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之杰
职位: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及创业投资部门主管
投资阶段:扩张期、成熟期
投资案例:当当网、拓维信息、芯晟半导体、高德软件、阿里巴巴、新浪、中特物流等
“我经常鼓励大家去创业,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的。如果现在不去尝试,恐怕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机会不见得总有,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把握。”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曾之杰说。
1968年出生的他,满头灰发,语速缓慢,神色平和,举手投足不急不迫,雍容大度。48岁的年华,25年的职业投资生涯,曾之杰的人生精彩、传奇!
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当当网、高德、新浪、顺丰、芯晟半导体等都是曾之杰的妙笔生花之作,但这些过往无法满足他的投资饥渴,他依然战斗在投资第一线,冲锋的身影依然那么年轻,身手还是一如当年般矫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希望能够投中像阿里巴巴那样伟大的公司。
那么,在他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精彩的投资经历呢?他又是如何看待当下的投资市场的呢?对待创业者,他又有什么话要说?今天,就跟着金牌顾问一起来聆听这位风投领域领军人的感悟和分享吧!
一、 见证创业投资从零到百花齐放
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学成归来的曾之杰,在香港中信泰富经历了两年短暂的工作后,又随着当时的留学潮走出国门,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风险投资。
而在当时的美国,风险投资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许多高科技公司,包括微软苹果这样巨头的崛起背后都有风险投资在支撑。
从商学院毕业后,曾之杰没有选择创业,而是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选择进入跨国公司工作,因缘际会,他进入了当时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华登国际。十几年前,它是中国最大的外资风险投资基金,这也是曾之杰创投生涯的开端。
当时,风险投资还是一个非常“阳春白雪”的领域,从业人员很少,基金有限,能接触到的需要融资的企业就更少了。但这并没有让他望而却步。
在美国华登国际工作的7年,曾之杰很快完成了合格创投人的蜕变。期间陆续参与投资了包括当当网、高德、爱康国宾等耳熟能详的成功案例。
回国之后加入中信,曾之杰更是凭借自己深入的探索和长久的历练,堪当大任,在工作中应付自如,掌控全局。
十几年过去了,曾之杰从华登国际到中信资本,毫无疑问见证了中国创业投资从“零”起步发展到今天百花齐放的盛况。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有了大的发展,从主板开始,后来有了中小板、创业板,甚至新三板,与十几年前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语。”曾之杰说。
二、 风险投资几大原则
1.投资切忌急功近利——中国手机动漫第一股
曾之杰强调,“过去的十年,尤其是近几年创投行业太浮躁了,各种各样的资金抢各种各样的项目,导致很多项目估值出现泡沫。现在很多投资人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投资后迅速把下一轮的估值升上来,谋求短期退出。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对企业毫无益处,也影响了创业团队的判断,如果真想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好做扎实,除了满足资金上的需求外,更多的是需要在战略上下功夫。投资人和团队都应该把心静下来,从更高的、产业发展的角度认真研究,真正培养出能够有颠覆性技术的优秀企业。”
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一家企业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学问,尤其当企业估值高低起伏时,投资人很难准确评估。但曾之杰经过长时间的商海搏击,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已经能够娴熟地辨明优劣良莠。
早年曾之杰投资过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拓维信息,这家公司成立于1996年初夏,主要业务是电子商务应用开发与推广。
2003年公司开始涉足无线增值业务,形成了涵盖2G到2.5G及准3G通信网络下的完整产品体系。2008年公司在中小板上市,被誉为“中国手机动漫第一股”。
但在投资初期的时候,公司有的只是一个概念,在曾之杰的帮助下公司业务不断拓展,涉及文化创意类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教育,已成为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拥有分支机构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当初曾之杰看中的其实就是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996年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电子商务正如火如荼,拓维信息当时的商业模式正好契合了那时的市场环境和氛围。
而2003年,无线增值业务又成为那时的一个热点。
这就是投资的价值所在。
2.坚持以“人”为本,两大投资需考虑的问题
在经营、管理风投企业过程中,曾之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说到投资需考虑的因素,曾之杰谈到了两点:
(1) 彼此“看顺眼”很关键
“其实最令我焦虑、最重要的还是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值得我投的一个人?这个人是不是值得我信任的人?”曾之杰说,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人做出的。所以每投一个案子,一定要跟CEO之间互相看着顺眼,这很关键。
同时,要多维度、多角度考察创始人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热情、激情、执着、学习能力、心态是否开放、亲和力、大局观等要素。
曾之杰透露这么多年下来,他的朋友圈子里很多都是原来投过的CEO,虽然项目退出了,他也会尽可能地多任一届董事。
(2) 投资的业务需对社会有益
曾之杰说:“如果我们投这些钱,带动这个公司做这件事情,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幸福能够带来帮助,我们就要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去投入。”在他看来,投资最看重的是这个企业的社会价值,对社会发展有几分价值,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投资人投入多少资金。
2015年上市的中地种畜就是曾之杰主导投资的,它通过对奶牛的集约化饲养,彻底杜绝了三聚氰胺等抗生素的危害,让奶制品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干净,如今已悄悄成为国内排名前五名做乳业的企业。
同年上市的亚美煤层气又是曾之杰的一大力作。它无疑是新技术对传统行业改造新生的一个经典例子:该公司把传统的煤层里面的气体提取出来,既减低了煤矿的风险,又有效利用了资源。煤层气属于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如果之前还不了解曾之杰的投资偏好,那么这两大投资案例就已经很好地诠释了。曾之杰看到这两家企业的社会价值,以及巨大的市场份额,再加上企业本身的知名度,都让他确信投资的价值巨大。
