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地”成都,伊藤洋华堂也难逃关店的最终结局

伊藤洋华堂对于中国零售商最大店影响在于,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经验。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赵晓娟

编辑 | 牙韩翔

10月28日,在成都春熙商圈营业了25年的伊藤洋华堂开启它的闭店倒计时。

一份印有“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公章的《供应商告知函》显示,接业主方通知,将结束物业租赁服务,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将于今年12月31日后终止经营。

界面新闻就此向伊藤洋华堂春熙店致电,相关人员称目前尚未得到闭店通知。但根据联商网报道,成都伊藤洋华堂证实了上述消息属实,结束营业的原因是与物业业主利都广场就续约问题未达成一致。

这一纸不再续约的合同,为这家日本零售商在中国经营的第一家商店画上句号。

事实上,伊藤洋华堂在北京市场已经由10多家店关闭至最后一家。虽然它在成都曾经是一个标志性的商业符号与购物目的地,但如今也难逃消费趋势的迭代更替。春熙路的人流早已涌向太古里与IFS,品牌们也更乐于在这些地方尝试更多的新模式,或是开设西南地区首店。

这类尝试也让春熙路的业主们享受到一些区位优势红利。例如春熙路上的百盛购物广场,引入了日本生活方式集合店niko and...在西南地区的第一家门店。对于业主来说,这类更为新潮的品牌与零售体验或许激活整个商业项目的人流,而伊藤洋华堂的吸引力已经不复往昔。

由此来看,利都广场或许更希望引入新的业态,与周围商圈形成共振,而非保留伊藤洋华堂这样较为传统的日式零售形式。

niko and...春熙路百盛购物广场门店

伊藤洋华堂确实已经与时代脱节。

它是来自日本的一家“百年老店”——其前身创立于1920年,创始人伊藤雅俊在发展的30多年间摸索出了“超市+百货”的日式GMS模式,并于1972年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1年,伊藤洋华堂收购了便利店品牌“7-ELEVEN”所属公司美国南方公司73%的股份,2005年,由于便利店业务已经超过了超市和百货商店的营收,伊藤洋华堂正式更名为Seven&I Holdins(中文名“柒和伊控股集团”)。

根据德勤《2022全球零售力量》显示,柒和伊控股以523.17亿美元(约3789亿元人民币)的营收排在第19位。

伊藤洋华堂在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伊藤洋华堂先后在成都和北京两地设立了合资企业,在成都开出伊藤洋华堂,在北京开出华堂商场。

而成都伊藤洋华堂就开在成都春熙路,这是一家典型的典型的日式GMS大卖场,即底层为自营的食品生活馆(生鲜超市),楼上则是百货商场形式。其中,百货品类有大量伊藤洋华堂自营品牌。

这种超市与百货融为一体、日式服务特色在当时的成都成为区别于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让定位于精品卖场的伊藤洋华堂春熙路店很快成为地标性购物中心。2012年,伊藤洋华堂成都的4家店年营业额分居其全球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名,其中包括春熙路店。

伊藤洋华堂对于中国零售商最大店影响在于,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经验。例如自有品牌开发经验、卖场陈列和管理细节等是多数零售商学习和模仿店对象。

但随着购物中心以及线上购物的兴起,超市、百货一体化的零售模式不再吸引年轻人,成都春熙路商圈被太古里、IFS等分流了大量年轻客流,春熙路店不再是年轻人最向往的购物场所。

三年疫情以来,大卖场客流进一步下滑。根据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发布的“2021成都主要商业综合体及购物中心业绩一览”表, 伊藤双楠店以14.7亿元的销售额排在第18位(2020年为15位),但伊藤春熙路店没有出现在榜单上。

此外,和其他零售商不同,伊藤洋华堂在中国的发展极其缓慢。1997年至2012年,伊藤洋华堂在四川仅有8家门店,到2022年,中间的10年又只增加了3个店。

2019年,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黄亚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伊藤洋华堂的近期目标是,到2022年达到20家店,100亿的销售规模。

但截至目前,伊藤洋华堂在华共有12家门店,如关闭春熙路店后则剩11家店。伊藤洋华堂将上述目标有更改为,在深耕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的同时,力争在2030年之前在北京开设9家门店。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