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鉴“草柳编”之美:滨州“中日线上文化交流会”成功举办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联通国际的桥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5月24日下午,滨州“中日线上文化交流会”在博兴县锦秋街道的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展厅举行。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宣传委员马鲁明,锦秋街道电商协会会长安宝忠,澎聚传媒总监姜迪,与来自日本和歌山县纪之川市尚禾株式会社的王圣恩,Mini Japan株式会社的森下亜美,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鉴赏“草柳编”之美。

滨州历史悠久,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博兴柳编”即是其一。此外,滨州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6项。

近年来,借助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滨州市在探寻文化“两创”路径方面积极进取,以“博兴柳编”为代表的手造产品成为传统文化赋能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

马鲁明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博兴柳编,以及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详细情况。

据了解,博兴柳编技艺历史久远,据记载已有8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之后,在政府扶持下,经过民间艺人的努力传承,产业渐成规模。目前,产品有茶垫、坐垫、门踏垫、草编储物箱等日用家居工艺品,远销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博兴县成功入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工程,也是博兴县委县政府为支持当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的服务类工程项目,是融集创意研发、产品展示、仓储物流、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创业型生态园区。

2008年,滨州市与日本和歌山县纪之川市结为友好城市,双方一直保持多频次的互动交流。从今年1月开始,两地每月都会举办“中日线上文化交流会”。

近年来,滨州市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开展公共文化教育、创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争做文化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联通国际的桥梁。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