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炒作的《无人深空》 是对玩家无限空想的影射

对《无人深空》的不满和失望不绝于耳,但它最初的那些预期真的可以达到吗?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过去,商店里摆放的娱乐产品琳琅满目,远远多于家里那些屏幕所能提供的东西,那段时间从商店走回家都是一种享受,褶皱的背包里放着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娱乐产品。总的来说,比起现实,人们更热爱小说、电影、专辑乃至游戏编织的世界。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些产品都是“完美的”,与我们的期待相符,创作者则不被预算和技术所禁锢,自由实现自己的创造。

游戏制作者总是在提高玩家预期和尽量满足期待之间劳心费力。小说家可以凭空杜撰任何事情,因为这些不必花费任何成本去实现文字里所说的恐龙、飞船、倒下的埃菲尔铁塔,亦或是满天的繁星。电影导演则需要谨慎些,因为这些与成本息息相关,他们所试图描述的一切都将影响电影的预算。与之相比,哪怕是最简单的游戏特性,也可能带来制作上的挑战。如英国的知名游戏设计师皮特·莫利纽克斯(Peter Molyneux),其习惯性的大嘴总让事先承诺的游戏特性成为空炮。

无论一款游戏的预期和现实之间落差有多大,也从未像《无人深空》这样让人失望。这是一款宇宙探索类游戏,我们在一艘狭小的飞船中在前所未有数量巨大的星球间穿梭。它由一群位于英国小镇吉尔福德的年轻人创作,游戏在一阵铺天盖地的宣传后于上个月发售,其主要制作人名为肖恩·穆雷(Sean Murray),是一名极具讲故事天赋的程序员。他对《无人深空》的描述非常生动,“生成海量内容”乃至“模拟一个宇宙”,允许每一名玩家探索并命名新发现的行星,引爆了大众的期待。

这一远大愿景被数以百万计的人买账,其中包括SpaceX和特斯拉的缔造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娱乐明星坎耶·维斯特,他们都在游戏发售前得以一睹其真面目。肖恩甚至还现身脱口秀节目为游戏造势,节目标题借用电影《冒牌天神》的梗,将他比作可能取代摩根·弗里曼的“上帝”。《纽约客》则在一篇名为《没有终点的世界》的前瞻文章中担心《无人深空》会成为“一场有关公众期待的罗夏测验,玩家无从在游戏中找寻到他们所期待的东西。”

一语成谶。随着游戏与玩家们见面,对于《无人深空》没有达到宣传预期的指责不绝于耳。在Reddit上的一份关于《无人深空》的长文成了汇聚众怒的焦点,用户们不停在文章后面追加列举游戏没有达到预期的方方面面,直到文章原作者无法忍受如洪水般涌来的众怒,删除了他的账号。一名前索尼高管抨击一部分在玩了72小时后再申请退款的玩家,并称他们是“小偷”,这一言论使他成为互联网上的众矢之的。

内容匮乏且售价昂贵,以及期待落空的差距,这些原因部分解释了玩家对于《无人深空》的愤怒。但在更深的层次上,愤怒不仅仅是对于游戏本身缺失的特性,而更是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于各种各样丑陋问题的无限空想,房屋租金,食物开销,校园霸凌,身心疲惫时的百无聊赖,愤怒来自所有这些不尽人意。

事实就是如此,逃避现实,我们唯有去期待那些虚拟世界也不大可能实现之事。

翻译:徐成杰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PC公会”>>

来源:卫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