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浩哥
由乐视、中影、传奇影业和环球影业共同投资的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一片已定档12月26日。不过今天我们要谈的并非其故事或拍摄,而是由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s Inc.简称FFI)对该片提供的完片担保(Completion Guarantee)。
完片担保在国内影视业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在好莱坞,可以说是“无担保,不大片”。
在好莱坞这个电影高度工业化的市场中,各种影视类金融服务被应用到各个场景。而完片担保则是好莱坞绝大多数电影,特别是大片电影的“标配”。投资人为了控制投资风险,要求制片方必须引入完片担保,否则投资免谈。
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专业影视金融服务也必将逐步进入国内。于是,今天我们想聊一聊好莱坞的完片担保,看看它将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以及中国这个市场的难点在哪里。
何为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是用以规避影视制作风险,保证投资人所投资的影视产品能够符合前期约定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且如期按预算交付的一种融资性担保产品。完片担保并不是保险合同而是担保协议。其中投资人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各种金融机构。
完片担保合同截图
完片担保最先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好莱坞,是担保一部电影或电视制作,能够按照剧本预定时限及预算拍摄完成,并送交发行方。它允许独立制片人在融资过程中使投资者放心地来资助他们的电影。完片担保向投资者承诺按期完成电影制作,并保证不会超出议定的预算成本,任何拖延或财务超支由担保公司承担。而担保公司的主要受益则是按照影视作品总预算的4%到7%进行提成。
作为“完片担保”机构,要非常熟悉影视生产流程,并且能够对剧本质量、资金筹集、影片主创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制片人(制片公司)的操控能力、影片完成后的发行收益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影片制作过程进行监控,及时监督控制财务状况。当制作无法完成时,担保方会退还投资者的投资。
类似于好莱坞一些电影工业相对成熟的市场,制片方通常会应项目投资人的要求获取完片担保。一般来说,受众相对较小的独立电影在以前是完片担保的主要用户,因为他们的拍摄节奏相对不稳定,无法从好莱坞主流的电影制作公司得到足够的财务支持。这些电影的拍摄需要银行贷款,而银行为了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会强制要求完片担保。但是随着完片担保这一模式的逐渐完善,大量的主流电影也开始意识到了电影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会进行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的执行过程
一般来说,完片担保的步骤分为三个部分:评估(Evaluation),法律文书的拟定(Legal Stage),和跟踪(Monitoring)。
1). 评估(Evaluation):一旦制片方向担保公司提出申请,担保方就会向制片方要求剧本、拍摄日程安排和整体预算。担保公司希望这三个方面的文件能够在申请前就已经由制片方完成统计,所有里面涉及的细节已经被反复推敲。之后担保公司就会约见所有和这个项目相关的人员,并让他们提出对这个拍摄计划的意见和可行性建议。一旦各方人员达成一致的肯定的结论,担保公司就会发出一封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这封意向书表明担保公司愿意在一定的条款下和制片方进行完片担保的合作。大多数的条件会涉及到资金,人事,保险和拍摄地点等。同时在这封意向书中,也会涉及到各种担保公司不予以承担的预算项目。
2). 法律文书的拟定(Legal Stage):在意向书送达制片方并且项目通过以后。担保公司就开始拟定法律文书。在准备这些法律文书时,担保公司会要求更加详细的拍摄内容和财务状况以及涉及人员的具体安排。通过这些条款的仔细比对,确保资金能够落实到预算上。同时,在法律文书的拟定阶段,还需要确保制片方有独立拍摄电影的能力和权限。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还会商讨保费问题,一般视项目情况保费会维持在整个预算的4%到7%之间。
3). 跟踪(Monitoring):从影片开始拍摄以后,担保公司团队会进驻拍摄团队。担保公司需要在片场保证每一场拍摄都尽量和时间吻合,每一笔支出都绝对透明。但是由于电影拍摄毕竟是艺术创作,很多时候一些有创意的在计划之外的行为也是可以被允许的。担保公司一直会跟踪到整个影片的后期制作的完成。
如果一部片子在拍摄过程中超过总预算10%以后,完片担保方会正式接管整部片子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担保方会与制片人工会一起合作,从公会中调换新的导演和制片人来保证片子完成。如果电影到了万不得已终止的情况,担保方会承担全部责任,并向投资人全额退款。
