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总挂牌价5.2亿元,龙岗区将出让4宗工业用地
4月23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发布4宗普通工业用地出让公告,均位于龙岗,计划于5月22日出让。

公告显示,3宗地(G02113-0060、G02113-0061、G02113-0062)位于龙岗区宝龙街道,为连片地块,将用于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二期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在7.5万平,总挂牌起始价在4.32亿元。
根据出让条件,宗地项目建成后,以宗地为单位不得改变土地用途,这三宗用地厂房部分均为可分割销售,销售对象从遴选企业库中按程序选取,经区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小组或区级相应机构审定后确定;其中,G02113-0061号宗地的公共厕所、环卫工人作息房、垃圾转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公共配套建筑产权归政府,建成后由竞得人无偿移交。三宗地均须自《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1.5年内开工,4年内竣工。
另外1宗地(G08410-0064)位于龙岗园山街道,土地面积13395.67平方米,建筑面积61620平方米,挂牌起始价9090万元,将建设龙岗区园山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项目。
02.光明区2035年规划蓝图公示
4月23日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发布《深圳市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的公示,此规划的公示期30个自然日(自2023年4月23日至2023年5月22日)。
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按照国家、省、市统一工作部署,光明区组织开展了《深圳市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谋划2035年光明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为光明区全面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湾区重要的区域性功能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
- 到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40万人,管理服务人口为180万人。全区建成各类居住建筑面积不少于5100万平方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 教育方面,到2035年,全区高中教育学位数不少于5.2万座;全区义务教育学位数不少于16.8万座;保障全区幼托学位数不少于5.6万座。
- 交通方面,依托广深港及赣深高速铁路、深广中轴及深莞增城际铁路、外环高速公路等区域交通设施及城市轨道网络,实现30分钟到机场、口岸,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
- 区内将有2条高铁(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 2条城际(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2个枢纽(光明城站、科学城站)。

- 在空间结构方面,构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一心两区,一环双廊”的总体空间格局。
- 一心引领:光明中心区与公明中心区共同组成光明中心, 是集总部办公、科技服务、文化交流、生态休闲、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 两区驱动:大科学装置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源头创新核心引擎和湾区科研经济主阵地。
目标:
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重要的区域性功能中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区范例。
2025年,初步建成集中度显示度彰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2035年,基本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重要的区域性功能中心;
2050年,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区范例。
发展规模:
至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40万人,管理服务人口为180万人。
按照140万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较高品质住房以及基础教育设施。
按照180万管理服务人口规模配置高等级文化、医疗、行政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及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
坚持内涵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路线,以强化科创和城市服务职能为导向,强调产城融合和用地功能 多元复合,激发和提升城市活力,实现“工业城区”向“综合城区”的总体转型。

区域协同,共建湾区科创引擎:
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港澳、广州、东莞、珠海等地合作,共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与深圳其他区加强合作、互相支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共谋大局, 支撑全市构建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开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