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无名》:严重依赖形式美学的一盘大棋

《无名》远非一部传统的烧脑谍战片,这强烈的风格美学一拥而上,只是让棋局显得迷离,掩盖了原本较为虚弱的剧情故事。

正文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在恶犬狂吠、血迹满地的阴暗行刑室里,汪伪政府情报机关的叶秘书(王一博 饰),以一片钢锥,冷酷无情地戳进一个掏不出任何有用情报的可怜人喉咙,喷洒的鲜血溅射到那张被无数粉丝迷醉的脸蛋上,以及充斥全片的男性时装上。

次日,汪伪政府情报头子唐部长(大鹏 饰),在孤岛上海一间和屋的榻榻米前,对森博之扮演的日军情报司令抱怨,“刚被处刑那个是我的人。”

“你到处安插各种内线,我这边怎么分得清是敌是友。”森博之无奈回答唐部长。

确实,到处都是我们的人,以及,最终就是一盘大棋——就是我看完《无名》后的第一反应。

作为历史悬疑类型片,如若只是像谍战剧那般,精心埋伏笔设反转,按时间顺序亦步亦趋地讲述故事,既可能让观众失去被带领去解密的乐趣,又会给演员带来藏着掖着展开角色的表演难题。

于是,作为身兼作家、编剧、导演、剪辑多项决定性职务、并对自己作品有着绝对话语权的程耳,为了让剧情变得跌宕起伏,就只好亲自操刀,将叙事和角色的各个线头、伏笔埋得尽量深尽量远,手段呢,就只能借助时空倒错的蒙太奇,以及场景段落间的大量刻意留白。

《无名》剧照

如果说《无名》的整体情节都像是在下一盘大棋,那么程耳就在用他本就非常擅长的非线性叙事和留白等表达方式,将棋局打乱。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王传君饰演的角色,打一开始,就在不同场景,以坐姿静态登场,直至结尾才一一揭示他们正在经历什么。而一系列精心的美学设计,更在为这盘大棋制造乍看上去迷乱却又迷人的气氛。

从头至尾大多都是框住角色命运的固定镜头,事件角色并不一定都在同一镜框内的构图方式、褐红暗色的内景与蓝白冷色的外景之反差、轰炸机视野的俯拍与受难百姓视角的仰拍之对比……这些都应该是导演与摄影指导蔡涛商定下的镜头语言。既延续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隐而不发的美学风格,又让人想到蔡涛掌镜的《暴雪将至》里那些工业区铁路桥场景。

不过因为大量叙事留白的使用,俯拍却并没有赋予常能让观众期许的上帝视角。日军航空兵轰炸广州一场,飞行员身边戴着防风镜的健壮狗儿“罗斯福”,与地面废墟大雨中瘸腿的中华田园犬,形成强调敌我“狗生”命运的趣味也揪心对比,但除此之外,再没给予轰炸事件的任何结果。

《无名》剧照

陆军小分队的试训贵族“公爵”及其战友,俯身向下,在发臭变味的井水里看到了什么,我们暂不知道,绕了一圈其他情节线再回来,才知道是长三角老百姓被屠杀的苦难,他们放弃希望地仰头向上,等来了暴雨般浇灌而下的混凝土。

然而,这一切看上去高明的镜头和留白设计,对推动剧情有多大作用呢?《无名》远非一部传统的烧脑谍战片,这强烈的风格美学一拥而上,只是让棋局显得迷离,掩盖了原本较为虚弱的剧情故事。

与整体剧情发展最无关联的,当属江疏影饰演的特科人员江小姐一角。仅仅与梁朝伟扮演的何主任,有着一幕在审讯桌两侧的对话。审讯者这边是一套熟练的套情报话术,被审者则是一副吻合恋爱脑及其悲剧结局的花瓶样貌。置于整个故事里,显得非常多余。

然而两人的对话中,包含了对唐部长动了真情、森博之也不能保其性命、何主任再想想法子等关键信息,似乎有助于简单有效揭示情报网络角色们的权力关系。而影迷大奇特,更敏锐意识到,这是有意在致敬《色,戒》,唐部长就是易先生,江小姐则是王佳芝。

所不同的是,《无名》针对三位女性共产党员角色,在留白了的枪响过后,把本要公开处刑了的都放过了(另一位是周迅饰演的陈小姐)。而张婧仪饰演的方小姐之所以没能逃脱,还上了报纸社会新闻,则是由于她不幸遭到了王队长(王传君 饰)的私刑。

作为场面重头戏的何主任大战叶秘书,动作设计不可谓不精彩,然而从客厅打到楼道的十多分钟,对于故事本身真有必要吗?这毕竟不是印尼通关游戏式动作片《突袭》,再多拳拳到骨、血溅银幕的特写,都显得多余。但为其圆场也很容易,这可是新老两大人气帅星(王一博与梁朝伟)的权力交接啊,是时装造型的建立和摧毁,是属于银幕之外的流量密码。

《无名》剧照

到了最终揭示个人身份的结尾,观众大多可能质疑,“都是自己人,有必要把彼此打成伤残吗?”从情节逻辑上为主创找说辞也不难,得假戏真做给叶秘书的顶头上司、日本人森博一,让其信服。不止这一场重头戏,在结尾来临前,无论历史观怎样,还有其他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日军无条件投降,监狱内外,英雄出日伪入,何主任和叶秘书又一次几乎大打出手。这也是两人继续做戏下大棋?

因被领导信赖而获取日军满洲防御地图,绝对立下最大功勋的叶秘书,为什么还与森博一共关一室,听其拒绝岗村宁次安排新职、决心卸甲归田的打算?是为了最终“跳警”曝光身份,侮辱Boss,让森博一“回到1931年就挺好”的美梦破产得更彻底?还是共产党特科人员必须忍辱负重、隐藏到接下来的解放战争?

唐部长一会姓汪一会姓蒋,同样让人费解。但确实抗战年代注定少不了这样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日军情报总长也预言道,“自古以来,骑墙派都没有好下场。”

面对重大历史题材,相信片方也有不少不得不左右逢源、束手束脚的地方,那么也确实得通过强烈的美学风格去装点和掩饰。这么做,算不上骑墙派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