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投资人指神州财务数据造假,网约车弯道超车谁将胜出?

真相到底如何?网约车谁将最终成功弯道超车?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

作者:缪凌云

11月15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滴滴投资人朱啸虎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二问神州:对神州专车财务数据及估值的质疑》的文章,从订单量增速、盈利状况等方面对神州优车财务数据提出了疑问,并对“神州优车+神州租车”组合估值提出了质疑。

首先,关于订单量增长,神州优车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订单量环比增长38%,但朱啸虎对这一数字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一方面,神州在今年第一季度降低了充返力度;另一方面,第一季度经历了春节,通常而言,人们的出行需求在这期间相对会有所减少;同时,根据App Annie和Trust Data数据,神州的活跃用户并没有增长。

其次,关于盈利状况,朱啸虎提出,神州一个月光费用就要9000万人民币,以现在的每月1000万的订单量,需要每单毛利盈利10元才能够净利上岸。在油费(空驶率4%),租车费用(申请挂牌第二次反馈意见回复中披露低于市场价格5-15%),和司机薪资(一个月5000元净收入)都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做到每单毛利10元?

同时,根据优车2016年上半年财报,其员工数量从今年年初的4.2万名减少到6月份的3.6万名,减少了6000名员工,这其中大多数是司机(神州除司机的员工大约2000名,在此期间并没有听说大批离职)。司机减少了6000名,那他们原来开的车去哪里了?

最后,朱啸虎表示,神州租车+优车是一家重资产公司,两者整体估值为7.2倍P/B,“如此高的股本回报率,我在别的重资产行业没有见到过”。

针对这些质疑,神州优车向野马财经表示:“没有回应,在财报上就相关问题写得非常清楚。”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谈及油费问题时,神州优车向其记者表示,一是公司执行了新的油费政策降低了空驶率和油耗;二是优化派单使空驶率减少,新油费政策的核心是约束司机没有客户时的空驶。

对于车辆变动,神州表示,神州专车的车辆是从神州租车过来的,车辆都是动态调整,这正是租车+专车协同效应的体现,反而是神州的优势。

此外,关于单均收入,神州解释,这与折扣没有绝对关系,神州专车的客户是高价值客户,客单价值高;其次是充值后,还会促进用户进行消费。

滴滴投资人朱啸虎(图左)、神州租车及优车董事长陆正耀(图右)

值得注意的是,朱啸虎的其中一个身份为滴滴投资人,其对神州专车的质疑也并非第一次,早在今年4月,就曾发表过文章,直言“神州专车是典型的伪共享经济”。朱啸虎表示,神州的运作成本远高于共享经济模式,因为它需要租赁车辆和雇佣司机,这种所谓B2C模式相对于共享经济的C2C模式,多出了相当大一摊的成本。

野马财经新三板研究中心注意到,近期滴滴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对其打击颇深,有分析师向野马财经表示,滴滴338亿美元估值或降一半;另一方面,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已经开始进行裁员,计划目标是裁撤一千名员工,主要涉及快车业务线下团队。

《新京报》在文章中同时写到,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向其记者表示,裁员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但滴滴试驾业务的一名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所在的部门确实有人被辞退,不过范围并不大,另一名员工则表示“没听说此事”。

其实,“B2C”与“C2C”的赛道之争也由来已久,作为滴滴的投资人,看好自己投资的赛道十分正常,且早在2016年4月12日神州优车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时,北京市君本律师事务所吴学益还曾实名举报,同样称神州优车的商业模式只是“传统出租车+APP”,与“共享经济”或“分享经济”没有任何关系;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也在知乎上发表文章,通过对空驶率的计算,对油费的下降进行了质疑。

与上述观点相对应的,另一家“B2C”公司,首汽约车的投资者,建投华科副总经理吴硕却曾向野马财经强调,从政策、安全性等方面考量,首汽约车、神州优车的“B2C”(以及“B2B”)模式可能更适合国内的发展。神州租车投资方,联想控股也向野马财经表示,神州租车为重资产行业,而成立神州专车,就是为了不断挖掘商业机会,利用神州租车重资产进行轻资产服务,迅速将规模做大。

至于估值,一位长期关注新三板的张姓律师向野马财经分析,将一个集团旗下两下公司打包估值显然不太合适,正如你不能将阿里、万达、恒大旗下所有子公司绑在一起一样。

此外,他还从另一个层面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解读——公众公司财务真实性问题。

张律师表示,与A轮、B轮等一级市场融资BP造假、非上市公司公布数据不同,无论是港股公司神州租车(00699.HK)还是新三板挂牌公司神州优车(838006.OC),都已经是公众公司,财报的审核、发布都有第三方机构、督导券商监督,想要做手脚困难地多。且倘若事情败露,无疑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商誉损失,机会成本很高。

当然,张律师同时强调,也正因为是公众公司,受到各方的关注同样正常,而且朱啸虎文章中所提及的油费变动过大等问题,确实会让人产生众多猜测,神州专车的盈利状况也一直颇受关注。

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神州优车与刚刚“吞并”优步的滴滴出行,皆在各自的赛道上努力奔跑,朱啸虎的《二问》也未必是“最后一问”,至于谁能笑到最后,或许可以化用贾布斯那句“用结果一步一步来回应所谓的质疑,才是最好的反击”。

真相到底如何?网约车谁将最终成功弯道超车?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