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3》参投方阿里影业如何谋划衍生品买卖?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星际迷航》的衍生品开发实行了票务、衍生品、宣发的捆绑,并尝试通过和线下潮店的合作来覆盖更多的观影和衍生品消费人群,是衍生品开发的进阶尝试。

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星际迷航3》的衍生品开发合作方加入了更多如卡西欧、魅族等知名品牌,实行了票务、衍生品、宣发的捆绑,并尝试通过和线下潮店的合作来覆盖更多的观影和衍生品消费人群。不过,尽管拥有超级IP,但由于《星际迷航》在文化融入和与观众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疏离,还是有人对此持悲观态度,这次《星际迷航3》衍生品开发成功与否还有待市场检验。

2016年9月2日,《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正式上映,截至首日22点,票房已经超过6500万,占当日票房超过65%,远远超过2013年《星际迷航:黑暗无界》首日2500万的票房。

据悉,这部由派拉蒙影业和阿里影业共同投资的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收益还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衍生品收益。早在阿里影业宣布和派拉蒙合作《星际迷航3:穿越星辰》的时候,阿里影业总裁张蔚曾对数娱梦工厂表示“阿里影业能为好莱坞影视公司带来额外的价值。”

如今这个额外的价值,正在体现。《星际迷航》官方正版周边众筹已超400万,和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的衍生品开发合作方加入了更多如卡西欧、魅族等知名品牌,实行了票务、衍生品、宣发的捆绑,并尝试通过和线下潮店的合作来覆盖更多的观影和衍生品消费人群。而据媒体报道,相关衍生品销售或超过一个亿。

就在年初,作为迪士尼的重磅项目,同为星际科幻题材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已经为业内提供了衍生品开发的生动案例;而在年中,在中国本土拥有大量魔兽粉丝的《魔兽》电影不仅票房大卖,衍生品也卖出了新纪录。此番《星际迷航3》,阿里影业相比国内外同行能否有所能否超越呢?

1、与派拉蒙二度合作,《星际迷航3》衍生品开发进阶

今年4月份,阿里影业就宣布了与派拉蒙影业达成合作的协议,并将参与其系列大片《忍者神龟2》和《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的投资和最终的全球分账。同时,阿里影业还将承担这两部电影在中国大陆地区线上宣传与衍生品设计、开发、推广、售卖的职能,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与娱乐宝都将为两部电影提供服务与支持。

短短4个月过去了,《星际迷航3》今天上映,阿里影业联合阿里零售平台近30个TOP商家的首批300多款《星际迷航》衍生品,也已经成功上线并且众筹已经超过了400万。

阿里影业副总裁、娱乐宝总经理俞巍表示,一般一件衍生品问世,需要通过授权、招商、设计、审核、开发、批量生产、上线销售等流程,一般会花费半年到8个月的周期。而阿里影业能就目前市场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组,为IP方、商家提供一定的绿色通道,将整个周期缩短到4个月,可以保证IP持续热度的期间内完成上线售卖。

在与派拉蒙的合作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样存在。据阿里影业衍生品业务负责人董方告诉数娱梦工厂,由于二者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合作,所以相互之间都非常熟悉,可以减少沟通成本。结合“星际迷航”的IP属性,从品类规划入手精选出近30个优质商家,覆盖家居,智能科技,数码3C,潮品等热门趋势类别。开发品类繁多,大到度假村,主题房,无人机,电动车;小到服饰,珠宝,配饰,食品等衍生品300余款。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星际迷航》的衍生品开发实行了票务、衍生品、宣发的捆绑,并尝试通过和线下潮店的合作来覆盖更多的观影和衍生品消费人群,是衍生品开发的进阶尝试。

在去年《碟中谍5》的合作中,由淘宝电影(现改名为淘票票)为电影开启的提前预售,以及由娱乐宝负责的相关衍生品开发及售卖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为派拉蒙与阿里影业的二度牵手做下了铺垫。

《星际迷航》衍生品

今年上半年,阿里影业对影视衍生品产业链的探索取得新突破。4月,阿里影业官方旗舰店在天猫、淘宝正式开业。阿里影业发展的娱乐电商业务,单就《碟5》项目已经获得千万级盈利的成绩。

2、不缺海外粉丝的《星战迷航》来华,衍生品能在中国落地吗?

作为一个科幻经典,《星际迷航》在北美长盛不衰50年,在全球拥有大量的狂热影迷。与年初《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系列一样,衍生品开发成为标准动作是有其深刻的群众基础的。

《Star Trek》其实有多个版本的翻译,《星际迷航》是一个集合名,包括了设定在同一个虚构宇宙中的6代共726集科幻电视剧、13部电影、591本小说、515本漫画、122套游戏以及其他众多粉丝作品。而《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是2009年星际迷航重启之后的第三部电影,在北美烂番茄指数一度达到90%,在首周末登顶票房冠军,不过目前烂番指数下滑至83%,但依然值得期待。

(《星际迷航》重启之后的三部电影中国票房以及北美票房成绩)

不过,也有从事文创产品售卖,曾经参与过《大鱼海棠》衍生品开发的淘宝店主告诉数娱梦工厂,相对于《星际迷航》,《大鱼海棠》里面融入了非常多的中国文化,买家会有这个民族情结在,但是《星际迷航》作为一款流行近50年的IP,其文化经过一部又一部电影的铺垫能形成如今的影响力,但《星际迷航3》不可能在中国靠一部电影就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没有前面几部的铺垫,也很难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影响力。

目前看来,这也是很多海外大片在中国本土市场进行衍生品开发的最大挑战。对此,董方认为,随着中外信息的进一步流通,在中国也聚集了一大批《星际迷航》的粉丝,未来结果如何需要市场进一步检验。

作为阿里影业衍生品负责人,董方认为要更好的开发衍生品,需要做好两点:

第一要有好的内容和IP;

第二需要对IP熟悉和理解,抽离IP里面所代表的价值观和找到大家喜欢的东西。

董方认为衍生品目前还是很热的一个领域,很多影业公司参与其中,本身是消费升级的一个方面,消费需求会上升到IP的关联度上去,并且进一步透露了后续衍生品开发的计划,奥特曼、PAC-MAN等知名IP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而更早地介入衍生品开发从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依然是中方参与海外大片需要突破的。董方曾经表示,“我们的终极方向是,渠道建设起来以后,未来我们希望将衍生品的开发前置,比如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可以根据剧情和人设开始做相关的衍生品开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