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健康
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发表了由张文宏等7名医生的署名文章《保护家人,走出疫情》,文章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新冠疫情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判断。
“华山感染”称:“我们团队近期对上海今年奥密克戎疫情中的1万多例感染者进行了超过半年的随访,并对同期非新冠感染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随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目前的奥密克戎株未造成特异性的人体器官长期损害,还是呈现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特点,我们人类可以应对与接受。目前,新冠病毒病一定会逐渐被纳入常态化的呼吸道病毒,从新发传染病进入季节性或者地方性传播的传染病序列。”
针对中国退出对新冠进行严格管控后,如今出现的较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所浮现的问题,张文宏等医生也进行了分析。
最近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就是深处北方的感染者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患病感受,观感上似乎出现了北方感染上了就特别难受、北方的毒株尤其强的现象。但“华山感染”认为,“由于不再核酸全检,无症状的比例我们是不知道的,当感染基数庞大的时候,比例很高的无症状会被“忽略”,我们只觉仿佛每个感染者都会有很难受的症状。另外,北方进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帮凶”,何况又逢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安稳度疫的挑战会比南方更大一些。”
此外,出现较多人感染后,对老年人等家庭中较为脆弱群体如何进行保护,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根据国家疾控局,截至11月28日,我国有90.68%的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86.42%完成全程接种,但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仅为65.8%。尽管接种率仍然有待提高,却不意味着老年人和三年前一样面临着同等风险。“普通人对于疫情可以用平常心对待,儿童及60岁以下的成年人群感染奥密克戎株后的重症率已是显著下降[2]。因此,上述人群不用恐慌,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
“华山感染”大力呼吁老年人积极接种疫苗:“首先,一定要强化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这一经验,从香港不同时期疫苗接种率与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病死率相关性中得到了论证。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新冠感染后的重症率,降低幅度高达76%-98%[4-5]。上述数据已经由全球多个研究证实,在上海的疫情中,也有数据证实,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最重要的医疗手段。”
而对于所谓的“早阳早好”的心态,“华山感染”认为要不得,甚至对老年人会产生极大的威胁。“华山感染”写到:“这里面最核心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原因很简单,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众多,甚至也会面对大量医护被感染的局面。此时,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时出现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则可能难以获得像平时一样充分的医疗照护。此外,等到全社会感染率很高、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为了延缓感染时间,在接下去的3个月中,每个家庭应一起协助老年人做到这些措施:
- 疫情上升和高峰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在公众场所非必要的聚会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稳定,应做到非必要不去医院,多储备一些长期使用的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等),避免因为药物短缺导致的治疗中断。
-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抵抗力,调整心情。
最后,张文宏等医生鼓励道,在长长的抗疫隧道里走了3年,我们即将走出隧道,空气、阳光、自由自在的旅行,都在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