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速恢复发热门诊接诊,专家呼吁继续优化措施减少医护“非战斗减员”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称,广州正加快发热门诊规范建设,目前全市共有93家规范化发热门诊和137家发热诊室可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广州正优化发热门诊接诊流程,落实“快处置、快恢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李科文

编辑 | 谢欣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各地如何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发热门诊岗哨作用也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要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12月5日,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披露,广州市要求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所有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原则上不得停诊。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颜泽表示,实施发热病人接诊能力倍增计划,对现有发热门诊按2倍进行扩容,按人口密度增设基层发热诊室,开展24小时运作。至此,广州成为全国首个要求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的城市。

就在三天前,12月2日,广州市卫健委还宣布看病就医绿码通行政策,即患者凭健康码绿码可在门诊、急诊就诊。不过,这也使人担忧是否会增加院感风险,使其成为了导致医院停摆的最大隐患。

多地加快恢复发热门诊运转

发热门诊是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据2020年6月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发热门诊应当满足“三区两通道”设置要求。

所谓“三区两通道”设置要求清洁区主要包括医护休息区,应当有独立的出入口;缓冲区主要包括污染防护用品的脱卸区,可设置消毒物资储备库房或治疗准备室;污染区主要包括独立的挂号、收费、药房、候诊、诊室、治疗室、抢救室、输液观察室、标本采集室、隔离观察室、检验科、放射科、卫生间、污物间等医疗功能区,医疗功能区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自助便捷服务技术,设置自助挂号缴费机具等,实现患者自助服务,减少诊疗环节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疫情防控优化、多地宣布不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后,发热门诊将发挥识别新冠感染者的哨兵作用,如何保持发热门诊正常运转将在接下来的防疫中尤为重要。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发热门诊处于“集中”状态。以武汉为例,12月1日,武汉市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公布普通发热门诊医院的通知》,共42家医院名列“发热门诊医院名单”。特别是,武汉洪山区、江夏区、江汉区、新洲区等区常住人口超60万人,设置的发热门诊均在3家及以下。

界面新闻了解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均发生过发热门诊暂停的事宜。实际上,近期,包括中山一院、广药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儿中心等广州多家拥有发热门诊的医院都蹭宣布暂停门诊、急诊及发热门诊服务。不过,相关的恢复服务的速度也在加快,在近十天中,上述提及的发热门诊暂停服务基本都在一天之内重开。张屹称,广州正加快发热门诊规范建设,目前全市共有93家规范化发热门诊和137家发热诊室可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广州正优化发热门诊接诊流程,落实“快处置、快恢复”。

据12月5日张屹介绍,现在广州在发热门诊的设置与运行上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应设尽设”,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全市有93家规范化发热门诊和137间发热诊室为市民提供诊疗服务;二是“应开尽开、便民惠民”,除“所有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原则上不得停诊”的承诺外,还包括持续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就医取药;三是“快处置快恢复”,优化发热门诊接诊流程,诊疗区域落实分区分隔,其中,包括对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人员的处置方式——迅速指引其佩戴N95口罩,转移到相对独立区域隔离诊治;精准判定阳性人员就诊区域,不得随意扩大封闭范围;同时,非封闭区域要继续接诊。

成都市则表示,各医疗机构将加强院内相关区域消毒管理,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现疫情后,立即将阳性患者转移至留观室集中等待并及时转运,相关区域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原则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产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要区域“非必要不封控不关停”。市民朋友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全程规范佩戴N95口罩,尽量避免触摸医院物体表面,候诊和排队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有待优化措施减少医护“非战斗减员”

现在在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所依照的是2021年9月印发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下简称:《防控技术指南》)。据《防控技术指南》,严格执行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态势和防控需要,确定上述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必要时可选择开展血常规、胸部CT、抗体检测。

《防控技术指南》显示,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由疾控等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确定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明确需实施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的范围,指导医疗机构尽快落实,控制可能的感染源,有效阻断感染传播。

而在发热门诊接诊放宽对患者核酸证明要求后,如何在可能出现感染情况下快速恢复发热门诊运转,不至于停摆,保障医疗资源供给,成为一大挑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彭劼向界面新闻介绍,“以目前首周的情况来看医疗机构整体运营有序,目前按照相关规定已经取消了新冠纳入院感的情况,但是医护人员及所有在院病人还是每日在拉网式的一轮又一轮进行核酸检测”。他认为,针对新冠病毒如今的特性,是否需要对医护进行每日核酸检测也需要适时调整,无论是医院、社会还是病人,都要统一思想。

彭劼表示,大部分新冠感染者都是无症状或轻症患者,实际上,这类人群无需前往医院就诊。若出现发热症状患者可先在家中自行观察不必过度恐慌。目前医院普通门诊数量实际上仅仅只有疫情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发热门诊可能因为疫情后加强建设数量应该有所上升,但医院整体运行仍有序进行中。

界面新闻曾从为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南地区医疗行业内人士中获悉,在此前,只要医院内发现有新冠确诊病例,一大批与病例相关联的医护工作者便因为密接或次密接被拉去隔离。他坦言这是“还没开始与病毒战斗,自己就先非战斗减员了。”

不过上述人士也透露目前一些医院职工核酸频次已从每天一次调整为每周两次院内已建设有专门的确诊医护人员隔离空间此外不再隔离密接与次密接的医护人员

据《防控技术指南》,医疗机构应当将有发热或/和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分诊或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对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应当进行核酸、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胸部CT检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应当将患者安置在发热门诊进行留观。接诊儿童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热门诊设置单独的儿科诊室或儿科诊区,满足发热患儿就诊需求。发热门诊接诊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临床表现,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疗,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要立即转往定点医院,并及时报告。

彭劼认为,闭环管理目前来看也具备进一步优化的必要,由于病毒目前的致病性来看,针对绝大多数的无症状感染者来说,引起发热的原因不止有新冠,还有多种因素,医生诊断之后应该首先解决患者主要的病因。发热门诊可以正常开展,但如果实行闭环管理,易导致除新冠之外的其他原因发热病人的诊治,同时也增加了这些本不是因新冠而发热病人感染新冠的风险,尤其是可能耽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因此,如何平衡其中的利弊得失,需要进一步优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