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医疗系统迎大考:发热门诊空前承压,重症救治紧急“补课”

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等重要,如何尽快建立一套非常时期维持医疗系统正常运转的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赵孟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随着各地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医疗系统正在迎接空前考验。从乡镇卫生院到大城市三级医院,从发热门诊到ICU,从一线医护人员到医院管理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正成为迎战新冠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主战场”。

近日,界面新闻联系30多家大城市医院的发热门诊,大多数处于忙线和无人接听状态,只有几家医院接通,工作人员均表示就诊人数比平时翻倍。与此同时,防重症、防死亡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方向,各地正在加大力度建设重症病房、培训重症医护人员。

值得关注的是,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也最高。保障他们的健康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等重要,如何尽快建立一套非常时期维持医疗系统正常运转的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发热门诊大考

12月上旬,北京市每日阳性感染者数量曾以千为单位增加。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仁和医院介绍,医院发热门诊现在24小时接诊阳性患者,但如果家中备有药品,则不建议前往发热门诊治疗,如果家中无药,可以在发热门诊开药。“发热门诊人非常多,每天都需要排很长的队才能问诊。”工作人员表示。

12月12日下午,在成都市一家三级医院的儿童发热门诊,单是排队等待核酸报告的人数就有大约三四十人。一位医护人员称,门诊接诊量比平时明显增加,但尚能应对过来。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等候区的位置上,尚有不少空余。

在武汉,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发热门诊医生表示,如果抗原检测出阳性,可到发热门诊就诊,但发热门诊人很多,可能要排几个小时的队,近期“这种情况在深夜也不会有所好转”。长江航运总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则建议,如果来发热门诊,也只是开一点退烧药,并无其他治疗措施,如无必要,尽量不要前往。

武汉市中医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医院设有发热门诊,需要持核酸或抗原阳性检测结果就诊,因疫情目前不能聚集,无法打针或住院,只能配药,“发热门诊是全封闭状态,只有阳性病例可以进入,具体配药方法、收治政策每天都在变,外围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只能说医院现在确实可以接诊。”

南京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医生称,如果抗原检测出阳性,需居家隔离,无法到医院治疗,如有治疗药物的需求,建议与社区联络。“医院也没有药,只能输液,但也并不是针对新冠的治疗,只是缓解症状。”该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说。

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一段时期以来,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增加比较快,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但是,普通门诊和住院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速比较缓慢,现在相应医疗资源使用率在一个安全可控的区间。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12月14日12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发热门诊超过了1.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超过了3.3万个。

“绝大多数患者到发热门诊主要是为了开具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药品,很多地方也开设了发热门诊的简易门诊,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据有些地方统计,发热门诊平均就诊时间从最开始的超过4小时已经缩短到40分钟以内。”焦雅辉说。

不过,相比大城市,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医疗系统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大约在一周前,四川达州就出现大量人员感染,一些诊所医生称,近期前来就诊的发热、咳嗽类患者是平时3倍以上。一些诊所出现患者聚集输液的情况后,达州市通川区卫健局曾紧急下发通知,以减少聚集为由,禁止诊所为发热病人打针和输液,只能开口服药物。

对此,多家诊所医生表示,当地不少诊所因为药物耗尽被迫关停,在当前大量人员被感染的情况下,该规定明显不合理。界面新闻获悉,达州市通川区卫健局后来又下发通知,目前允许诊所视情况给有需要的患者打针。

成都一家药店,感冒类药物销量暴增。摄影:赵孟

看到大城市“阳”的人越来越多,刘博感觉得到,一场“大战”越来越近。作为云南省一家乡镇卫生院的副院长,他已经1个月没有休假,此前是清零政策下协助当地物理防控和做核酸监测,如今则是需要应对大面积感染,划分病区、采购药物。

刘博最近注意到,他所在县的医院,感染人数不断增加,作为最基层的卫生院,也已进入“备战”状态。他们最近也在动员群众接种疫苗,包括对老弱病残者上门接种。

乡镇卫生院面对的基本都是农村居民,刘博觉得人们对奥密克戎的认识相对欠缺,一些群众比较紧张,大量囤药。这也导致一些有名的中成药在一周前就断货,现在即便出去采购也找不到货源。

重症紧急“补课”

随着感染人数增加,未来医疗机构的压力可能会从发热门诊传导到重症科室。界面新闻从多家医院获悉,近期医院不断收到上级转发的国家文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迅速扩充重症医疗资源,降低因感染导致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初曾印发《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从强化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加强二级医院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做好重症医学专业相关医护人员准备、升级改造方舱医院等5个方面提出要求,并明确了完成时间。《工作方案》勾勒出较为明确的重症应对“路线图”。

《工作方案》称,国家卫健委将建立医疗救治资源调度和定期通报制度,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对任务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的地方进行通报。多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表示,硬件方面的准备也许能够“突击”完成,但人员紧缺是目前面临的普遍现状,要完成《工作方案》的要求挑战较大。

《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要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或者诊室。发热诊室至少配备1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满足患者就医需要。发热门诊要24小时开放,未经主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关闭或停诊。

四川省一位县级医院原院长坦言,过去许多二级医院的发热门诊设施都是“应付检查”,现在突然投入“实战”,面临大量就诊人员,必然出现人手紧张等情况。成都一家二级医院发热门诊医生陈宏对界面新闻透露,他所在的医院发热门诊只有3位医生,近期了为了保证24小时开放,所有人员几乎都没有轮休假,压力很大。