三、消费品是未来的“大餐”
在曾之杰看来,中国消费者的满意度低,这意味着未来的市场机会很大。但问题在于线上线下过于雷同。投资人应当更多关注消费企业的品牌成长。
而且,如果仔细看中国的消费市场,观察每一个细分市场,会发现其实集中度非常低。根据当前的数据,第一,中国现在在建的购物中心的量和欧洲的存量是一样的;第二,中国电商的成长率大概每年在30%左右的速度在走。在他看来这对今后十年、二十年整个消费包括零售的大格局,其实中间有很多值得想的问题。
曾之杰也毫不避讳地说,目前还没有投到他心目中伟大的公司,除了之前投的电商中的阿里,还有顺丰之外,中国现在还没有出现很了不起的品牌,不过也许这只是一个阶段。
另外,在他眼中消费公司想要生存下去必须具备四大要素:
1.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的信息,积累下有用的数据;
2.必须做成全国性的品牌,形成全国的统一市场;
3.网上渠道至关重要。线上的成长率远远大于线下;
4.消费企业必须具有差异化产品,只是同质化去复制很难生存。
四、互联网是最公平、最没有壁垒的行业
一直以来,曾之杰对于“风口”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在他看来,技术热点会转移,但是下一个大浪会在哪一个领域里发生,不是投资者可以轻易判断的。
他只认准一点,能够提高社会效率和改善生存环境的技术,就肯定会是下一个风口,“比如现在环境的压力很大,雾霾让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代价产生思索,那么与环境相关的技术无疑就是下一个风口。”
不过,他又直言,虽然自己不是什么“算命先生,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风口在哪”,但他也有自己的判断。
“从中国整个经济格局、社会格局来讲,还是会在TMT领域,因为互联网这个领域是相对最公平、最没有壁垒、最扁平化的,任何人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只要有下一代颠覆性的产品出现,可能产品、理念、基因完全不同,打破现有格局也不是不可能。”他说,即使是类似于Facebook等火热的社交工具,也将面临产品老化,甚至几年内就会被颠覆。
再加上互联网领域周期性强,更新快的特点,不可能永远只会被少数几个公司垄断,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肯定会出现下一代,只要下一代颠覆性产品出现,打破现有格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五、 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一对孪生兄弟
曾之杰认为,创业者和投资者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离开了任何一个谈另一个似乎都没有意义。曾之杰欣赏那种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能吃苦的创业者。事实上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勤奋和吃苦。他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我们既投资传统企业,也投资互联网企业。”在他眼中投资其实真正看重的是企业的本质,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有“匠人精神”,好比“日本式”的“迂腐”与坚持。
作为一个投资人,曾之杰说“不赞成把一些时髦的概念给堆砌起来,尤其是中小企业、传统企业的核心是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和匠人精神,他希望创业者能够静下心来雕琢产品。而互联网只是一个技术手段,拼到最后还是要有一个匠人精神在其中。除此之外,他看中的创业者需要有梦想,脚踏实地,勤劳刻苦,“再加一点点的运气。”
另外,他还呼吁,需要给创新者更好的土壤。
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尽管总体上是向好的,但在法规、社会舆论、政府对法规的执行、解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点就是社会宽容度。很多新东西一出来,会和现有的利益格局、法律法规相矛盾,而如果不给一定的试错空间,很多创新是出不来的。
六、 中国应向多元化资本市场看齐
曾之杰觉得在中国今天需建设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大树也要有小草和蘑菇,最重要把生态系统建好。目前来看,中国走到今天,市场系统已经在慢慢的建立中,先有新三板,之后有创新层,再接着非传统意义上的高速成长就有可能在中国挂牌。
作为业内的老人,曾之杰说自己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能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尊重市场规律。而且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来讲,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对创业本身也是一件好的事情,这两年很多天使投资人的群体,因为每个环节和每个环节不一样,机构投资者往往在A轮、B轮出现。
“Google创始人当年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两个学生,有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就打算将其商业化。他们想要钱就跑到超市,因为超市里有很多硅谷有钱的投资人,哥俩儿就在那里抓着。”
曾之杰希望中国未来形成这个局面,因为中国人的脑袋一点不比美国人笨,只要能把环境弄好,现在中国已经出了很多优秀企业了,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所以未来还会出更多优秀的企业。他认为我们的经济还有动力,不觉得经济成长到这个点就不能再往前走了,之后还会有很多空间。中国总有一天经济不仅仅是规模上能够超越美国,而资本市场一定能够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后,曾之杰表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靠两方面的推动,一是VC/PE界的投资助力,另一方面,要靠政府、金融机构合力推动,打通产业的上下游链条。
“中国的电影公司,除了国有的一两家有能力提供很好的原创内容之外,其它公司的内容能力还没有上来,说到底没有形成这么一个全产业链能够打通的公司。在美国一部电影的收入不光是票房,包括上下游很多收入。这在我国来说是一个瓶颈。这种瓶颈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恐怕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投资界,曾之杰是一个低调的实干者,尽管投资界充斥着浮夸的演示和“画饼”,尽管低调和不善于讲故事容易被喧哗掩盖,但在公平的市场竞争领域,成王败寇、优胜劣汰的法则异常简单明了,业绩优秀的投资人随着时间的延伸,依然会出类拔萃,获得名声和财富。
他的经典语录:
我经常鼓励大家去创业,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的。如果现在不去尝试,恐怕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机会不见得总有,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把握。
如果我们投这些钱,带动这个公司做这件事情,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幸福能够带来帮助,我们就要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去投入。
从中国整个经济格局、社会格局来讲,还是会在TMT领域,因为互联网这个领域是相对最公平、最没有壁垒、最扁平化的,任何人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只要有下一代颠覆性的产品出现,可能产品、理念、基因完全不同,打破现有格局也不是不可能。
(编辑:沈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