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悬崖大年到来,创新热潮下,医药外包行业势头火热

对药企而言,弥补这一损失的是新的重磅药物。换而言之,大药企对于新品的需求空前巨大,这也带动了医药外包行业的火热发展。专利悬崖大年降至2023年,修美乐的专利即将到期,安进、三星、勃林格、晖致、山德士等公司都将推出各自的阿达木单抗类似药。

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艾伯维的修美乐(阿达木单抗)将把“药王”宝座让给默沙东的K药(Keytruda,帕普利珠单抗)。此前,修美乐自2012年战胜辉瑞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以来,已占据全球药物销售额榜首近10年之久。该药于2002年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至今已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获批超过17个适应证。

2021年,修美乐销售额为206.96亿美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额达到156.58亿美元。不过,光辉之下,没有哪个原研药能绕开“专利悬崖”。这一现象指的是,原研药专利保护期过后,大量仿制药上市销售、参与竞争,拉低药品价格,导致原研药销售额骤降。

对药企而言,弥补这一损失的是新的重磅药物。据法国媒体《费加罗报》的报道,未来10年内,全球销售额前20款原研药中,有9款专利药都将到期,几乎所有的大型药企都会受到影响。换而言之,大药企对于新品的需求空前巨大,这也带动了医药外包行业的火热发展。

专利悬崖大年降至

2023年,修美乐的专利即将到期,安进、三星、勃林格、晖致、山德士等公司都将推出各自的阿达木单抗类似药。今年三季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艾伯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Richard Gonzalez表示,预计到明年,修美乐特许经营权市场受到的影响将在45%(+/-10%)左右。

作为一项平衡药品价格和创新研发的制度产物,专利悬崖并非艾伯维一家大药企要面临的挑战。据Evaluate Pharma的数据,2013-2030年间,全球共有1666个药品化合物专利到期。2023年则是专利悬崖的大年,预计将有570亿美元的创新药遭遇仿制药的挑战。

具体到药品数量,科睿唯安的统计显示,2021年至2027年,预计每年至少有120种药物将失去其在全球主要市场的独占权。其中,2021年有128种药品独占权将到期,此后每年的数量将大幅增加,2025年将达到171种。以仿制药火热的肿瘤领域为例,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等9种药物将同时失去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市场的独占权。

除了艾伯维,百时美施贵宝(BMS)和罗氏也承受着“专利悬崖”之痛。前者2021年72%的收入都来源于上市超过10年的老产品。其中,2006年上市的重磅炸弹来那度胺(Revlimid)的核心专利已在2019年过期,其他大部分专利也在今年过期。今年上半年,来那度胺的销售额为52.98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公司对其全年销售预期调整为90-95亿美元,远不比2021年的近130亿美元。

而对罗氏来说,曾经带领公司业绩狂奔的“三驾马车”已经垂暮。2014年,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安维汀(贝伐珠单抗)、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登上全球畅销药TOP10。但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三者销售额在2020年均降至50亿瑞士法郎以下,分别同比下滑35%、29%和38%。罗氏也在肿瘤和自免领域推出新的“三驾马车”奥瑞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

实际上,开发新品和收并购几乎是所有大药企面对专利悬崖时的选择。

此前,艾伯维于2019年收购艾尔建,获得后者眼科、医美、神经领域等业务,并拓展血液肿瘤、免疫方面的产品。同年,BMS收购新基,同时将在肿瘤、血液、免疫等优势领域推出多款新品。拜耳在利伐沙班和阿柏西普两大产品的专利过期前,拓展肿瘤领域业务,并通过收购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诺华也于今年宣布100%剥离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部门山德士,采用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进一步聚焦创新药。

医药外包行业势头强劲

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的预测,2020年至2026年,新兴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将会扩大至行业的17%,新公司和新产品将会在其主要治疗领域持续扩张。此外,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将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科学创新的主要来源。当下,有6000多种药物正在积极开发,其中新兴生物技术占比达到65%,包括大约800种下一代生物疗法,如CAR-T和NK细胞疗法,基因编辑和RNA疗法等。

换而言之,无论是对跨国大药企,还是新兴Biotech公司,创新研发都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不过,行业长期存在的“双十定律”也意味着,新药研发往往伴随着高成本和长回报周期。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再到商业化阶段的大规模生产,每一环节都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和挑战。在此之下,CXO(医药研发与制造服务外包)公司成为越来越多药企的选择。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1年的39.4%提升至2026年的49.9%,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数据将由2021年的43.0%提升至2026年的52.7%。

这一增长势头在业内龙头公司的业绩上也可见一斑。今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营收分别为283.95亿元、78.12亿元、74.03亿元和54.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87%、167.25%、39.63%和59.23%;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2.32亿元、26.83亿元、10.58亿元和11.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0.64%、350.16%、13.62%和37.20%。

在不断地能力和规模持续建设,国内头部CXO公司具有国际竞争力,承接全球业务,海外营收不菲。今年上半年,小分子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凯莱英、博腾股份的海外收入分别占94.02%、86.21%,一体化平台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均为82%,大分子CDMO药明生物为75.10%。其中,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在医药创新体系成熟的美国市场收入分别为119.09亿元、38.96亿元和30.42亿元,分别占海外收入的81.67%、71.96%和79.74%。

热烈需求之下,多家CXO公司在海内外均有扩产计划。今年,药明康德计划分别在南通、武汉建设和扩建实验室,在常州、泰兴、无锡、美国建立和扩建生产基地。公司还于7月与药明生物同时宣布,将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预计在未来十年各累计投资20亿新元用于建设新基地。

今年2月,金斯瑞生物同样宣布在新加坡的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占地超过3万平方英尺,提供高度自动化蛋白质和基因制备服务。同一时间,康龙化成绍兴小分子原料药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公司还分别在今年1月和10月收购英国Aesica Pharmaceuticals Limited、收购康龙临床股权并增资。

凯莱英则在今年中报中表示,公司在欧洲、日本市场取得积极进展,其中日本市场在手订单大幅增长,并于9月宣布拟以40-50亿元在泰兴投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扩产小分子CDMO化学原料及原料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