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海外片贡献不到6亿,中国发行方称盈利仅2成

“合拍翻拍成发行公司捞金之道。”

作者/曹乐溪  编辑/ 吴立湘

陷入火海中的地狱,神情凝重的死亡面具,一连串的密码和骗局将兰登博士卷入拯救人类的行动….这周末,小娱在电影院看完了《但丁密码》,身边的一位观众评价:有点懵,有点压抑。

这可能也是当下电影市场的气氛写照。国庆档国产片高潮过后,海外片迎来一波抢先登陆,然而从10月份的表现来看,只有《机械师2》差强人意获得2.47亿票房,大导演(《圆梦巨人》)、经典IP(《宾虚》)、大片续集(《侠探杰克2》)似乎都不再成为卖点,,就连今天和北美同步上映、此前在欧洲市场反响不错的《但丁密码》,首映也仅获得2200万票房(截至当晚10点)。

但接下来还有《奇异博士》、《神奇动物在哪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等多部大片,我们真的可以期待最后两个月密集上映的16部海外片,掀起一波小高潮吗?其实从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今年海外片票房已达150亿,同比增长13.6%,总体表现好于仅增长3.5%的国产片。再加上截至10月的几部海外片贡献了5.8亿票房(《但丁密码》仅统计首映),最后两个月即使中规中矩,应该也能和去年的169亿持平。

对于好莱坞六大来说,也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刻。如果说去年凭借《速度与激情7》和《碟中谍5》,环球和派拉蒙还能与迪士尼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那么今年恐怕只有迪士尼一家笑到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好莱坞六大分账片争夺中国市场外,一些中小体量的批片正悄然崛起。日漫迷可能会欢欣鼓舞,因为《蜡笔小新》、《海贼王》剧场版以及在日本大热的《你的名字。》都有望抢在年底前亮相;俄罗斯电影在今年破纪录地引进3部后,可能明年依旧会保持增长之势;同时印度片、法语片甚至土耳其电影也都将走进国内大银幕,而越来越多的合拍片、翻拍片也在瞄准制作成本性价比高的非美地区。

海外大片PK:迪士尼甩开好莱坞五大领跑?

对比最近两年海外片在国内的票房表现,小娱的一个感受是迪士尼今年大步向前,拉开了与好莱坞其他五大的距离。

2015年这一趋势尚不明显,在海外片票房排行中,环球影业、迪士尼、派拉蒙各占top10的两席,而环球凭借《速7》和《侏罗纪世界》的良好表现略胜一筹。

然而在2016年,这一形势却发生了急剧变化。迪士尼凭借《疯狂动物城》和漫威超级英雄片占据top10的4席,除了发行的《圆梦巨人》,11月还有提档的漫威大片《奇异博士》以及动画片《海洋奇缘》。参与《魔兽》出品的环球影业则表现平平,而派拉蒙被挤出票房前十,《星际迷航3》和《忍者神龟2》都中规中矩,上映将近20天票房未过2000万的《宾虚》则难逃扑街。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好莱坞大片引进数量的递增,以及中美两国观众口味的趋同,在海外难获佳绩的片子,在国内多半也很难像过去一样轻松圈钱。小娱在此列出几部已在海外的进口片票房情况:

《机械师2》,成本4000万美元,北美票房2100万美元,烂番茄指数26%;

《宾虚》,成本1亿美元,北美票房2641万美元,烂番茄指数26%;

《圆梦巨人》,成本1.4亿美元,北美票房5500万美元,烂番茄指数75%;

除了《机械师2》表现尚可,投资成本过亿的《宾虚》与《圆梦巨人》都在欧美地区遭遇滑铁卢。

 

 “去年的涨幅有票补等不正常的因素在里面,今年电影市场表现可以说是回归常态吧。”影评人周黎明认为,“同时和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相比,今年影片票房与口碑挂钩的越来越多,一部电影的口碑能对票房产生影响,这些也是件好事。”

批片市场:冷门题材易出爆款,日漫和俄罗斯硬科幻迎来黄金期

相比之下,批片市场表现比较稳健,《云中行走》、《神探夏洛克》、《火影忍者》等都取得了亿元左右票房,《他是龙》等非美批片也偶有爆款涌现。娱乐资本论通过梳理今年引进的海外批片,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批片国别更为丰富。今年不仅是传统日韩的电影,观众也能见到诸如英语片《神探夏洛克》、印度片《巴霍巴利王》、爱尔兰动画片《海洋之歌》、以及俄罗斯电影《他是龙》等非美地区的片子,据了解,未来还会有法语片《阿拉丁与神灯》、土耳其动画《痞子猫》、俄语硬科幻《Coma》等登录国内院线。

