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剁手节又要来了!
去年的双十一马云带着阿里实现了史无前例的912亿成交额,不知今年又会实现怎样的“小目标”?除此之外,阿里未来30年完整商业帝国的野心从来没有停止,不断地通过战略投资和布局力求在下一场互联网大战中占得先机。在新三板市场上,就有这样一家公司曾获得马云的青睐。
去年年底,以“新媒体影视第一股”横空出世的新片场(证券代码:834630)发布公告称,公司以非公开定向发行的方式融资7008万元,红杉资本、天星资本等3名投资者参与此次认购。在此之前,新片场还获得马云的投资,被阿里巴巴视为寻求互联网文化产业突破的重要一环。后台如此强大的新片场,登陆新三板近一年业绩表现如何呢?
打造影视创作人社区,
深耕新媒体内容出品与发行
新片场主要从事新媒体影视作品的出品制作、传播发行及衍生业务,主要产品分别为网络电影、网络系列栏目/剧、微电影和广告短片,主要在以视频网站、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发行传播。
新片场是一个影视创作人社区,汇集了国内影视圈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影评人、影视机构及众多影视爱好者。目前,新片场注册创作人近30万,认证创作人约2万,作品约4万。除了作为学习交流、资源互换平台, 新片场还通过在线下建立新媒体影视孵化器和微电影扶植基金,为创作人和团队提供摄影棚、拍摄设备、后期剪辑设备等基础条件,同时提供编剧、拍摄、后期等培训,为当地影视创作者和爱好者、高校学生提供培训、孵化、投资一体化的新媒体影视创作平台。
新片场开展业务依赖两个关键的、自有的、具备公益性质的互联网平台,分别是“V 电影”和“新片场”。
“V 电影”是国内目前较知名的微电影作品网络分享交流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分享国内外各类优秀微电影和广告短片,用户群包括业内顶尖的影评人、出色的新媒体影视制作人、极具潜力的新媒体影视导演以及广大新媒体影视行业爱好者等,是新时代下影视圈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新片场”是国内最大的新媒体影视创作人员的网上聚集地,聚拢了大量影视创作人,为新片场今后内容出品业务和商业定制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新媒体影视专业人才储备。
其他竞争者或高举高打,或垂直内容,新片场巧妙地找到了其中的折中点。通过V电影聚集从业者,导入创作人平台;新片场超过两万名创作人,提供了网络影视的内容源泉;公司再找出好的内容,通过自有渠道、网站、电视台等媒体更好地发行,从而汇集更多的人流,构成人才、内容、渠道的闭环。新片场凭着在迅速开发新媒体影视项目、筛选合适的导演与团队、征集优质的原创剧本方面的优势,通过利用自有互联网平台,可以大大缩短每一部新媒体影视作品的从创意到出品发行的时间。
三万元起家,马云入股红杉增持
新片场是一家从3万块钱开始的公司,2012年8月,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尹兴良、陈跃、李扬、周迪以及北京九合云起投资中心 (有限合伙)出资3万元筹办北京海纳艾美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5月1日,阿里以货币出资1万元成为新股东。有趣的是,从新片场的股权结构中可以看出,阿里占有20%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1万元就当了新片场的二当家?事实上,阿里还给了新片场许多资源和扶持。阿里影业在京宣布了为扶植青年导演创作人的“A计划”正式启动,并宣布拿出10亿元来培养影视人才,第一批的人才名单就来自新片场的网络平台。
2014年11月30日,公司将资本公积996万元转增股本,变更后的注册资本1000万元。同年8月,红杉资本出资3600万元,认购公司16%的股份,至此公司的估值超过2个亿。而在新片场登陆新三板近一年,公司抛出7008万元定增方案,红杉继续认购。
新片场股权结构图
短视频大热却不赚钱?
公司上半年亏损297万元
据了解,在微博每天短视频的发布量为32万,其中头部用户发布量占6万,播放量峰值达到23亿,人均播放时长15.2分钟。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在社交平台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需求度和接受度正不断提高,发力短视频已成趋势。新片场在短视频领域自身具备极强的竞争力,旗下《魔力美食》、《造物集》、《电影自习室》、《魔力TV》、《耐撕男女》等热门内容也是数次蝉联各大原创短视频内容排行榜前列。丰富的内容输出,专业的运营团队让新片场在这个新兴的短视频风口占据了一席之地。就在10月25日-10月26日召开的微博2016年V影响力峰会上,新片场作为新浪微博官方宣布的重点战略合作伙伴,一举揽下 “十大幽默博主”、“十大美食博主”、“微博十大影响力视频品牌” 三大奖。
但与热度相反的是“钱途”,视频行业亏损是常态,短视频更甚。在视频网站上发布视频,长视频可以获得发行费用。但是短视频想要挣钱,一是靠广告,一是靠电商。短视频生产商尚未找到更加有效的变现途径,新片场也没能躲开这个坑。
虽然有了马云和红杉两大巨头撑腰,但新片场的业绩表现似乎并不如意。新片场近日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184.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2.9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6.6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截止2016年6月30日,新片场资产总计为5263.36万元,较本期期初增长19.11%;资产负债率为23.85%,较本期期初增长2.58%,增长21.27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054.50万元,上年同期为-494.76万元。
当然,新片场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2.99%,一方面是因为新片场加大销售力度,积极主动寻找客户,使定制项目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新片场在报告期内投资拍摄多部影片,发行到爱奇艺,乐视,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依据点击量进行回款。可见公司虽未实现盈利,但业务增长相当快。再加上马云的新媒体影视布局战略,新片场作为阿里生态系统的一环,将会实现阿里大数据和视频营销的更多优势,发展前景仍然值得被看好。
寻求多元化变现方式,
构建网生领域新生态
目前,移动端的迅猛发展让许多人认为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成为“网红”,比如年初的Papi酱,比如刚刚爆红的“蓝瘦香菇”。然而事实上,目前短视频领域的精致内容并不多,内容创作的门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提高。市场目前的思路都是把量做大,拥有固定的受众之后,才拥有广告和电商变现的基础,也就是先跑流量把地盘占了,再来进行下一步的精耕细作。
通过资源投放,内容营销完成的广告业务的变现,通过版权采购、内容策划带来的用户付费,已经成为常态。而电商化变现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论是自有品牌还是内容导购抑或是周边衍生,潜力与发展都远高于之前的两种手段。
新片场旗下《造物集》等内容已经开设自有品牌淘宝店,上新日高达10万+营收,成功实现了PGC内容的商业化变现。《魔力美食》也打入二次元市场,“妮妮兔”形象俘获了大量粉丝,在中秋推出的“妮妮兔”月饼更是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案例足以证明,PGC变现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方式。所以,通过优质的视频内容使人群聚集,并形成强黏性粉丝社群,构建“内容-粉丝-用户-变现”的闭环,培养和呵护创作者可持续生产内容能力,以及积极开拓电商及其他变现方式的尝试,是接下来新片场在新媒体领域重点突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