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0号圈姐
网民总量占整个人口的一半,人口红利不再,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放缓,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并购整合市场格局已定,O2O进入下半场;公司合并后融合,新美大也进入下半场。
在王兴看来,下半场的节奏很不一样。「我们一方面要高科技,一方面要接地气,才有机会利用中国的优势拓展全球的市场,去获得远方的市场。」
以下为王兴亚布力企业论坛演讲实录:
6年前美团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一个清华企业家俱乐部的年会,在那个年会上,陈启宗先生做了一个同样非常精彩的演讲,有一句话记得非常清楚,我想把陈先生这句话转述给各位,我直到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他当时说:「Respect is earned,not demanded」。尊重,这个事情你不是要来的,更不是求来的,是必须赚来的。所以尊重和钱一样,要不来,必须赚来。当时那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我之后六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团队一起努力,把美团和点评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非常辛苦的行业里面不断往前推。所以特别谢谢陈先生!
今天主题是诗和远方,我想起这句话,虽然我不是诗人,但我们面临这样复杂的环境,无论国际环境还是产业环境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点努力,把非常复杂的环境尽可能缩减成最简单的,容易理解,而且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词语上面。我想来想去,我想说的这个词就是「下半场」,接下来我会分两部分: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认为是下半场,下半场是什么意思?另外下半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我们会从四方面讲下半场。第一,公司自身。我毕竟是公司创始人CEO,美团点评我们等待下半场的开场。有些同志知道,我们美团是2010年成立的公司,大众点评是2003年成立的公司,去年10月份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成为美团点评,现在我们是国内最大服务业互联网平台。过去12个月,有2.2亿人在上面消费过,我们是中国前三大电商平台。每年除了2.2亿人消费,我们还和400万商户合作,我们做互联网平台,我们和全国分布在1100个城市的400万个餐厅、电影院、酒店等各种本地生活服务商合作,通过互联网帮他们带去客人,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每个月超过2亿人访问我们的网站和APP。
公司合并后,我们经过三个季度的努力,我们终于到了新的起点,7月份我们除了依然高速增长需要大力投入的外卖业务外,其他业务实现整体盈利。外卖业务以每个月20%的速度增长,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便利,带来健康的美食。完成合并和融合在下半场开始。
这不仅是美团点评下半场开始,也是中国O2O到了下半场。过去几年有非常多的资金砸入市场,从2010年开始,那时候有百团大战千团大战,我们烧了很多钱,但直到2014年滴滴和快的红包大战开始,我们才知道那些钱是九牛一毛,2014年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这个月初又和UBER中国合并,所以我认为中国O2O也到了下半场。过去4-5年时间无数创业者涌入这个市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无数资金砸进来,美团点评合计融资55亿美元,滴滴、快的、UBER合并融资超过100亿美元,无数人涌进来,非常辛苦的夜以继日的工作,希望用互联网真正把O2O线上线下融合找到新的模式。
通过市场整合O2O也到了下半场,经过整合有一些公司跑出来,但是这些公司需要进一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过去大量的消耗、大量的投入,积累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持续为消费者和客户创造价值,也能够为投资人带来价值,我认为已经到了O2O的下半场。
第三个方面,更进一步,我认为这不光是O2O的下半场,而且也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昨天发言中很多嘉宾提到,中国之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多靠人口红利。今年正好是中国互联网20周年,1994年中国开通了国际专线,1996年开通chinanet中国公有互联网,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除了创业者、投资人投入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口红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每年1月和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都会发布一个《中国网民报告》,前几年不停的关注,最近我不关注了,因为中国的网民数增速趋缓。之前高速增长,到6点几亿,接近7亿的时候,增长明显趋缓了。最简单常识也知道,中国只有13多亿人,当互联网人数渗透超过一半以后,这个指标再也无法翻番了。所以最激动人心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了。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红利也已经过去,前几年iPhone、安卓每年出货量急剧增长。而到2014年、2015年已经不是翻番的增长,连40%-50%的增长无法维持。每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10%的增长,今年估计是个位数或者10%的增长。所以之前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和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再往后,则需要不依赖红利,依赖技术、依赖服务,需要新的增长模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认为现在也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开始。
第四个方面,更进一步,我认为现在不光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开始,而且可能整个中国经济到了下半场。过去两年政府提了很多「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告诉我们过去增长模式可能难以继续,我们需要新的方式。GDP的增长从两位数到八、七,有可能到六。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不管将来如何,在过去我们在座的各位享受了很大的红利。但是现在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用新的方式怎么样去推动新的增长。是否能够逃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需要政府的智慧,也需要在座各位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中国经济也到了下半场。
因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大历史」,所以除了讲整个中国经济到了下半场,我还想讲另外一个可能的问题,就是IT。
