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绿色金融蓝皮书: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当前,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宏微观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影响,面临着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分析能力的不足、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监督风险等在内的各种挑战。
2021年,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在徘徊中前进,这个整体形势延续到2022年。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济复苏的挑战给各国的气候行动带来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国家的气候相关政策和能源转型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衰退和就业的压力而有所改变。绿色金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碳定价机制的区域差异及其后续的相关调节措施也引发争议。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显示,根据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GGFDI)指标体系总体得分来看,位于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瑞典、日本、荷兰、丹麦、美国和西班牙,中国是唯一排名前十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份全球报告中,研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总得分和经济发展与财政基础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体系受到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面对日益紧迫的气候变化和环境议题,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缺乏共同的标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难以达成、能力建设不能满足需求、受国际政治不确定因素影响等方面。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统计,2014年至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从370亿美元不断增加到5090亿美元。虽然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发行规模仍然占全球的70%以上,但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行规模也不断增加。美国、中国、德国在2021年依旧是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还提到中国发展生物多样性金融,应从四方面发力: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加强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管理;健全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制,推动市场发展;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经验交流和人才建设。
在《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中,蓝皮书指出,绿色基金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多种投融资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绿色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问题。
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方面,2017年6月以来,国务院先后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甘肃、新疆六省(区)九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自下而上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政策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效。
在绿色信托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绿色信托项目数量为665个,虽然较上年度有所下降,但资产投向更为多元,金融工具种类更为多样。2021年,绿色信托资产主要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绿色服务六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