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2:3 人流量较大地区要达1:2

国家住建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显示,经统计72.6万人的如厕时间,在新发布标准中将女性和男性厕位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在第四个“世界厕所日”到来之际,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问题也引起了民众的关注。据住建部官网消息,为解决女性厕位紧张问题,近日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据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标准修订工作,其统计了72.6万人的如厕时间,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在新发布标准中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目前,我国仍是按照2005年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执行,该标准要求公共厕所男蹲位与女蹲位的比例为1∶1至1:1.5。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厕都是按照同等面积、同等蹲位来设置男女厕位比例,男厕中往往还增加了小便池。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人数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部分地方男厕使用率不高,女厕却人满为患的现象。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35秒,女性如厕频率大概是男性的1.5倍。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省份中,江苏、广东拥有公共厕所数量最多,但就人均拥有公厕数量而言,黑龙江、内蒙古分别位列一、二位,广东、上海等部分人口密集的地方却排位靠后。

我国大城市的男女厕位比例也并不理想,据《全国九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状况调查报告》,北京、西安、武汉、杭州、天津、郑州、济南、兰州和广州的男女厕位比例均大于1:1。

该报告还显示,九城中男女厕位比例失衡最严重的是广州,为1.79:1,该市男性在人口比重中占52.26%,略高于女性的47.74%,即使是男女性别比例最为均衡的北京,男女厕位比例也达到了1.22:1。

因为女性厕位紧张的问题,我国多地也曾发生女性“占领男厕”的行为。早在2012年,广东女大学生曾组织了一场“占领男厕运动”的街头行为艺术,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此后,每逢节假日,一些景区会临时“征用”男厕,提供给女性使用。但是,男女厕位不均衡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近年来,不少城市也开始了“厕所革命”,希望改善女性厕位紧张的问题。2015年,北京市旅游委对全市大大小小的旅游厕所进行摸底,指出了存在总量不太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厕位男多女少,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几年升级改造的重中之重。

据新华社报道,“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开启“第五次公厕革命”,为了解决景点、商场等地女厕位排队现象,男女厕位比例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女性比男性如厕时间长、不同地点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

在上海,目前的公厕平均男女厕位比例大约在1:1.1,而根据新建公厕的相关要求,男女厕位比要保持在1:1.2到1:2.5。在此范围内,上海还建成了首座无性别公厕,内设10个通用间(6个坐便式、4个蹲式)、1个男性专用的小便间和一个第三卫生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