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对此,2023年3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网信办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网络暴力造成的悲剧事件。不久前,“粉发女孩”郑灵华因抑郁症离世,她曾因染粉色头发在爷爷的病床前分享考上研究生的喜讯,而遭遇大规模网暴。近日,湖南省桑植县一名高三女生在百日誓师演讲上,因发表激情澎湃的发言也遭遇网络暴力。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近期网络造成的几例悲剧事件让大家意识到网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治理网络暴力还存在着在违法行为和主体认定难,违法证据取证难、治理周期长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韦震玲指出,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仅规范了网络暴力者实施侮辱、诽谤、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缺乏对网络平台的约束,容易造成管理漏洞。李东生认为,当前,在法律层面对于网络暴力缺乏精确定义,以及明确的可操作性司法解释,尤其缺乏反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条款作为指引,这导致在实际诉讼过程中,法官裁判规则无法统一,自由裁量权较大。
李东生建议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也建议,围绕打击网络暴力专门立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范畴,明确网络暴力内容和形式,明晰网络暴力治理监管机构的职能,提高立法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针对立法反网络暴力,李长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们也注意到,刚刚结束的两会,代表委员就整治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提出建议提案,多位代表委员强烈呼吁加快出台网络暴力针对性立法,这些建议都很有意义。”
李长喜介绍,近期,网络暴力案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重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网络暴力打击整治工作。2022年11月,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点网站平台认真落实要求,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防治机制,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提示网民文明发帖165万次,向2.8万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有效防范热点事件网络暴力风险。
他表示,近日,网信部门又指导多家重点平台集中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从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帮助网民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后续,网信部门将持续督促网站平台切实履行网暴治理主体责任,定期发布网暴防治情况,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坚决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从当前的情况看,相关立法如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综合立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专门立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诽谤、侵犯个人信息、侵害人身权益等相关司法解释中,都对网络暴力作了相关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仍存在针对性不强、衔接不畅、效力不高等问题,制度实施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李长喜表示。
李长喜称,“下一步,我们将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角度,进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及时出台相关部门规章,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强化对当事人的保护救济,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
3月16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网络法治建设的白皮书。李长喜介绍,中国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制定了电子商务法、电子签名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性、综合性、全局性法律,基本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持续推进传统法律规范向网络领域延伸。近年来,陆续修改了一些法律,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针对网络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平台的食品安全责任、互联网广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同时,通过编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对网络新业态下的民事权利保护、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