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侠世界里的一介儒生,电影王国中的禅意大师

胡金铨应该先是一名文人,然后才是一位导演。他的电影不像张彻那样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留白,留下的地方让中国文化的诗意像一道光一团云一片雾一样渗进去。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武侠电影达到了高潮,而邵氏作为武侠电影浪潮中的执牛耳者,出现了大量的导演和演员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武侠电影的创作中去。但由于其模式电影的局限和雷同,在邵氏横贯的20多年里真正能称为大师的导演屈指可数,无非是张彻、刘家良、楚原这几个人。

但在这之外,还有一位导演不得不提。他对中国武侠电影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位把中国电影推向国际的导演,此人正是胡金铨。

导演胡金铨

虽然胡金铨导演同样出身于邵氏,但却是邵氏电影模式中的一个异类。他只把自己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大醉侠》留在了邵氏的功劳簿上,后来的作品则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作者电影。抛开个人喜好,严格地从电影来说,胡金铨的武侠电影是远高于邵氏其他几位的。

胡金铨出生于北京的书香门第,成名于香港邵氏,之后才辗转台湾,遂成一代宗师。所以,年轻的胡金铨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经过抗日及内战后,心态中多少也存有普罗的价值,憎恨当权者的专横腐败,同情广大百姓的悲苦命运。

所以其早期作品《大地儿女》(1965)就是一部典型的抗战电影,讲述了一座被日军占领的小城中,百姓联合游击队大败日军的故事。电影的前半段,充满市井气息,百姓群戏非常朴实动人,;电影的后半段却陷入了抗日神剧的套路。据说当时邵氏擅作主张删减了电影中的大量镜头,弄得故事情节破碎不全,最终才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大地儿女》海报

此事严重打击了胡金铨在邵氏的创作激情,自此以后胡金铨放弃了现实题材,一心钻进武侠的世界里。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让武侠电影的世界里多了一位宗师,但或许也让现实题材的电影世界里少了一位大师。

1966年,胡金铨武侠电影开山之作《大醉侠》(1966)横空出世。电影讲述了金燕子联合大醉侠共同解救一位朝廷命官的故事。这部电影依旧保存着邵氏武侠电影的模式——情节的铺垫,激烈的打杀,快节奏的摄影,凌厉的剪辑,都呈现出动态和力量的美感。

尽管胡金铨最为著名的“胡氏客栈戏”在这部电影中已经初露锋芒,但其后期最引人瞩目的浪漫风骨、诗意的追求以及禅宗的意味依旧没有得以展现。也正是从这部电影之后,他意识到在邵氏不可能随心所欲到那种散漫的地步,他唯有远走高飞——去了台湾,选择更离奇的道路。

《大醉侠》海报

胡金铨到了台湾之后的第一部作品《龙门客栈》(1967)便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故事背景设定为明朝的“夺门之变”,东厂锦衣卫大太监曹少钦斩了兵部尚书于谦后,又派大档头、二档头带着锦衣卫追杀于谦后代,欲斩草除根。于谦旧部在龙门客栈进行一场恶斗,救出于谦后代,并杀死曹少钦。

在这部电影中,胡金铨作为明史专家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他对明代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已至考据成癖的地步,考据的方法及运用独到、深邃。他在许多访问中都提到:“明代是所有朝代中最腐败的,知识分子与政府、贫与富差距都大,党争也最严重。”

《龙门客栈》海报

在《龙门客栈》之后,胡金铨花费多年时间,最终拍出了电影《侠女》(1971),并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这部电影被认为是胡金铨导演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作品,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技术手法都更为精致。

电影的前半段是世俗的,不但讲江湖武侠故事,还直接写到了书生,可谓是有文有武,以武力和谋略来顽抗恶势力;而电影的后半部转进了形而上的神秘世界,进入了禅宗和佛学的境界。整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东方文化的韵味,竹林、山水、或有或无的风、时聚时散的云、乌云背后的一抹阳光、远处飘荡而来的一声钟鸣,这一切充满了东方的哲学。

《侠女》海报

说句不恰当的话,我觉得大概只有东方人才能够真正理解这里的意境。

胡金铨认为:世间的文武儒侠皆有其致命的局限性,因果循环,冤冤相报,斗争引发斗争,复仇又带来新的复仇,所以要想真正得到解脱,只有入佛道。此时的胡金铨已经从一名江湖儒侠转变为得道高僧。

《侠女》剧照

之后的《迎春阁之风波》(1973)和《忠烈图》(1975)则再一次重回侠道。《迎春阁之风波》是渗杂间谍的侠道,《忠烈图》是爱国志士的侠道。而这两部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杀戮和连绵不断的斗争,让胡金铨更坚定地走入了禅宗的道路。所谓侠者,以武犯禁。武道必然带来斗争和冲突,甚至杀戮,只有佛道方能渡己渡众生。

《迎春阁之风波》海报

《忠烈图》海报

因此随后的两部电影,《空山灵雨》(1979)和《山中传奇》(1979)则不再是简单的武侠电影,前者是对禅宗的完美诠释,后者则是对鬼怪之道的探索。而这两者之间,都充满了胡金铨空灵的诗意。在这两部电影中,玄妙的东方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佛家表意,道家风骨,让人着迷不已。

《空山灵雨》海报

《山中传奇》海报

虽然胡金铨的武侠电影意境高远,当对于当时的观众而言,观赏性却远远不及张彻、楚原。所以他的电影票房往往较差,这让他的创作陷入转型与投资的困境。所以,胡金铨导演后期的三部作品皆有其不如人意之处,《天下第一》(1983)虎头蛇尾,《笑傲江湖》(1991)尽是徐克的风格,《画皮之阴阳法王》(1993)则制作陈旧,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大潮。

《笑傲江湖》海报

接连三部电影失败之后,胡金铨心灰意冷,定居美国,为自己的电影《华工血泪史》作最后的努力。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胡金铨在电影准备开机的1997年年初因心导管气球扩张手术不幸去世,一代宗师带着遗憾撒手人寰。

终其一生,胡金铨导演只有十四部作品(其中有两部短片与其他导演合为长片),从数量上而言,大概只有张彻的十分之一。张彻电影中的狂野和血性注定了他自己一生快节奏而不间断的创作,胡金铨则只能慢条斯理地考究着光影中的诗意。

《侠女》剧照

所以说,胡金铨应该先是一名文人,然后才是一位导演。他的电影不像张彻那样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留白,留下的地方让中国文化的诗意像一道光一团云一片雾一样渗进去。而光与云雾,恰恰是胡金铨电影中最常用的景观,这一切都宛如一副水墨山水画一般。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