 

“今年的引进片相比过去,更加多元化了。”周黎明认为,“过去好莱坞超级英雄影片很受欢迎,这类电影主流观众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但我可能不是目标观众,所以对我来讲看了两三部感觉都差不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如今引进片的国别、类型都更为多样化,这是电影市场发达的必然现象。”

二是日本和俄罗斯电影比例增多,甚至出现两部俄罗斯电影同期PK的局面。而日本动画片也在2016年爆发,除《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这些动画经典,还有《火影忍者》、《海贼王》、《龙珠》等少年漫画,更有真人电影《寄生兽》、《垫底辣妹》首次入华。

 

“从商业角度来讲,日本动画片是比较好的,而俄罗斯电影的硬科幻特效做得很不错。”引进《暗杀游戏》的沣禾汇影业董事长蔡瑾分析,“从其他国别来看,日韩电影因为政治因素较为敏感,印度片除非口碑特别经典,否则一般商业片难以打开市场,而且放映时间过长对排片也有影响。法国片的话动作片过于传统,而法式喜剧国内观众也不见得能接受。”

不过,在小语种电影的选片上需要特别谨慎,比如去年俄罗斯最卖座的动画片《冰雪女王》,以及票房冠军《火海凌云》,在中国都遭遇滑铁卢,反倒是本土票房低迷的《他是龙》,更受中国观众的欢迎,可见海内外观众的欣赏口味存在不小差异。

三是题材类型去套路化。和往年进口片不是超级英雄就是动作冒险相比,今年我们看到了怪兽片、杀人游戏、极限运动甚至人兽恋等少见题材,这类电影在宣传上比较有噱头,比如《他是龙》凭借带有战斗民族特色的彪悍型玛丽苏,在国内未映先火;灵异题材的《通灵神探》在国内建国后不允许拍鬼的审查制度下,也能吸引到不少猎奇的观众。

 

批片门槛暴增,合拍翻拍成发行公司捞金之道

此前,娱乐资本论曾撰文分析《他是龙》获6000万票房让引进方获利颇丰(几十万美元引进的《他是龙》获6000万票房,俄语片在中国迎来春天?),不过海外批片真的是一门好生意么?

目前国内还是实行34部分账片,65部批片的名额,看似是香饽饽的批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做批片整体成本较低,而如今这个市场却不再那么好赚钱。不仅海外版权费随着买家增多而翻番,还要交引进费,曾经海外片不怎么需要的票补也成了宣发标配,“买也未必好,但不买肯定要扑街,”一位海外片引进方无奈地表示。

“做批片现在也是大买卖了,”有人给小娱算了一笔账:“你得先给中影华夏交300万非北美片的门槛费,这就代表了你的片子票房怎么也得1000万起。这还没算上版权费,和至少大几百万宣发费的成本,批片如今都得做票补。所以最后票房要没有3000万,就不要做批片啦,折腾这么一圈,搭上不少人情还不挣钱。”

以上是非美地区批片的情况,拿美国批片则需要向中影华夏交500万门槛费,版权费也相对高昂。“现在一些国外的公司也比较精明,他们会估算在中国的票房,然后倒推报价,所以很多时候是骑虎难下,稍不注意就会赔本。现在批片市场赚钱的一半一半吧,而以前是’二八开’,赚钱的有八成。”

在这种情形下,不少公司开始以引进批片作为“保底”,而与海外公司谋求更多合作,比如合拍和翻拍。据小娱了解,《他是龙》、《超能太阳鸭》、《夺命地铁》、《初恋那件小事》以及还未上映的《痞子猫》、俄版复仇者联盟《Guardians》等都将做合拍片续集,其中一些电影的图书、游戏等衍生品开发也已提上日程。

还有从项目合作上升到资本联姻的,比如今年11月18日即将上映的中法合拍片《勇士之门》,出品方基美影视前段时间宣布,投资6000万欧元成为法国出品方欧罗巴影业的第二大股东(基美投6000万欧元成欧罗巴二股东,“超值”协议背后的“暧昧史”)。

在合拍片中,除了常见的中美、中韩合作,中俄合拍片也有渐起之势。“俄罗斯电影人才很多,现在卢布还在贬值,所以俄片制作相对于欧美便宜。同时俄罗斯政府对于电影还有最高达到30%的成本预算扶持,导致这两年俄片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蔡瑾表示,“原来是中韩合拍,现在逐渐会变成俄片和中俄合拍的黄金时代。”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