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腾讯娱乐公众号原创,微信号:txent
不久前,知名编剧汪海林在微博连发数文,抨击“小鲜肉”当道的现象。他把小鲜肉形容成“面首”,更指现在的鲜肉市场,就是卖肉的市场,跟影视市场没有关系。用词之狠,令人咋舌。
下面这一段并无考证的“小鲜肉来历说”,估计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脸红吧——
事实上,从2015年起,汪海林就不断在微博上抨击“小鲜肉当道”的现象。今年6月9日,他更是在一个公共论坛上称,当下电视台只买小鲜肉的剧,是因为购片人是色情狂。
7月,汪海林指责一部主要由小鲜肉主演的戏,服装没有基本的历史依据和常识,继而又称“一个小鲜肉可以毁掉一部戏”。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批评“小鲜肉”,这个词也变得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不少流量小生,甚至主动开始与“小鲜肉”切割。
像吴亦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自己也不觉得自己小鲜肉,小鲜肉跟我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而同出一门的黄子韬在一次直播中,就表示拒绝做小鲜肉:“我不是小鲜肉,我不靠脸吃饭,我靠实力和作品!”
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上映时,彭于晏对于别人把他放在小鲜肉阵容里表示强烈不满:“你们不觉得‘小鲜肉’这个名字很怪吗?其实我只想趁着还年轻好好努力。”
即便是刚刚成年的刘昊然,对于“小鲜肉”这个称呼表示拒绝:“我不喜欢‘小鲜肉’这个称呼,怪怪的。”
不想被人称为“小鲜肉”的还有他们↓↓↓ 显而易见,这个群体已经非常大了——
为什么“小鲜肉”这样一个形容“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的男人”的这么美好的词,会这么遭人嫌弃呢?
要知道,两年前,“小鲜肉”可是火得一塌糊涂,各大媒体年终盘点绝对是有他们的——
究其原因,像“小姐”一样,在这两年里,“小鲜肉”已经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美好意象,渐渐堕入了低俗一流。在去年《老炮儿》上映期间,冯小刚就称,小鲜肉有“色情和调戏的感觉。”
其实不只是冯小刚这样的“炮手”会直言不讳地炮轰“小鲜肉”,“表情包帝”周杰也在微博严厉抨击“小鲜肉”这种现象,称“只传播颜值就是色情电影的作用”——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抨击小鲜肉,刹那间,“小鲜肉”就像是一个“弱势群体”,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与不满。
然而,小鲜肉被污名化,仅仅是与词义上的“色情”有关吗?这恐怕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小鲜肉们”在完成了人气积聚后,并没有完成大众对他们的期待。
首先被抨击的是,“小鲜肉”群体越来越没有男子气概。因为这个,汪海林还和粉丝争论起来了——
冯小刚也跟吴亦凡说,小鲜肉是指有点姿色的小男生,小爷有男子气,小鲜肉让别人去当。
吴彦祖指责小鲜肉打扮过于妖艳,“男人不像男人……”
张国强称,受不了手无缚鸡之力之人……
尤小刚直指小鲜肉大多表现出阴魅之气:“如果一个社会到了消费男色这一层面,那么和历朝历代最没落时期的社会氛围有什么区别,这不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征,这种东西需要‘扫’。”
其次,小鲜肉被批评得最厉害的就是演技。比如,有人指出,陈学冬在《解密》里把一个天才演成了蠢材。
演员于震就抨击小鲜肉根本就配不上“演员“这个称号。
《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的导演曹保平明确反对小鲜肉演他的戏:“如果投资人跟我说要在电影里安插一些小鲜肉演员,你让他滚蛋就完了”。
李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谈到中国电影跟风抢明星时也表示:“观众看电影不是看MTV,不是炫耀演员的脸就可以。”并称年轻人不要浮躁,急功近利。
再次,小鲜肉严重缺乏职业精神。比如何赛飞就吐槽小鲜肉不靠谱。“一众老演员在现场都到齐了,小鲜肉才姗姗来迟,花了半天时间对剧本之后,后者竟然因为觉得戏份太少而要求改戏。这什么人呐!”
