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聪最爱的“网红脸”,背后也是蕴藏着各种江湖故事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网红脸”群体,各路资本都在蠢蠢欲动,也让“网红脸”背后多了几分江湖气息。

打开任意一家直播平台,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多女主播,普遍美得非常“同质化”——一字眉、大眼睛、锥子脸,俗称“网红脸”。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每个人都想要变得美一些,再美一些。

可以说,各种网红主播的颜值是直接取决于主刀大夫的“手艺”。

“女性在变漂亮后,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不管是感情、职场发展或是人际关系上,都会有所受益,不过,前提还是手术成功,”同仁医院的美容整形外科医生告诉记者。

在韩国,人口虽然不到5000万人,但其注册整容外科专业的医师超过了2000名,整形医生总数排在世界第六位。诊所、医院等整容机构也遍布韩国,仅首尔的注册医疗美容机构就超过900家,其中以“狎鸥亭洞”的整容一条街为例,便汇聚了400多家整容医院,200多家整容诊所。

近年来,以明星艺人为主的消费占医美总用户的比例超过50%,名人效应也带动了其他群体对医疗美容的需求。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网红脸”群体,各路资本都在蠢蠢欲动,也让“网红脸”背后多了几分江湖气息。

“网红脸”也要搞O2O ?

自2011年以来,医美O2O平台的兴起,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医疗美容知识和服务,也极大地推动了医美行业的发展。

国内医美APP的出现,则网罗了国内众多医美机构——公立医院、民营机构、私人诊所,每家医院的价格、口碑、医生介绍等都在APP上面,相当于把韩国的“狎鸥亭洞”搬到了网上,做中国的“医美一条街”。现在,市场上包括新氧、更美、悦美、美黛拉等在内的医美O2O平台超30家,其中前几名APP的用户规模均达数千万,入驻的医美机构、医生也以千计。

随着用户不断增加,APP反而成为医疗机构精准投放的广告平台,进而大幅降低了传统医美行业的广告费用。因此,医美APP开始携手医疗机构,通过团购、促销的方式刺激消费者进行尝试性消费,从而扩大消费群体,为后续利润的增长提供基础。

当前,国内医疗美容市场的用户偏年轻化,35岁以下消费者占88%的市场份额,35岁以上的客户则为12%。占领医美消费市场88%的这个群体,多以都市年轻中产阶级为主,愿意为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而购买专业的服务医疗,包括整形、减肥、心理、皮肤、产后恢复、抗衰老等项目。

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以双眼皮项目为例,他执刀的顾客最小年龄是刚中考毕业的16岁少女,“其实这是她的第二次手术,第一次是13岁,在香港做的美容手术。”

在医疗美容市场中,以民营机构居多,一般营销费率在30%以上, 侵蚀掉超过50%的毛利润,70%的资源用在获客上,导致一般医美机构净利率在3%至5%。一个到院客户的成本在2000元以上,而平均每3个到店的客户只有1个能成功转化为消费客户。也就是说,一个消费客户的成本至少在6000元左右。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往往这些成本被转移到顾客身上,以高额的医疗美容消费价格呈现。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加上互联网搜索的商业化,信息乱象严重,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某种程度上,医美O2O的兴起是行业矛盾的一次爆发,为医美机构提供了营销渠道,也为消费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当前,医美O2O平台多以“线上医美社区+前端服务”为基础模型,再根据各家特点形成差异化。总体来说,在上游,医美O2O平台对接各个级别的医美机构,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为下游的消费者提供了解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可靠渠道,通过决策社交化、医疗电商化,提供线上支付,打造UGC/PGC社区,从而完成O2O闭环。

Lisa是北京丽扬整形医院的院长,她告诉记者,自2015年初医院在新氧平台上线以来,为医院带来了90%的客户源。同仁医院整形外科医生韩新鸣也表示,2013年12月他在更美平台上认证,当月通过线上解答患者疑问后,转而到医院面诊的就有50人,“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此前是没办法想象的”。

公立医院并不想错过“网红脸”

公开数据指出,目前全国在卫生部门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有10000余家,而经过逐级正规训练、达到卫生部要求的整形外科医生不足3000人,相对于国内庞大的需求,医生数目远远不够。

尽管2014年开始,国内开放医生多点执业,确实增加了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而当前的医美O2O平台只是行业中的一个小环节。某种程度上,它们扮演着互联网中介的角色,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医生、医疗机构数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医美APP平台纷纷有了新的规划。

比如,新氧推出“云诊所”,与线下中小型诊所合作,整合其闲置时间和设备,进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开放给新氧平台上的众多公立医院医生使用,解决医生多点执业的场地问题。

更美则提出医生IP计划,打造“空中医院”,即入驻医生是专业技能过硬,也具有个人魅力,从而形成个人医生品牌,更美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矩阵,囊括品牌、电商、预约、场地、售后、流量、金融、厂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但现实往往比较骨感。

多位公立医院医生向记者透露,即便国家允许多点执业,每个医院都不愿意自家医生出去执业。一方面,医生除了大量的手术时间外,每周有固定的出诊、开会、培训等安排;另一方面,工资结构与个人的职称、评级等挂钩,这些又与在医院就职期间的工作表现相关。一位公立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好多因素夹杂其中,相互有利益冲突。”

但这并不能阻碍中国医美市场的快速发展。

清科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医疗美容服务量(包括手术及非手术)由2009年的270万例增加到2013年的480万例,自2014年起按16.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将于2018年达到1020万例,假设届时1个案例平均收费1万元,市场规模合计超1000亿。

多位医美APP创业者认为未来5年内,中国医美产业格局必然会发生改变。欧美、韩国、中国台湾等医美市场进入成熟发展状态,,约90%的医美机构是医生诊所,作为参考,医美创业者认为,未来国内医美市场,以医生为核心的最大价值化服务,是发展趋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