在重症应对方面,《工作方案》要求,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对于三级医院,则被要求确保综合ICU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医院要按照综合ICU标准,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确保用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各类重症病人治疗的综合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此外,还要求迅速改造其他专科ICU床位,确保需要时,随时可投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三级医院还需要储备一批“可转换ICU床位”,即选择适宜的独立院区、病房楼,按照感染防控要求,对其内部病房进行改造,配备满足重症救治设备使用所需的供氧和用电设施,以及呼吸支持、抢救和监护等设备,确保需要时能够在24小时内转化为重症监护单元。“可转换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这些工作均被要求在12月30日前完成。

多位三级医院的医生表示,中国医疗机构重症病房建设一直比较滞后,“像急诊、重症、儿科这些高风险、非效益科室,利润不高,医生辛苦,风险又大。”过去三年,医疗机构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物理防控和采集核酸,在医疗技术进步方面所做的准备工作有限。不过他们都表示,在重压之下,这些硬件准备工作仍有希望完成,主要的担忧是医护人员配给不足。

按照《工作方案》要求,三级医院要迅速扩充重症医学医师队伍。一是提升其他专科ICU医师综合救治能力;二是开展相关专科医师重症医学专业培训。医院要立即组织全体内科、儿科、急诊科医师,进行系统性综合ICU专业培训,能够掌握重症医学治疗理念,熟练使用呼吸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设备等开展重要器官功能支持,使其具备重症医学临床技术能力,成为重症医学医师队伍补充力量。

一位三级医院的医生告诉界面新闻,重症救治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在诸如四川华西医院、湖南湘雅医院这类知名医院,重症病房一般都必须由重症医学专业出身的人员负责,但在其他医院,即便也是三级医院,重症科室的人员基本都是来自临床科室。鉴于此,通过短期培训扩充重症医学队伍,难度较大。

此外,重症床位不足一直是中国重症医学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工作方案》还要求,定点医院ICU床位数不低于床位总数的10%,平急结合设置的可转换ICU床位不低于床位总数的10%,确保需要时各类ICU床位可扩展至床位总数的20%。省会城市和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定点医院设置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病房,其中血液透析中心配备至少30台血液透析机。

12月9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为10.6万人,重症专业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17.77万人。

医护感染怎么办

如果说医疗资源准备工作的压力主要在医院管理者,那么一线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则更为具体——自己阳了怎么办?多位医生均表示,他们从12月初开始,就已经取消了轮休假,“随叫随到”,甚至一些医生核酸检测呈阳性也在坚守一线。

陈宏告诉界面新闻,过去该医院发热门诊每天大约接诊二三十人,但现在每天放出40个号上午就会被“抢完”,医院被迫加号。12月14日,截至下午3时许该院发热门诊已经接诊了60多位患者,是平时数倍。由于只有3名医生,一旦有人感染后需要休息,则很难保证24小时不停诊。

按照疫情防控“新十条”规定,目前进入医疗机构,仍需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这意味着,医护群体中的感染者将更容易被发现。多位医生反映,在感染人数不断增多,医护人员面临短缺的当下,该规定不利于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社会面已经不做核酸,对医生做核酸已经失去了意义;从救治角度说,就算是阳了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式。”前述二级医院原院长对这一规定表达不解。他认为,这一规定的初衷可能是“让医生最后再阳”,但现实中很难保证医生群体比普通民众的感染率更低,因为他们长时间处于高风险岗位。

“而一旦医护人员感染,如果是无症状,那么上班还是不上班?”他认为,如果让阳性医护人员居家休息,必然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如果取消对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一些无症状的感染者则可以继续工作。

一位西安的医生告诉界面新闻,随着医护人员阳性感染者增多,一些私立医院已率先取消对医护人员采集核酸的规定,而公立医院主要采取划分“阳区”和“阴区”的做法来避免交叉感染。“阳性医生给阳性病人看,阴性医生给阴性病人看”,且禁止跨科室流动。但随着感染人数增加,医护人员带病上岗不仅面临伦理上的争议,也存在现实风险,“如果累倒了怎么办?”

成都一家儿童医院的医生表示,她所在医院也于近日取消了对医生的核酸检测,一位同事发烧到39度,要求请假被拒绝。她自己也已开始发烧,不知道请假是否能获批。她所在的科室,平时一天接诊七八个患儿,但12月13日一天就接诊了15个。目前医护人员都取消轮休,尚且能够维持运转,但她担心未来感染人数增多后发生挤兑。

此前在12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岗位特殊,每天会接诊大量的患者,因此面临的感染风险最高,工作也非常繁重,可以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

12月13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作出部署,强调要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等。“医务人员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日常诊疗服务;他们义无反顾,当疫情发生时始终冲在一线救治患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米锋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要求患者进入医院提供核酸证明,如果患者进入医院前为阴性,但出院后发现阳性,进而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医院被传染,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医生最担心的就是医疗风险”,前述二级医院的原院长表示,如果发生院感,不仅会追责到医生,医院的考评也会受到影响。

此前,有医生希望将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纳入工伤对待,但有人质疑,在大面积感染的情形下,这一建议恐难实现。

多位医生表示,目前药店已经很难买到相关药品,很多阳性患者前往发热门诊是为了开药,当务之急是解决药品供应问题。如果药物供给充分,则可以减轻许多发热门诊的压力。同时,消除患者对奥密克戎病毒的恐惧,科学认识病毒也非常重要。

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随着近期患者数量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要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问题。

(文中刘博和陈宏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