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今年GDP增长预期为5.5%以上

回顾过去5年,上海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再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7年的1428.4万亿元增加到近3000万亿元。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上海经济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继续站定4万亿元关口。”2023年1月11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十六届一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了上述数据。

过去五年,上海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再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7年的1428.4万亿元增加到近3000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5年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过4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8.6万亿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28.1%左右。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1030亿美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15.8%左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266家和10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上海五年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五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30.8%提高到42%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时,上海初步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

上海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千亿级、百亿级商品交易平台各增加5家。原油期货、“沪伦通”等创新产品和业务被推出,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上海金”、“上海油”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过去五年上海“硕果累累”,未来五年,上海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作用更加凸显。

上海还将深入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四大功能”大幅跃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高效配置,具体目标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以上,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200家。

未来五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2023年是新一届上海市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如何重振经济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焦点。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上海将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

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将要强化国际经济中心产业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2023年上海将强化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改革创新。

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将落实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积极创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将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东方综合交通枢纽上海东站。

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上海将深入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在沪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配合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2023年,上海将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将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

上海将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13号线东延伸等轨道交通线,加快建设上海示范区线、苏湖铁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原水西环线。

上海还将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物流保障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国际贸易标杆企业,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23年,上海将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深化央地全面战略合作,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