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怒撕王思聪,“潘金莲”排片躺枪吃瓜群众为何挺万达

这场矛盾原本是万达和华谊的宿怨,在冯小刚和王思聪微博“撕逼”的背后,网友的舆论倒向了王思聪一边。

作者:任娴颖

这两天的娱乐圈真是热闹无比。上刚被林丹抢下的头条,潘金莲又夺回来了。

11月18日中午11时55分,冯小刚发了一条“预告”微博,称“潘金莲”给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写了一封公开信。

12时30分,这封公开信如约而至,直指万达因前高管叶宁出走华谊而怀恨在心,在华谊出品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上蓄意打压,字里行间讽刺万达格局小、视野小、胸怀小,并愤愤道:“如您横扫千军如卷席,把奴家等同于小墙皮,那么请您除恶务尽,给俺零排片,让潘家金莲自生自灭去吧!”

下午13时55分,万达公子王思聪在微博上公开回应称:“咱就事论事,只准华谊挖我们有敬(竞)业协议在身的高管,不准我们有任何不悦?只准你们排片挤走别人,不允许我们对你片的不看好而降低排片?讲道理,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你这电影票房好,我们也一定会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你作为一个导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说话,岂不是更好?”

随后,冯小刚又发了一条微博回应,短短两个多小时,双方在这场好戏里就撕了一个半来回,吃瓜群众表示贵圈的效率也是极高。不过这场矛盾原本是万达和华谊的宿怨,在冯小刚和王思聪微博“撕逼”的背后,网友的舆论倒向了王思聪一边。

1万达前高管出走,华谊万达就此结怨?

冯小刚公开信里的“小墙皮”和王思聪口中跟万达有竞业协议的高管,指的就是前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现任华谊兄弟影业CEO的叶宁。

今年2月17日,万达院线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2月15日收到公司董事叶宁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2月29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任命叶宁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之职,并提名其为公司董事候选人。

叶宁2002年加入万达集团,2008年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2013年任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2014年任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王健林还点名表扬了叶宁。据万达内部人士称,王健林轻易不会在年会上表扬具体的业务部门,更不会轻易表扬个人。

而今年年初,叶宁“跳槽”华谊的消息迅速在业内刷爆,有媒体报道称得到知情人爆料,叶宁的出走激怒了万达,万达公司决定对叶宁、华谊及其出品的电影进行“封杀”,娱乐独角兽也从多个渠道得知,万达此前曾下发文件,规定万达院线对华谊影片只能在非黄金时间排片一场。但双方当时均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根据艺恩电影智库11月18日晚22时的数据,《潘金莲》当日排片量为77443场,占全国总场次的34%,而万达院线的排片率仅为10.8%,连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这次面对冯小刚的炮轰,万达依然没有正面回应“封杀”一事,王思聪的回应中,只将低排片归结为对电影“不看好”。

在冯小刚公开信的微博下,已经有近8万条评论,王思聪回应的微博下,则有超过12万条评论,尽管两方各自都有支持的声音,但与此前《摇滚藏獒》上映时传出万达封杀华谊排片的新闻,网友一边倒向华谊不同,这一次舆论大多站在了万达一边。

网友对“老炮儿”的不满,主要有几种声音:一是批公开信“阴阳怪气”,认为“要撕逼还是正面怼比较好”;二是认为华谊挖万达墙角在先,这是“一报还一报”;三是认为既然《我不是潘金莲》是好片,为什么要怕排不上场次;还有一种声音就是电影院是人家万达自己的,人家想放什么就放什么,谁也管不着。

另有一个说法是,华谊曾向广电诉求,要求给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留出排片空间,原定同日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因此推档到11月25日上映,《萨利机长》也推迟到12月9日上映。这也是王思聪回应中所说的“只准你们排片挤走别人”。网友也据此质疑,除万达外,其他院线都给了《潘金莲》40%左右的排片,《潘金莲》却还不满足。

