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则消息引起了业内注意:1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三大产业趋势,在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智能座舱及智能出行、数字化营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合作探索,打造高质量数实融合样本。
这条看似简单的新闻背后,实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大汽车产业数字化的画幅。这几年,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厂均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赛道。一直坚持不造车的阿里,实则用另一种方式,深入到了汽车产业链全链条。
所谓“数实融合”,或将从一句价值表达,走向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线上官方旗舰店,以及服务消费者的各个触点,形成一种“数实融合造车范式“。
正如电影《头号玩家》那样,踩下油门倒车进入地下车道,反而通过第一关。阿里换个思路参与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或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吃上汽车产业数字化蛋糕。
阿里“做车”,早有准备
从此次双方合作阿里给出的解决方案来看,覆盖了阿里巴巴的两大主要业务:天猫、阿里云,加上阿里最早从事汽车智能化的斑马智行、出行导航高频使用的高德地图、以及企业数字化工具箱瓴羊等。
阿里好像组变形金刚一样,将几个BU拼到一起,却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可以说,从汽车数字化、智能化的角度看,阿里提供的解决方案基本覆盖了目前行业所能提供的全部,但阿里作为“ONE”,其各个环节之间的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兼容的协同,确实目前行业无人能提供的。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阿里很早就在汽车行业积累经验。
以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为例。早在2014年,阿里就开始和上汽合作,共同研发智能汽车OS系统。两年后,阿里和上汽成功研发出了国内首个智能汽车OS系统——AliOS。多年来,经过与车企合作打磨,AliOS优势逐渐显现——采用Ali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车企,可将主力车型软件研发周期从13个月缩短至6个月。
随着自动驾驶时代到来,研发训练对“算力”的需求暴涨。阿里云的基建实力也很快得到验证。在底层算力上,阿里云的飞天智算平台,能够输出融合算力、大数据和AI一体化的方案,加速智能应用的开发。2022年8月,阿里云与小鹏汽车合作,在内蒙乌兰察布共同打造智算中心“扶摇”,成为国内第一个投入实际运营的、专为自动驾驶服务的超大智能算力集群。据悉,阿里云与在为吉利量身打造智算中心。阿里云的目标是,让智算中心成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第六大车间”。
在以往并不擅长的生产制造上,阿里也在积极寻找用数字化的方式入场,帮助车企在生产上增质提效。在一汽红旗繁荣数智工厂项目中,阿里云给出了“数字工厂”的解决方案,让近2万台设备实时在线,数采的响应时间为百毫秒级,为生产过程提效、提质、降本、节能,同时快速回应用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
在车里进入销售和消费者服务环节,更是阿里巴巴最为擅长的领域。2022年底,一位00后在天猫上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车,选车、看车、定买车方案、做贷款,一切流程均在天猫上完成,自此,汽车电商全流程购车第一单在天猫诞生。
对于“数字原生一代”而言,在网上购买汽车是新的时尚,2022年天猫双11期间,到淘宝天猫主动搜索各种车型的消费者同比上升了53%,整车直播带动销售同比增长了18.4%。而瓴羊的数据智能、达摩院的数字人等技术能力,让电商DTC购车成为可能。
一句话概括阿里努力的方向是“实体车下线,数字车上线”。
“数实融合”背后的新商业空间
阿里造一辆“数字车”,本质还是阿里巴巴的商业能力,能够服务于国内各个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吉利与阿里的战略合作,让我们看到了在汽车行业,阿里的机会。那么跳出汽车行业外,阿里是不是还有机会?
这一疑问,行业分析师也曾有过。在2022财年2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JP摩根分析师犀利发问:你刚才谈到了阿里长期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期目标紧密一致,会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数字化发展进程里。你觉得未来五年的数字化进程是什么样的一个方向和节奏?在这个大的进程里,阿里可以做些什么?财务回报怎么看?
此次阿里与吉利的战略合作,其实是给行业一个明确的答案。
首先,数实融合、扎根实体并非一句正确的表态。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评价吉利阿里牵手时表示,“数实融合”在汽车产业链中是一个具象场景,最能体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确,一辆实体车的倒影之下,是一辆数字车。从车辆生产制造、研发、座舱智能化、整车直销、消费者服务,每个环节都有数与实的结合。
其次,从财务回报角度看。阿里这套汽车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是可复制的。以智算中心为例,小鹏可用、吉利可用,未来其他车企也可用。更不用说拥有10亿消费者的淘宝天猫生态,无论“品牌第二官网”的展示作用,还是消费者运营、整车直销的全新销售渠道,对具备汽车行业价值。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卖的越好,阿里财务回报也就越好。
那么为啥阿里能在数实融合中吃到发展红利。这与阿里的发展路径,以及战略设计分不开。
阿里23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在做一件事——通过数字技术,让商家做好持续性生意。23年里,阿里巴巴先从大流通切入,连接需求侧的10亿消费者和供给侧的上千万企业商家;而后逐步向大物流、大计算延伸,服务千行百业。
也就是阿里董事长张勇此前在《致股东信》中提及的,“我们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越来越深地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当中,并努力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
从电商到本地生活,再到云计算,相信阿里在服务各行各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中,也会不断强化其自身的发展动能。随着疫情阴霾散去,消费力提升,传统行业转型正在提速,不止是汽车行业,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产业被科技革新,更多机会由科技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