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随着中石油接连中标泰国和秘鲁项目,也由此拉开了三桶油的海外淘金路。
中石油的海外扩张
中石油海外业务已遍布38个国家
中石油海外扩张路
截至2015年底,中石油海外业务已遍布38个国家,当年海外油气权益当量产量达到7204万吨。
中石化的海外扩张
中石化海外业务遍布40多个国家
中石化海外扩张路
截至2015年底,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境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50个,当年海外权益当量产量4436万吨,全年原油贸易量达2.93亿吨。随着近年来海外并购力度的不断加强,中石化更多地参与了国际油气作业,加快了走向国际化的脚步。
中海油的海外扩张
中海油海外业务起步于1994年,海外业务涉足亚洲、非洲、欧洲、每周、澳洲等多个地区
中海油海外扩张路
2015年当年海外原油总产量3197万吨,天然气总产量107亿立方米,全年实现贸易量5808万吨。
尽管今年海外项目亏损不断,但是中海油仍然认为国际化发展一直是公司的战略之一,并一直致力于此,而且已经形成以东南亚、中东、墨西哥湾和挪威北海为核心的区域国际油气区。
二十年后,走向何方
从1993年开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开疆拓土,20多年里已经遍布了世界上主要产油区,从勘探开发到炼化销售,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链。但是目前多数的石油项目投资还是在一些“风险较高的”国家,并且海外项目的回报率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不过“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一种趋势了,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对于国家能源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么走出去是个该思考的问题?
与地头蛇合作
现在美国正在准备能源独立,中国的石油企业可以在中东找准机会获取更多的油田开发权益;当然能够参与到中东的油气勘探是个更好的选择,毕竟中东地区仍然是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和待发现常规资源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中国石油公司快速提高海外油气产量和储量的有效途径。
抱个大腿
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在管理、技术、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选择与这些石油巨头合作投资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分散风险,而且这些“老油条”在决策方面犯的错误会相对少一些,也就少交点学费。
挤进北美
相比中东与非洲,北美地区同样也是资源丰富,但投资风险就要小的多了,而且有很多资源是掌握在独立石油公司手里,通过收购和参股获得油气资源是相对安全的方式。当然诸如尼克森收购案很大程度是决策问题。
在目前低油价的情况下,中国民营石油公司纷纷出手,收购海外油气项目,可以看出现在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相比之下,三桶油似乎是调整了策略,谨慎投资。“走出去”已经是大趋势了,对于三桶油来说问题很可能就在自身,正如傅成玉接受采访时说:“国企培养不出企业家,它培养的是官员。”
中国的房价都能拉住,限购;海外的市场,不好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