“很多‘小鲜肉’以老戏骨的姿态自居,不在演技上下功夫,只想着怎么成名,靠别的东西来包装。”
金星吐槽过不少小鲜肉,比如这位H姓小鲜肉,“我得罪的人多着去了,他算老几啊。”
金星还吐槽过一个小鲜肉自己给自己颁奖的案例。
虽然金星下面吐槽的是一位“数字小花”,但是,鲜肉里台词都背不好的演员,应该也不少吧?
陈宝国对于这种“不背台词,只念数字”的行为只有三个字的回应:
导演郭靖宇称,他曾见过五六十岁的导演,蹲在小演员的沙发椅旁,求他再来一条。
张光北则称,自己拍完一部戏了,从来没有见过主演,和自己搭戏的都是替身。
之前,李易峰就被“替身”新闻所困扰,因为观众发现,李易峰只有在正脸的时候才是李易峰,其他的好像都是替身。不过,李易峰方面否认这样的说法。
至于鲜肉轧戏,那是更常见的事情了。尔冬升就曾经公开炮轰过。
赵宝刚对轧戏这种行为也非常反感。
对于鲜肉演技烂的说法,陈学冬是不认可的。他认为还年轻,还需要成长的经历。“你们说他们演技烂,那他还能进步吗?”
可是,那些第一次拍戏的小戏骨,怎么解释?
这批小鲜肉,已经被观众宠到没有边了。
为什么小鲜肉毛病这么多,而片酬却一直高企呢?除了迎合粉丝,《人民网》给出的结论是:好演员太少。而胖鹅还想加一句:年轻演员里,好演员太少。
央视曾经也对演员高片酬提出质疑,并点名批评小鲜肉一部戏片酬1.2亿,并提出高片酬让制作费变得更少。于是不少人建议,应该限制明星的高片酬。
其实,不论《当红电视剧演员片酬一览》是否为真,这张表上的第一排演员的演技和价值配不配得上她们的的演技,都还可以讨论,而下面一排,则令人不敢相信。
虽然张国立认为,小鲜肉的现象是平台造成的,对小鲜肉天价片酬的现象并不反对——
但是他也发出呼吁,希望小鲜肉能够爱岗敬业。
不过,对于限制明星片酬这样的提法,胖鹅是不赞成的。正如成龙所说的:明星是市场价值的,高片酬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泡沫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渐渐进入理性状态。其实,仔细去看的话,今年,有关小鲜肉的戏,无论是票房还是收视率,都已经回归到了正常的范围,有的甚至用仆街来形容都不为过。
比如,郭敬明集结了大半个娱乐圈的粉丝明星打造的《爵迹》,票房不到四亿,亏损已是必然。
李易峰主演的《诛仙青云志》,10月30日,在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仅有0.265%,何其惨淡。
吴亦凡、韩庚出演的《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票房仅仅收入1.5亿。
井柏然、鹿晗出演的的《盗墓笔记》,豆瓣评分只有4.8分,品牌价值消耗巨大。(两人为了排名还争得头破血流……)
实际上,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所谓的“粉丝影视”在今年已经被打回原形,所谓的“粉丝扛票房”也不成立了。粉丝可以扛一部票房,但是如果作品不过关,他怎么可能年年帮你扛?小鲜肉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以前,市场将回归于内容。
其实,小鲜肉这个词,本来对应的是“小生”这个词。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在“小生”的那个年代,都出演了不少经典作品,就连黄晓明,都有《大汉天子》可以抬出来说道说道。
那个时候,人人都憋着想演一部好戏,怎么可能会出现演员嚼口香糖的事故?
人们在评价年轻时候的唐国强,使用了“奶油小生”,但他自己表示很无奈,生气也没有用啊,只好耐住寂寞,汲取营养,抓住机会,爆发出来。
而这批小鲜肉呢,令人遗憾,除了井柏然稍微强一点,其他的则还需要等待。如果自己再不能有所改变,青春这碗饭,马上就吃完。
与其说“小鲜肉”这个词是被舆论给毁掉的,不如说,是小鲜肉们毁掉了“小鲜肉”。因为好作品可以流传,而脸蛋,只能撑那么两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