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企业,它们规模不大,却成长迅速,往往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或商业模式创新优势。因为和善于奔跑跳跃的瞪羚相似,这些企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一个地区,瞪羚企业数量越多,创新活力就越强,发展速度也就越快。
经过多年培育,山东高速集团目前已经有12家权属单位被评定为省级瞪羚企业,涵盖工程检测、工程设计、智慧交通等诸多领域,成为集团产业版图上最具成长潜力的部分。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些瞪羚企业,寻找他们高速成长背后的基因与密码。
一座座山脉连绵起伏,一条条河流蜿蜒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让天堑变通途。与之一同穿山跨海的,还有一张电力网络,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坚强保障。
山东正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业与“电”打交道的企业。公司深耕智慧能源领域十余年,针对高速公路用能需求,研发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产品,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高品质、不间断的电力保障和专业化的解决方案。2021年,正晨科技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瞪羚企业”。
一场电力与高速的思考

正晨科技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智慧能源产品、施工、运维为主业的企业,其研发的BES楼宇自控系统、建筑节能监控系统等产品,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
针对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需求,可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以办公楼为例,其产品实现了空调、照明、能耗等各子系统的综合管控,以工位、房间、部门、楼层为对象,提供高效管理与能效评价,通过算法来找到使用效果和节能降耗的平衡点。
在智慧能源领域成绩显著的正晨科技公司,最初其产品在交通领域却鲜有应用。面对高速路网这一广阔市场,如何将产品体系与高速公路业务相融合,公司上下迎来一场电力与高速的思考。
在正晨科技,这样的思考早已司空见惯。一直以来,公司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不断迭代、优化各项软硬件产品。为此,公司组建起专业化团队,并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形式,实现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与华为、海康威视等强强联合,引入先进的、具备前瞻性的技术。
截至目前,正晨科技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34项,参与7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奖励。
得益于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正晨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2017年6月,由公司建设的孟疃收费站匝道圈1700k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匝道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而后,对济南市中收费站进行综合用能改造,依托“高速公路能源管控平台”完成碳盘查,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研发智能模块化预制舱变电站,实现供配电设备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随着正晨科技产品体系与高速公路业务的不断融合,填补了山东高速集团在高速公路供电领域的业务空白。公司兼顾内外两个市场,经营指标迎来飞跃式增长。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2.41%和72.83%,资产总额从36714.02万元增长到76463.58万元。
一张高速内部的智能电网

把高速公路供电线路剪断,路上的核心业务还能否正常运行?在山东高速集团智能网联测试基地,正晨科技进行了一次次测试。测试中,将路侧输电线路切断模拟故障,沿线的核心业务却不受影响。
这一结果得益于公司所打造的高速公路智能电网。高速公路智能电网是正晨科技针对智慧高速公路的用能需求所打造,包含高速公路能源管控平台、智能模块化预制舱变电站、户外智能化一体柜、高速公路供电环网控制器等软硬件产品。

这张智能电网打破了高速公路原有供电系统的“电力孤岛”,通过环网控制构建了网架式供电系统。正晨科技以市政电网接入站点为基点,研发智能模块化预制舱变电站,放置在收费站、服务区、隧道等高速节点,作为区域供电的基本能源管控单元;以电能流向为核心,通过供电环网控制器,实现相邻电力单元的电力互通互备,实现全路域电力供应的综合管控与连续保障。
作为智能电网的智慧大脑,能源管控平台实时监测各电力设施的运行状态。一旦监测到路侧设备供电出现问题,平台自动进行供配电的双向调度。比如某段线路电网断电,断电点之后的设备供电可以由平台从另一侧邻近的变电站调度过来,这也是为什么线路断了路侧设备仍然可以工作。
智能化的电能调度,不仅保障了稳定的电力供给,还通过绿色能源的应用、管控大幅降低了电能损耗。以高速公路监控门架为例,在原有供电模式下,从国家电网到设备端,仅是摄像头用电就需要“降压-整流-远供-逆变-变压-整流”等多次换能环节,而每次换能损耗在5%左右。正晨科技将“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智能电网中,通过能源管控平台的智能调度,简化换能环节,实现光伏供电就地接入及消纳,减少了逆变及长距离电力运输过程中的系统损耗。
一个让隧道变“聪明”的平台

一公里外有车辆驶来,隧道内照明灯自动亮起。每盏灯都会根据洞外亮度进行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外内光环境的平滑过渡,同时大幅节省用电。这样的“黑科技”,已经在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开始测试。
智能调光只是正晨科技开发的智慧隧道云控平台功能之一。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管控需求,公司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起智能管养、自动决策、信息发布、应急指挥于一体的云控平台,实现对隧道乃至隧道集群的统一管理。
智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既有日常策略,也有应急预案。而每一步精准决策,都出自隧管老师傅们的实践经验。为了让平台更“聪明”,研发团队在项目现场住了整整半年时间,除观察、记录隧管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他们还与隧管人员日夜讨论,不断完善云控平台的各项功能。
以隧道通风为例,风机启动时间和转向都需要提前预设。研发团队在参考国检标准的同时,也会结合隧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相关设定。又如隧道内发生火灾、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时,平台要触发哪项应急预案,这些也需要向隧管人员“取经”。

隧道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隧管人员改变了原有的隧道现场办公模式。运维人员可以直接在后台对隧道设备进行全域监测和远程控制,改善了办公条件,进一步保障了人身安全。长达5公里的乐自高速公路长山隧道,隧管人员办公场所移至70公里外的监控中心;滨莱隧道隧管人员办公地点,也移到了30公里外。
经过多年经验积累,智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形成了“感知、分析、预警、决策、控制”的业务闭环,实现隧道运营管理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成功应用于省内外16座隧道的运营管理中。今年上半年,公司中标济南市智慧城市隧道管控软件系统项目,实现从高速公路隧道向城市隧道的输出。
下一步,正晨科技将继续瞄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市场需求,持续加大产品与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品类数量与技术水平,努力成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