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正在做一件离钱越来越近的事

豆瓣究竟靠什么赚钱一直是一个行业疑问,新的影业公司选择文学作品到联系主创人员再到整体的后期投资制作,整个搭建前期需要大量的烧钱,而豆瓣能否可以长期支撑也是一个未知数。

一直以来,豆瓣是中国文艺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豆瓣读书,豆瓣影评,豆瓣音乐,都是豆瓣的知名招牌。每有新电影上映,豆瓣的影评都是影迷们重要的参考数据,也是媒体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准绳。这部电影值不值得看,好不好看,优缺点又是什么,这些都依靠豆瓣影评权威的客观态度。而近日,豆瓣网创始人兼CEO阿北(杨勃)发布内部信称,经过半年多的试水,豆瓣阅读将成立影业公司,正式进军电影领域。

泥石流滚滚的互联网环境中的一泓清流

豆瓣电影之所以作为国内观影风向标、电影水军争夺地坚持到现在,是基于豆瓣Web 2.0的高质量用户社区,社交激励评分机制。每当有热门电影、尤其是争议性电影上映,豆瓣电影成为了电影水军、粉丝党、路人党等各路人马的必争之地,时时变动的豆瓣影评就记录了各种势力鏖战拉扯的激烈战况。

而豆瓣电影作为对战平台,也一直承受着各方的质疑,顶着来自电影行业的各种威逼利诱。以至于阿北亲自出来解释豆瓣的评分是怎么来的,豆瓣如何杜绝水军刷分,豆瓣电影和豆瓣票务有什么关系,就差公布评分算法和收入明细来自证清白了。在泥石流滚滚的国内互联网环境中,豆瓣电影这一泓清流反而让人不敢相信。

然而,虽然顶着各方的压力,时时处于风暴的漩涡中心,豆瓣承担着这么多的责任与骂名,却难以获得足够的回报,豆瓣电影商业化的每一步都动辄得咎。虽然踽踽独立10年,几乎让人以为豆瓣可以一直这样理想主义下去,然而,去年豆瓣做书、如今的豆瓣做电影都是明显的信号:豆瓣的商业化加速了。

清流也要投身“影视”大海了

过去几年,豆瓣从最早的电影评分系统,实时短评,到2012年的在线订票的一次失败尝试,豆瓣都在努力的与电影行业发生更多的业务连接。这一次,豆瓣从自己最擅长的“编辑”做起,如今正式进入电影制作,开始做电影了,整合豆瓣上数以万计的原创作者,进行深入开发,打造IP。

阿北在内部信中也透露,豆瓣影业是由豆瓣阅读延伸出的一个新团队。新的影业公司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和开发。让豆瓣阅读上的作品有机会转制成电影、从而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其实之前豆瓣想做的还只是影视产业链最上游较“轻”的一环,只负责筛选IP,然后分发给下游的承制与发行公司。但现在豆瓣选择All in全过程,直接参与到转制作品的投资和开发中去。

可是All in 全过程,并想取得好成绩,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近年来,有多少好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被毁的面目全非,血淋淋的例子恨不得铺在眼前:PTT版的《小时代》、面瘫教主的《何以笙萧默》等等,都是最好的证明。加之面对众多行业“老炮儿”和来势汹涌的新秀,电影投资经验尚少的豆瓣能掌握多少话语权,是拔得头筹还是烧钱交学费,还不能盖棺定论,能不能制作出和其评分一样靠谱的作品也需要等待。 闺中待嫁的8000部作品

过去,别的平台从豆瓣上挖走的资源太多了,豆瓣都没有把握住,这次,豆瓣终于觉醒了,这个汇聚一亿人生活趣味的文艺平台,也要抢夺版权市场了!

