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完美世界的一纸延期复牌公告,完美世界的收购目标随即曝光:拟将时代今典传媒旗下“今典院线”、“今典影城”、“今典文化”三块资产收入囊中。这意味着张宝全苦心经营多年的院线资产将被悉数变卖,而这是继去年世茂院线卖身万达以后,又一家地产背景出身的院线公司退出市场。目前今典院线排名前15,这也将是目前为止国内院线中规模最大的一起收购,或预示着院线整合的狂风暴雨即将到来。
在游戏资产回归A股后,完美世界(002624.SZ)的第一次停牌大手笔收购,再次拉回到影视板块,而此次瞄准的院线资产。
2016年9月5日晚间,完美世界发布延期复牌公告称拟收购北京时代华夏今典电影院线(以下简称“今典院线”)、北京时代今典影视文化(以下简称“今典文化”)、北京今典四道口影城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今典影城”)。
据公告,今典院线和今典文化的直接控股股东为时代今典,今典影城的直接控股股东是时代今典的子公司时代今典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这三家标的公司都是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今典集团)旗下的电影资产。这意味着张宝全一手经营多年的院线资产将被悉数变卖,而这是继去年世茂院线卖身万达以后,又一家地产背景出身的院线公司退出市场。
今典集团背后是打造了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的商界大佬张宝全。今典集团的官网显示,除了电影业务,旗下产业还涉及度假酒店、当代艺术以及公益事业。
根据艺恩智库数据显示,截止9月6日,时代今典2016年票房共计收入7.8亿,全国排名13位。公告还披露,本次交易初步方案为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股权及目标债权,这或许意味着整体收购金额或许不会太高。这也将是目前为止国内院线中规模最大的一起收购,或预示着院线整合的狂风暴雨即将到来。
1、游戏注入后,完美又杀回影视
继游戏资产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后,完美世界从7月起便停牌筹划资产购买事宜,首笔收购瞄向的是公司比较薄弱的电影产业。
早年实现游戏资产在海外上市的完美世界,今年通过注入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原影视壳完美环球,从而顺利实现回归。而回归后的影游联动综合体再次更名为完美世界,则让外界一度认为在业务上是否也会厚此薄彼。完美世界此番举动,则打消了业内的猜疑。
近期发布的完美世界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完美世界在电影领域较为薄弱,电视剧营收为1.6亿元,电影收入仅为3987万元。完美世界董事长兼创始人池宇峰曾公开表示:“未来完美环球的电视剧业务会持续增长,但是占比会降低。今明两年电影是发力的重点”。此举可以认为是完美世界的预期兑现。
近年来,完美世界产业集群的业务模式有了较大拓展,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横跨游戏、影视、动画、漫画、文学、媒体、教育的文化娱乐产业集群。比如“吃回头草”宣布与百度旗下文学业务展开合作,共同开发网络文学IP,对百度文学注资并实现控股。
单就其中的电影板块来说,今年2月,完美世界与好莱坞环球影业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五年参与环球影业出品的50部电影,总金额达到2.5亿美元。8月23日上映的《谍影重重5》则是第一部带有“完美世界”厂标出现的好莱坞大片,接下来完美还会制作三个华语电影系列。
此番拟收购今典院线来看,正是完美世界电影业务的产业链延伸。随着电影投资和制作的加强,顺势进入终端市场,也是很多内容企业的选择。院线作为电影产业链的末端环节,除去良好的现金流不说,还可以为电影乃至完美的游戏提供通路,更多触达消费者,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2、深耕三四线城市的今典院线,运营状态不佳
2009年经当时的广电总局批准成立的时代华夏今典院线,是最早开拓三、四线城市的院线之一,过去3年,今典院线的票房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55%。可以说也在三四线城市爆发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为什么如今却沦落到被收购的命运?
目前,今典院线下属影院226家,有1200多块银幕。根据艺恩智库数据显示,截止9月6日,时代今典2016年票房共计收入7.8亿,全国排名13位,累计放映142.83万场,总观影人次达2537.34万次,场均人次18。这与同样定位在三四线城市的大地院线相差甚远。
虽然总体来说,今典的总体票房排名第13位,票房占比2.34%。但时代华夏今典院线上座率、票价、场均人次都是几乎垫底,运营状态并不理想。
资本市场中,时代今典最近一次出现是上证所发布的资产支持证券挂牌转让公告。彼时,时代今典集团以旗下78家影院未来票房收入为基础发行ABS资产证券化产品,募资规模总额10亿元,是继星美、大地以后第三家试水票房收入ABS的电影产业集团,也可以一窥当时今典院线对资金的渴求。
纯粹作为一门地产生意的院线,并无多少优势可言。而此番加入完美世界的怀抱,于今典院线不仅可以解资金的燃眉之急,更有望与电影上游的制片、发行、甚至游戏的推广形成化学反应。
3、院线大整合时代开启,各路资金计划抄底?
今典院线的卖身将只是个前奏。
在几乎每小时诞生一块新银幕的中国电影市场,影院这门传统生意的经营正迎来一些新挑战。而意外到来的票房减速和院线公司的纷纷上市,则在加剧行业的洗牌。
数据显示,2015 年新建影城 671 家,新建银幕 7,504 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 21 块, 2013 年至 2015 年国内新建银幕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1.51%。就目前的观影习惯来看,短期内部分地区影城建设已经偏向饱和,核心商业区的影城区位已很难获取,新兴商业区的影城区位呈现成本高、未来发展不确定、培育期较长的特点。
一位上市影视公司的CEO近期接受数娱梦工厂专访时曾表示,未来会加大影院的投资,目标是五年内进入院线前五。而在此之前,该公司的院线一直维持在15家的水平。这也意味着通过加盟和自建的方式远远不够,并购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事实上,万达爸爸去年实现上市,带头开启了行业整合。去年1月正式登陆A股的“院线第一股”万达院线借助资本的力量,6月宣布22.5亿收购澳洲第二大连锁影院、进军大洋洲市场后,随后又以10亿元收购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100%股份。今年,万达院线依然在稳步推进国内影院的收购。
万达院线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票房40亿元,同比增长40.6%(国内实现票房33.6亿元,澳洲实现票房6.4亿元);观影人次9,666万人次,同比增长49.2%,其中国内观影人次8,606万人次,澳洲观影人次1,060万人次,国内市场占有率13.7%。截止2016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开业影院320家,银幕2789块。
前有文投控股实现借壳上市,近有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和幸福蓝海密集IPO,实现上市的院线股纷纷募集资金投向影院建设,院线的大整合已经是一触即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24日,阿里影业一亿元收购杭州星际80%的股份,将以内部资源支付,这已经不是阿里影业第一次对线下影院开启买买买模式了。今年五月阿里影业曾花10亿投资大地影院,此后又与广宇长城沃美院线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在BAT的生态中,由内容到终端的布局已是大势所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突遭减速的电影市场,恰恰提供了最佳进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