿?答案是:真的还好,just so so。在过去半年内,成都市的日均车速整体趋于平稳,为26公里/小时。从工作日早晚高峰的拥堵延时指数来看,成都的数值为1.64,这一数字不仅低于一线城市的均值1.73,也低于二线城市的均值1.68。由此可见,在一二线城市中,成都的交通情况相对畅通。

那,成都哪些时段最畅通?哪些时段最拥堵?这一问题的答案手指头数数都知道:成都一天中最畅通的时段是早上5-6点;最拥堵时段是下午5-6点。其中,周五的晚高峰是所有晚高峰中最堵的。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一线城市“工作日拥堵,周末畅通”的情况不同,成都周末的交通情况较工作日并没有明显改善,部分时段甚至更加糟糕。

成都哪些路段最堵?拥堵路段前三甲都集中在南门,分别是“人民南路三段、四段”、“二环路南一段、南二段”和“三环路南四段、南五段”。

高新区潜力无限大,IT引领经济猛发展今年4月25日,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成都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共有各类企业60274家,其中上市企业26家(仅次于中关村),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80家,在孵科技型企业6730家,世界500强企业99家。

《报告》显示,成都的南区和西区的侧重点还是大不同的,西区以电子生产为主,旁边依附着大量大学高校,所以学生群体也不在少数,商业购买力较为强劲。南区以IT为主,白领居多,带动经济效果更为明显。这两者对比不难看出以整体购买力而言,南区还是明显高于西区的。南区的工作强度整体较大,下班回家南区有60%的人选择智能出行回家,西区只有39%。西区相对工作强度较小,更多的出行方式以公交地铁为主,比重达到13%,接近南区的一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