大家知道我们的很多变化,其实底层是有核心逻辑的。现在是2016年的8月,再过几个月,到明年的1月份就是iPhone发布10周年。2007年1月,乔布斯发布了iPhone,大家回头想,这是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今天无数的事情,手机、Pad、微信及整个O2O,如果没有iPhone的发布,以及后面谷歌跟进模仿了iPhone发布安卓,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这十年已经过去了,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更底层的核心驱动力是摩尔定律,1965年Intel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的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确实过去52年,摩尔定律非常不可思议的持续生效,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个人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到手机、再到IOT、互联网,这个确确实实是整个IT行业的基础。如果没有摩尔定律超过50年持续生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IT化的不断进展,其他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所以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面,我觉得摩尔定律给整个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过去几年,甚至十年前就有人说「摩尔定律」是不是到瓶颈,后来屡次证明这是喊「狼来了」,很多次摩尔定律都被认为难以为继,已经到了物理边界,但一次又一次被突破,确实很容易让人想起「狼来了」的故事。那么摩尔定律到现在是否真的到了增长的瓶颈、增长的极限?这后面是否能够依赖摩尔定律持续生效,能够功耗持续下降,计算能力持续下降,还是整个IT需要有不一样的增长模式?这可能也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刚才我从很多角度去讲,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下半场,不光是对我们公司,对「互联网+」、O2O,对整个中国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甚至整个IT发展历程都是。
第二个部分,我想讲我们怎么看待下半场,怎么样能够踢好下半场?我们没有中场休息时间的,已经在场上了,怎么样尽量去赢取胜利?我觉得无外乎三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各位嘉宾提到的持续研发投入、去做高科技,越来越新的高科技。
人工智能、VR、AR,包括刚才蔡先生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这里面是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我觉得高科技最后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我并不简单的期待在高科技上面我们能够完全的独霸全球。因为我认为我们始终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我认为有两种世界观,是两个不同的圆:一种是一个圆是中国,另一个圆是外国。另一种也是两个圆,大的圆是世界,里面一个小的圆包在其中是中国。不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应该选择后一种世界观,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聪明人再多,不会比得过全世界聪明人。所以我们应该作为世界一部分,共同推动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是竞争,另一方面更多是合作。所以这是一个显然的出路。
第二点是我们公司现在在大力推进的事情,美团点评接下来大力做的事情就是「互联网+」。
前天我正好看澎湃新闻,很有趣,说: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到上海广播电视台调研互联网环境下的全媒体转型。我觉得韩正同志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他说:「只有深度融合,才能整体转型。」我觉得这个话不光是对媒体行业说的,我认为也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对「互联网+」行业说的。因为刚才我们提到互联网行业在中国发展20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不到10年,带来很多变化。但是我认为这些变化虽然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表面。传统经济是分很多不同产业的,互联网最先因为是信息产业,它影响的其实是媒体。互联网最早十年只是把媒体给互联网化了。但是经济中除了媒体还有很多其它产业也需要互联网化。例如零售也逐渐互联网化,当当卖书,京东从卖电器起家,淘宝什么都卖,这是一个零售的互联网化。过去几年有很多金融互联网化,虽然现在P2P新规出来会有很多的缩减,但是金融原来在中国的发展是不足的,是有互联网化机会的。所以各行各业都需要互联网化。
美团点评作为一个最大的互联网餐饮平台,我们过去几年做的,还只是很薄的互联网化,我们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帮餐饮企业、帮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引流,这是比较薄的一层。事实上要真正服务好他们,不光需要做引流,而且需要全面地帮助他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例如: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怎么样通过ERP帮助中小商户提升人员效率,怎么样帮他们提高采购的效率。另外大家知道,商业地产整天讲「地段」,一个店最后是否赚钱,开的位置选在哪里非常重要。美团点评有最丰富的用户大数据,可以帮助商户决定开一个店应该在哪里,到底新店应该开火锅还是烤鱼。我们有很多各方面的数据,是可以帮助商户做决策的。但是这个东西要发挥作用,是真的需要深度融合才能整体转型。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通过互联网去导流。
第三点,跟题目相关,我觉得就是远方。
提到远方很容易想到全球化、国际化,正好今年上半年我关注这个问题,我去了以色列、德国柏林、东南亚的雅加达。我看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中国人口再多,市场再大,大不过全世界的人口,大不过全世界的市场。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企业要国际化、要全球化,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应该用什么角度?
我想提出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互联网+」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全球化的最好机会。中国企业作为后进者,我们要想找到机会,我认为正确策略和当年的华为一样,一方面要高科技,一方面要接地气。肯定要高科技,因为互联网本身需要技术含量,但如果你不接地气,做一个非常轻的、非常薄的,比拼核心技术资源的话,坦率的说,我不认为中国的核心互联网企业比起美国的核心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的优势。像华为最初一开始也不是靠高科技,靠性能比爱立信、朗讯好,一方面是性能能够比拼,一方面是接地气,用中国人力成本优势,而且中国擅长愿意用苦活累活的优势去扩展国际市场。
我认为海外有很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应该往海外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往海外走。
而「互联网+」可能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进行全球化最好的机会,这能够和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形成差异化。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高科技,一方面要接地气,才有机会利用中国的优势拓展全球的市场,去获得远方的市场。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我的诗和远方,我的下半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