阿北在内部信中介绍,豆瓣阅读自2012年5月上线四年来,已经积累了两万多名作者和八千多部独家作品,到七月底,豆瓣已经有十部小说售出了影视改编权,还有八千多部正在闺中待嫁。其中首部试水短片《一日英雄》已经在上海电影节放映,但还没正式上线推广。除此之外,豆瓣阅读上的科幻小说《追逐太阳的男人》也以百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新丽影业,而且,豆瓣也将参与这部电影的联合制片。

希望能使自己的作品更靠近商业化一些,大概正是豆瓣阅读开启“从小说到电影”项目的初衷,从连续举办了三年的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就可看出端倪:相比于以往作品征集只划分虚构和非虚构作品,第三届征文大赛征集的主题增加了爱情、科幻、悬疑、武侠,这些题材都非常适合影视改编,不难看出豆瓣阅读想在自己的平台上发现更多可影视化的作品。

豆瓣正在做一件离钱越来越近的事……

势在必行但也充满挑战

豆瓣参与作品的投资和制作,虽然省化了很多环节,但在市场接受方面似乎会有所下降。将来制作完成的作品是否能被“挑剔”的电影市场所接受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毕竟豆瓣IP偏重文艺性,和商业性作品对比来说,其探索之路非常漫长。

除此之外,豆瓣整体盈利的探索非常缓慢。而豆瓣究竟靠什么赚钱一直是一个行业疑问,新的影业公司选择文学作品到联系主创人员再到整体的后期投资制作,整个搭建前期需要大量的烧钱,而豆瓣能否可以长期支撑也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也面临一个非常烧脑的问题——究竟是走院线还是走网大。这需要对文学作品的受众以及商业价值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也需要豆瓣评估自身究竟有多少资源可以去运作。院线电影观众的观影水平可能比网大稍高,但是豆瓣影业是否用充足的资源去进行院线电影宣发制作是个很大的疑问,一旦制作水准不高,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其商业前景。而投资小,相对门槛较低的网大市场的确更加适合豆瓣影业前期起步,但是网大同样处于起步阶段,更适合喜剧、惊悚、悬疑等类型,豆瓣的小众和文艺能否被网大观影群体接受也不得而知。所以豆瓣影业可能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在于,其作品究竟走院线还是网大?

豆瓣阅读投身“影视”大海,的确拥有着非常有利的资源优势,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势在必行”,这一步迈出去的非常“勇敢”,但是这条道路或许同样充满挑战。

附阿北(杨勃)内部信全文:

Dear All,

豆瓣阅读经过半年多的试水,现在正式进入电影制作。豆瓣要开始做电影了。

豆瓣阅读在原创写作上努力了四年,已经积累了两万多名作者和八千多部独家作品。新的写作者不断涌入,每次征文两千多篇投稿里有超过一半的新作者。电子书出售之外版权经营也已经是阅读日益核心的营收来源。伴随今年开始豆瓣在文化和内容方向的努力,阅读也从在豆瓣旁边独立发展回归为豆瓣主线业务有机的一部分。

过去一两年里,影视公司和制片人不断来找豆瓣阅读购买原创小说,希望把它们拍成电影。到七月底我们有十部小说售 出了影视改编权。但我们还想把这些故事真的变成电影,有一天能在大屏幕上被大家看见。作为一次成功试水,阅读的第一部短片《一日英雄》已经在上海电影节上放映,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

阅读的“影视改编”项目上线之后,已经有数百家影视公司和更多的编剧加入,关注和孵化新的编剧和影视制作项目。

科幻小说《追逐太阳的男人》的权益以百万价格售给新丽影业,但这次我们会和他们一起联合开发,并享有部分优先投资权。我们会参与电影联合制片,和新丽一起努力把这部征文的科幻组首奖作品搬上荧幕。

正如豆瓣阅读是写作者的平台,我们也想给电影的创作者提供平台,希望编剧和导演,特别是其中年轻的创作者,围绕在旦瓣原创故事的周围,做出一部部好电影来。这个平台是豆瓣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原创写作对豆瓣的未来同样重要,也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和开始。

我自豪地宣布,今天我们终于迈出了这一步。由戴钦推动和负责,从豆瓣阅读将延伸出一个新的团队和组织。新的影业公司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和开发。这一步的基础是 阅读在过去几年里在作者创作方向的不懈努力和扎实的内容积累,也是阅读在内容商业方面探索和先锋的继续。

豆瓣阅读源于豆瓣的用户社区,新的独立的电影品牌也会是源于豆瓣的一个长久的事业。和整个豆瓣在内容和出版方向进展之中的新的努力一样,所有这些的源头是创作和创造者。豆瓣是他们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不断把产品和商业的连接服务做得更好,豆瓣会和他们一起走得很远。

阿北

此文为看点(融媒观察)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