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日漫长大的80后、90后们如今已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在日本动漫文化的入侵下,国漫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难道还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继续看日漫长大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中国动漫要发展,有没有捷径可走呢?实践证明,靠模仿、抄袭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这不,聪明的国人又开启了中日动画合作之路。
从年初的开山之作《从前有座灵剑山》,到10月份《凸变英雄》、《星梦手记》、《侍灵演武》、《时空使徒》和《一课一练》5部中日合作动画作品扎堆播出,沉寂多年的中国动画市场泛起了涟漪。如今,资本大举进入二次元市场,和日本动画公司合作动画,似乎已经变成了中国动画行业崛起的蓝海。
中国市场成为日本动画产业最强增长动力
日本动画协会于9月30日发行调查报告绿皮书《动画产业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日本动画产业市场规模总额达到1兆82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其中,中国市场和演唱会市场成为了最大增长点。
《动画产业报告2016》是对动画产业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的报告书,从2009年开始每年刊行。该报告中除了动画产业市场动向外,还有电视动画、动画电影、网络动画、现场活动等各个领域的详细数据。2016年版的报告中刊登的是2015年的业界动向,报告中指出2015年日本动画在中国视频网站发布的版权费持续增长,比2014年增长了178.7%,而演唱会市场比2014年增长了168.2%。两者都是日本动画产业增长力最强的部分,中国市场则是日本动画产业增长的最强动力。
日本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中国的盗版问题长期存在,但中国市场正在日渐成为日本动画市场的一大救星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今年如《从前有座灵剑山》这样中日合拍的动画也开始兴起,相信未来中国企业和中国作品渗透到日本动画产业的现象也会越来越普遍,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8部中日合作动画:从小试牛刀到大显身手
2016年1月8日,作为中日合作动画的开山之作,《从前有座灵剑山》同步在中日两国播出。作为首部中国青少年向连载动漫,《从前有座灵剑山》首播三天便获得了动画全网播放量超440万的惊人数据。但是好景不长,紧接着各种吐槽接踵而来,吐槽的重点在于作画崩坏。
导致这一严重问题的最大原因其实在于时间太紧,又是中日首次合作,中方团队在对日方动画团队的把控上明显没有经验。再加上《从前有座灵剑山》是近两年来中日首部合作动画,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观众都对其满怀希望。然而希望越多,失望越大。
紧接着,《龙心战纪》改编自日本一项经久不衰的热门卡牌游戏,从一开始就拥有广泛受众,也是爱奇艺在自主创作上的一次大胆尝试。《龙心战纪》充分吸收了日本热血漫画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涵盖热血漫画“必胜”的多重要素。但是,动漫中人物的“成人化”造型也在网络引起热议,延伸出“胸番”一词。被网友吐槽为“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污力番’”。
到了《一人之下》,动画水平略有提升,然而作画崩坏依然存在。甚至于《一人之下》漫画的粉丝表示看动画还不如看漫画,中日合作动画仿佛走入了一条跳不出来的黑路。
这样的小试牛刀之后,业内人士开始发现,中方和日本合作动画,要付出比在国内制作多得多的成本,最终做出的作品还不一定能让中国的粉丝们满意,中日合作也是把双刃剑。
这种状况,直到10月份几部国漫番的出现才有了改善。《凸变英雄》、《星梦手记》、《侍灵演武》、《时空使徒》和《一课一练》这5部中日同期播出的动画作品,代表了这一年来中日合作动画的最终成绩。虽然在网络上关于动画的讨论仍有关于画面质量的,然而更多的还是在讨论剧情、人设。经过大半年的中日合作磨合,这些新作的画面已经不再如之前那般让二次元们“大吃一惊”。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不是吗?