制片人工会
保底发行绝非影视金融产品
完片担保机制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国内,而近两年国内开始风行“保底发行”。虽然都有一个“保”字,但意义截然不同。
保底发行保障的是制片方的权益,制片方在电影上映之前一旦找好保底方,就完全不需要再承担亏本的风险,并能提前收回资金。
保底发行的实际意义和保险基本不挂钩,更加准确的说其实应该是“包底发行”。在影片上映以后,保底方对票房的跟踪锁定能力相对薄弱。如果电影票房不达保底金额,则参与保底的公司就要全部承受这些损失。
当然,保底本身是需要一定财务技巧的,包括保底金额的决定、收益区间的划定等等。但这更像是一场关于电影的“21点”,与其说是投资,更像一种“赌博”,赌一部电影可以取得预期票房。
一切金融投资行为都必然有其对应的风控机制,从这点上来说,保底发行很难被称为影视金融产品。
完片担保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近两年国内也在开始慢慢的尝试完片担保。几年前,国资背景的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就希望能将完片担保制度引进国内,并已经开始向美国电影金融公司学习他们的完片担保体系。但是,仅仅有提供服务的意愿还是不够的,国内还没有懂得影视评估的保险公司,所以最后也并没有完成大的影视项目,仅仅设计出了“演出保”、“商演通”、“设计通”等一系列相对小型的金融担保产品。
在国内,大量的保险公司经营的都是传统保险项目,对于影视方面的内容并不了解。而电影方面的保险,更多的是由一些片场问题而引起的各种时间成本损失,这些时间成本的赔付需要引入更加完善的评估体系,这也是完片担保主要聚焦的部分。
如果电影拍摄过程中出现了演员,导演等核心人员不能继续工作的情况,这些损失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完片担保公司来承担。很多时候,这种核心人员的身体问题是由基础保险来保障的。而完片担保中的保险公司更多的是保证影视作品拍摄的时候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说其保险内容为整部电影的时间成本。而这种保险业务的分拆在国内的保险公司里面还是不足的。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国内的所有电影都需要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查,这就给在国内做完片担保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在我国,电影公映需要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如果影视作品不能过审,那后期成本就会无限制的增加。以《无人区》为例,这部电影早在2009年就制作完成了,但是因为其内容敏感一直拖到了2013年才上映。这种情况为完片担保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同时,我国奉行的大都还是从苏联引进过来的导演中心制,区别于海外的制片人中心制,这种制度往往会以导演为中心,很难形成较为市场化、透明化的制片流程,也给完片担保变相的提高了难度。
但是电影产业的工业化是不可逆的。FFI已于2015年在上海建立了分公司,而国内也渐渐出现了伯大影业这种影视担保公司。从伯大影业的官网可以看到,虽然其目前的主营项目还是影视众筹类项目,不过也开始承接一些网剧、综艺、MTV等小体量的项目的完片担保。
而在保险公司方面,平安保险已经开始涉及完片担保相关业务。平安保险内部的风险评估部门开始和中央新影集团的影视专业人员一起建立完片担保的风险评估体系。
其实,大型中外合作电影的完片担保或许是国内完片担保业务起步的一个平台。FFI在2015年进驻中国以后担保的几部片子就证明了这个趋势。于2014年10月底杀青的《卧虎藏龙2》台前幕后共300多场,在新西兰拍摄期间一度遭遇片场大火,却依然于4个月内杀青,并于2016年2月上映。而由乐视、中影、传奇影业和环球影业共同投资的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一片也由FFI进行了完片担保,已经在国内顺利定档2016年12月。好莱坞大片对于完片担保是刚需,因此国内影视公司可以借由中外合拍片中的完片担保流程慢慢展开学习和了解。
闪电小百科
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s Inc.简称FFI)主要为金融机构、影视公司提供相关保险服务,电影的投资方可以通过与其合作以保证电影的成本控制、拍摄完成、按期发行。自成立以来,美国电影金融公司已经担保过《国王的演讲》、《雨人》、《诺博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7000部影片,目前公司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均建立了分公司,每年完成对230部电影的完片担保。
除了FFI,国际上还有另外一些大型的完片担保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Cinema Completions International,Allen Financial Insurance Group, Completion BondCompany of CenturyCit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