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民心工程|巧解“三点半难题”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宝山区始终牢记习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求解、用心用情破题,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各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建设,成功打造一幕幕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实践剪影。

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安全如何保证?作业不会做,谁来具体辅导?“减负”的同时,如何责任不减、成长不减?如何让学生个性飞扬、全面发展?……

看看宝山区如何通过课后托管+作业指导+特色课程,巧解“三点半难题”。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宝山区已经实现全区97所公民办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各学校在落实课后看护的同时,分时段安排作业指导、特色课程,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全区共有75000多名学生获益。

接娃不再“急吼吼”

以前,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下午五六点,家长才下班。

这个尴尬的“时间差”,曾经让家长疲于奔命,大多数家庭只能请“银发族”早送晚接。“放学了,谁来接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让各方为难。

宝山区坚持将好事办好,各学校推出“接娃时段你来选”,家长可以根据下班时间和课后安排,在16:30、17:30、18:00三个时间段中选择接娃时间,消除了家长“时间赶不上、孩子等太久”的担心。原本尴尬的“时间差”,被各个学校化解为自主作业、特色课程、爱心看护三项内容,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后服务。

“鸡娃”不再伤脑筋

“鸡娃”本是家长无奈的选择,下班以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打起精神辅导孩子作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是多少家长不堪回首的经历。宝山区将作业时段挪入课后服务,使得众多“老父亲”“老母亲”得以从“鸡娃”大业中全身而退。

学生用智能作业系统进行巩固训练

在作业时段里,有的学校开展作业比赛,看谁能最快完成作业;有的学校组织任课老师集中开设“答疑教室”,由老师集中辅导,“哪科不会点哪科”。宝山区美兰湖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智能作业系统,学生作业在平板电脑上就能完成,实时提交、实时批改,智能推送错题讲解和巩固练习。

老师学生进行交互式习题讲解

“银发家长”对这项举措也非常拥护:“我们是老年人,现在小孩子的作业看也看不懂,更不会辅导,现在作业在学校差不多就能写完,还有老师辅导,真好!政府和学校给老百姓干了件大实事。”

为“牛娃”搭建自由成长平台

“我用一根火柴挂起了8瓶矿泉水,今天的课太有趣了!”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小学刚参加完课后服务的孩子带着满满欢喜,向家长们分享自己刚刚结束的线上科技课体验。

宝山区将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时段作为学生自由生长的舞台,各个学校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罗店中心校开设了百门“七色花”课程,内容涵盖了头脑奥林匹克国际项目、民间非遗传承手工课等特色内容;庙行实验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量身定做社团活动,组建了绘本、航模、击剑等颇具特色的校园社团;杨行中心校开设了艺术类、运动类、科技类、劳动类4大主题10余门项目活动;陈伯吹实验小学为课后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运用数字技术让身处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现身”陈伯吹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之中,由老师在线引领学生们碰撞思考的火花。

跟线上老师做手工

各机关单位、相关机构也发挥所长,吴淞海事局带领学生们走入蓝色海洋,工商银行为学生们带来了金融大亨们的“当家”故事,陶行知纪念馆、少科站、少年宫等专业机构提供“纸张的承重”“冬季去听贝多芬”“用语言去话‘画’”等多样课程,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科学探索和艺术魅力。

“纸张上的承重”

“冬季去听贝多芬”

以前的“三点半难题”成为了现在的“三点半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学后在教室里安心写作业,在社团里参加活动,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很多家长表示:“课程免费、看护免费,老师辛苦了,家长减负了。”

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教育是最普惠的民生,小小的课后服务,解决的是民生大问题。宝山区将继续秉承“减负不减质”的理念,让课后服务这一暖心工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选择,不断书写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篇章。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来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