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工作?未来的新兴职业,已经悄然到来

未来机器人会跟人类抢工作?有哪些是不能被机器人替代的工作?

文|创瞰巴黎 Richard Robert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随着新兴的前沿领域不断发展,未来将催生出很多新兴的职业。“未来职场”系列一中,作者Richard Robert聚焦三大新兴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例为我们解读了未来职场的动向。然而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将取代一切工作。未来机器人会跟人类抢工作?本期“未来职场”系列二,作者继续为我们解读未来那些不能被替代的工作。

一览:

  • 高达72%的欧洲劳动者担心机器人会跟人类抢工作。
  •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但却随着自动化的推广越来越根深蒂固。实际上,德国、日本等世界上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广的国家同时也是失业率最低的国家!
  • 总体而言,医疗看护、食品制造、诉讼辩护、土木建筑等社会最需要的工作是不可能消失的。

一提起劳动的未来,许多人持有悲观的态度,认为人类的工作岗位必将被机器人代替。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两个关键的趋势。首先:虽然现在的工作不需要那么多人类劳动力,且所需的技能跟过去不同,但岗位本身不会消失,只是具体的劳动方式变了,且仍需要人类参与其中、发挥技能。其次,未来的工作岗位虽然都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领域,但本质上跟现在的岗位一脉相承。

自动化不是抢夺人类工作的敌人

诚然,麦肯锡等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经历海啸般的变革,来势汹汹,不可避免,许多工种将在浪潮中彻底消失。但这种论调只不过是耸人听闻,并不能帮助大家思考如何去适应未来的变革,以至于高达72%的欧洲劳动者担心机器人会跟人类抢工作。虽然变革的节奏快,但我们可以积极思考积极应对。与其操心工作岗位的消失,不如认真考虑未来世界的模样,以及我们该如何转型顺应未来。

服务业岗位大规模地被自动化技术替代,是当下的最新趋势。但机器替代人类,在工业中早已不是新闻,在工业革命之初便崭露头角。我们怎么没从中获得启发呢?撇开已经去工业化的法国、英国不谈,欧洲许多国家并未出现工业岗位大量流失的现象。此外,世界上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广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失业率最低的国家!

这一切所揭示的道理是:虽然一些具体的岗位会消失,但工业仍需要人类劳动力。在“断崖式变革”的背后,过去和未来的连接比我们想象得要更紧密。虽然工作的要求在变,但是人同样会随机应变,顺应潮流。汽车制造流水线不再依赖大量的人力,但造车厂仍需要工人监督机器的运转、进行质控。他们有的在汽车组装上游、有的在下游,但都不会离生产线太远。

变迁转型中的工作

若转变视角,撇开宏观的行业不谈(如汽车制造工),聚焦具体的专业技能(如车工、铣工),便能看出变化中的不变。例如,车工、铣工等工序仍然会存在,虽然由机器完成,但必须在技术工人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工人可以亲手操作机器,可以监督一台或多台机器,也可以监督流水线上的一整个环节。变化了的只是人在制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但制造业工作的核心元素没有变,仍然需要操作者对工序、工具、工件、工作环境有深入的了解,需要能透彻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快速做出响应。

工业经历的变革在服务业也已出现,而服务业中同样有一些具体的专业技能即使面临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依然“固若磐石”。让我们来看三个具体例子。

大家都知道律师助理和会计所做的许多工作都可自动化。比如企业的费用报表现在就能自动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人类,而是人类应转变角色,化身为自动化流程的“监督者”。自动化必然会减少就业岗位数量;未被机器替代的岗位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专业技能和素养却不会变,依旧要跟那些已自动化的任务密切相关。比如未来的会计仍需理解什么是税率、善于查出账本中的问题,仍须有一丝不苟、追求精确的态度。

让我们来看第二个例子。自动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岗位,如数据分析师、AI教师。岗位名称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只要接受过两年高等教育就能胜任。理论上,昔日的技工和操作工也能进入这些岗位。现在人们发现,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利用AI进行教学,都需要从业者具有具体行业或专业背景才能更有效。虽然这些新岗位的门槛不高,但是入行后的上升空间却不小。从业者若拥有相关工作经验或业务技能,能为岗位带来不少价值。

第三个例子是客服呼叫中心。IBM称其接到的约45%的用户来电都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处理。但这也意味着其余的来电需由人类接听。增进客户关系的过程复杂而微妙,但给了人类客服施展其专业技能的空间,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而另一些呼叫中心仍用一成不变的套话机械地回应客户,像工厂流水线般提供“服务”,势必会落后。

变革早已到来

2019年,我与Clara-Do na Schmelk共著的《未来的工作》由FIRST出版社发行。2021年,我的第二本书《工作4.0》通过Editions Atlande出版社问世,对第一本书中的预测做出了补充。没想到,书中预测的一些中长期会发生的变革,在出版后不到三年就成真了。这些变革并不是突变,没有导致社会动荡,没有引发人间悲剧,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面对自动化带来的工作转型,许多专业人士选择提升自己,积极迎接。另一些人既有职业技能,又具备适用面广的素质,于是成功地踏入已实现自动化的行业中的新岗位。所以,只要得到足够的支持,任何人都能实现个人职业转型。

“的确,在新形势下,一些对专业技能要求较弱的岗位(如中层管理)遭遇了“重创”,特别是面临当前远程工作的普及。”

但未来的新工作,以及转型后踏上新岗位的工作者仍将需要管理者负责核心的协调组织工作。监督、操控机器人和软件,引导它们工作,让它们发挥最大效益,将构成未来管理者的主要职责。这些职责非人类莫属。

未来的工作其实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总体而言,医疗看护、食品制造、诉讼辩护、土木建筑等社会最需要的工作是不可能消失的。但我们要注意区分工作本身和人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角色必定会变,不同角色区别仅在于变化的大小。以医疗为例,未来肯定会出现重新分工:机器人负责搬运患者等体力活;人类负责陪伴、倾听、看护、提供心理辅导。虽然看护机器人在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应用,但法国短期内不会采用。法国的患者看护工作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护士这一行业不会就此衰亡,护士们不会因此失业。相反,自动化会促进患者看护这一工作的进步。在其他的行业,自动化的程度更高,带来的转变更为明显,特别是会计和律师助理——这两个行业的从业者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督、协调自动系统的工作。从就业岗位数量来看,每轮工业革命中,新创造的岗位都比消失的岗位多。根据Eurostat的统计,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欧洲虽然会导致600万个岗位流失,但同时将创造1500万个新岗位。所以,这一趋势必然利大于弊!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