撇开公开信是否“阴阳怪气”这个问题,其实冯导为《潘金莲》急眼,倒也很容易理解。从2013年上映的《私人订制》之后,三年来冯小刚亲手执导的电影也就是这部《潘金莲》,在开拍之前,冯导就曾在微博上表示过对这部电影的期许:“终于收获一个有激情和欲望执导的好剧本”,“想着就让人兴奋”。

从拿奖、定档国庆,再到经历改档、审查、保底等大小风波,《潘金莲》终于在11月如期上映。冯小刚甚至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感谢电影局愿意为《潘金莲》“扛雷”,可见他对这部影片的期许。但好不容易上映的《潘金莲》,却卷入华谊和万达的恩怨而在排片上“躺枪”,难怪冯小刚脾气不好。

2身陷1亿业绩承诺危机,冯小刚因此发飙?

除了对自己用心拍摄的作品“躺枪”的愤怒,冯小刚发飙的原因,恐怕还因为一份“对赌协议”。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冯小刚旗下公司东阳美拉70%的股权,同时双方签订协议,自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冯小刚需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度的业绩目标为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而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根据这份对赌协议,如果未能完成业绩目标,差额部分将由冯小刚个人补齐。而华谊兄弟2016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东阳美拉的净利润只有3535.6万元,还不到承诺的1亿元净利润的一半。冯小刚今年要不要给华谊补差额,就看《潘金莲》的票房了。

更何况,为《潘金莲》保底发行5亿的耀莱影视,其母公司是文投控股,而冯小刚等影视明星合伙成立的君联嘉睿手里握有文投控股的股份,这么一算,冯小刚也是耀莱影视的间接股东。

王中磊在微博上转发了王思聪对冯小刚公开信的回应,并配文:“思聪,就事论事,‘挖角’帽子不敢当,有时间你可以阅览一下万达影视的高管履历表,华谊旧部比例不小的,随便举两例:杜杨(原华谊兄弟电影营销老总),李雪(原华谊经纪公司联席总经理)!行业人员流动是职场正常的事情,不能只许一家挖‘小墙皮’!要是因此‘不悦’也该是我先‘不悦’!”

不过话说回来,都忍了大半年,这次华谊为什么不忍了?华谊兄弟2009年定下“去电影化”的战略,当时董事长王中军称其实自己并没有完全想好。而自从走上“去电影化”这条路,华谊就逐渐丧失了曾经的影视行业老大地位,原本最核心最优势的业务,如今大权旁落。

而华谊年初从万达挖来叶宁,就是为了重振电影业务,冯小刚在公开信中更是把此举定义为华谊“为挽救覆灭之命运”。不知华谊当时是否想到,万达对此事的芥蒂会如此之深,华谊大半年来“忍气吞声”,万达的气却一点没有要消的意思。

华谊从今年9月26日起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快两个月过去,目前仍处于停牌状态。就华谊兄弟目前的体量俩说,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此番收购的标的必是“大手笔”。而《我不是潘金莲》无疑是华谊今年推出的最重磅的电影作品,或许还将成为华谊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王牌。这个时候,作为行业大佬的万达院线在排片上打压《潘金莲》,对华谊的打击可想而知。

根据猫眼的数据,截至18日晚22时30分,《我不是潘金莲》的首日票房为6798.3万元,上座率为23.7%,成绩还是不错的。而万达给《潘金莲》后面几天的排片,也从今早冯导炮轰前的10%左右,略微上升到12%、13%左右。这是否是万达放出的和解信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不过就像王思聪所说,“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你这电影票房好,我们也一定会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虽说这大概只是王公子的一句托辞,但这话还是有道理的,市场经济,商业社会,哪有商人和钱过不去?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两家商业大公司,没有什么是不能商量的。

然而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两家大公司掐架,到底是“正常竞争”还是“任性妄为”?当“封杀”这个词可以肆意出没,观众的观影权利又何在?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