合作番虽诚意满满,却难逃剧情硬伤
从上半年的《龙心战纪》来看,作为爱奇艺与日方合作成立“动漫制作委员会”,主导制作的第一个项目,选择《龙心战纪》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从200多部优质的漫画、小说、游戏IP中筛选,最后选中了这部。”爱奇艺副总裁杨晓轩曾说。作为一个成熟的IP,爱奇艺还为《龙心战纪》量身打造了手机网游,实力与野心不容小觑。而《龙心战纪》除了优秀的人物设定、“不差钱”的声优阵容、优良的画面制作,该动漫一经上线,短短一天时间,播放量便突破千万。但是,从各大论坛,粉丝的口碑来看,不少人看了几集就弃剧了,理由很简单,剧情太low。
而在10月份播出的这5部合作动漫,虽有信仰加成,但剧情仍不过关。其中,《侍灵演武》和《时空使徒》是由少年漫画改编而来,人物、剧情比较完整,属于动画里的“正剧”。《一课一练》和《凸变英雄》部则属于搞笑泡面番,以出现大量的夸张情节来讨好迎合看惯了日漫的二次元观众。比如《凸变英雄》中出现了大量中国动漫观众一看就懂的梗,《一课一练》里出现了不少切合当下热门手游《阴阳师》的笑点,加入了不少本地化的搞笑内容。《星梦手记》属于偶像类动画,制作方破天荒地在正片后加入同等时长的“声优教你学中文”节目,让二次元们大呼“有毒”。
剧情硬伤导致的结局往往是观众毫不留情地“弃剧”。从几部动漫在B站上的点击量可以看到,《一课一练》、《时空使徒》和《星梦手记》这三部在B站的弃番率从第二话开始就已经很高了,《一课一练》达到41%,《时空使徒》为58%,《星梦手记》为75%。到了第三话,《一课一练》和《星梦手记》的点击量继续猛滑,《时空使徒》第三话相比第二话则处于一个相对较稳定的状态。观看人数一直比较稳定的《凸变英雄》,起始的点击量是4部中最低的,原因则在于这部剧前期宣传并不多,而剧情在动画番剧中属于非常小众的类型。《侍灵演武》在优酷土豆上第2话的弃番率也高达43%,第3话的弃番率降低到18%,也进入到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尽管如此,观众们对于画面中“奇怪的黑线”的吐槽延续到了第4话。
种种迹象表明,在被日本动漫“喂饱”的中国二次元用户面前,即使国漫有国内二次元们的信仰加成,但是故事是基础,讲不好故事,观众很难有支持下去的理由。而在这5部动画中,除了《星梦手记》外,讲故事并不是日本团队的主要工作。
中日“联姻”,优势和挑战并存
2016年,可以说是中日动画合作的元年,一切都还在磨合中前行,有风险,有挑战,但也有突破。从目前B站的国产动画点击量排名来看,这几部中日合作动画一直处在前10名内,在国产动画中仍然处于较好的水平。
当大众谈到国漫存在的问题时,一般会提到国内动画行业从资金、技术、资源上都不足以和日本动漫相比。但是,实际上国漫最缺乏的是没有固定的套路,包括叙事节奏和从作品中需要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此外,国内动画公司水平参差不齐。水平相对较高的公司数量太少,且早已经被资本布局,原创动画IP的竞争逐渐加大。再加上国内动漫IP的配套产业链不完善,以上种种几点,找日方合作动画,目前看来是比较快速弥补除了价值观外其他问题的最佳办法。
事实上,和日方合作,对中国公司来说,确实有几个优势。首先,中国二次元用户仍旧以日漫作品为主,虽然日方动画团队的价格高于国内动画制作团队,但是从行业以及用户层面来说,和日方合作制作动画会更有噱头,虽然付出较高成本,但是能带来更高的关注度。此外,日本动漫行业发达,和日方合作,能够学习先进的动画工业制作经验。最后,借助日本完善的动漫产业链,可以积累一定的动漫IP运作经验。
推动中国动漫事业的发展,这或许是合作的终极目标。就以上种种而言,找日本合作动画,在国漫发展的道路上可以算是绕了一段近路。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联姻的背后存在的风险:
1.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一部动画从制作到播出,再到它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至少需要大半年到1年时间甚至更长。另外,大量资本涌入二次元市场,然而动画本身是不赚钱的,对资本来说投入二三千万制作一部动画,什么时候能获得良性的回报,体现动画的商业价值,是未知之数。要知道,爱奇艺的《龙心战纪》已经播完了半年,预备做影游联动的同名手游目前仍未开测。
2.难以调和的动画审美观
作为中日合作动画的第一年,一部动画带来一点进步,固然能让二次元们感受到动画人的热忱,然而有着“世界级”动画审美观的中国二次元用户和较为落后的中国动画行业之间的矛盾并非是几部中日合作动画就可以调和的。
3.去“日漫化”的精神诉求
从动画本身来说,中国现如今的K12+动画都有着非常浓厚的日本动漫风格,不管是行业还是用户,都希望能够“去日漫化”,找到彻底符合中国二次元们能接受的属于中国的动画风格,并且尽可能地讲好动画故事,《大鱼海棠》就是最好的探索案例。不过这远比想象的要难。
从2016年全年8部中日合作动画的国内出品方来看,包括腾讯动漫、爱奇艺、优酷土豆、乐元素和绘梦动画,其中既有动漫平台,也有游戏公司,还有动画制作公司,几乎囊括了中国国内和动漫娱乐相关的各类型公司。从商业角度来看,这8部动画于各自公司而言有着各自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明年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公司在中日合作动画上发力。不管怎样,现在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尝试,或许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但是至少比最开始要好,这就是进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